2017年STEAM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精编范文第 PAGE1 页 /共 页STEAM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地理教学主张2017年STEAM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2017年STEAM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地理教学主张,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地理教学主张,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STEAM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教育理念, 地理, 教学中, 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简介:摘要:STEAM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 主张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STEAM教育理念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 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对培养地理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STEAM;中学地理;教学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STEAM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内容:摘要:STEAM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 主张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STEAM教育理念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 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对培养地理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STEAM;中学地理;教学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各国对人才的需求大幅度上升,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STEAM教育成为各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策略。
我国教育部明确表示, 要在“十_大量资金促进STEM教育的发展。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也将其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STEM教育在实践发展中加入了“A”, “A”代表的不仅仅是韩国最先提出来的艺术, 而是包含了文化、语言、经济等十_大, 而且中学生好奇心强, 易于把想法付诸实践, STEAM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现象的热情。中学地理课程内容与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这就给STEAM教学提供了天然的教学基地, 中学生从简单的地理现象入手, 通过观察、分析、验证较容易取得成功, 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学生在中学阶段能较好的具备STEAM素养, 为高等教育地理人才输送与培养奠定了基础[3]。3.整合各科知识, 培养地理拔尖创新人才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STEAM教育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运用综合思维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中学地理采用STEAM教学, 将充分调动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生物等各科知识来分析地理现象及问题, 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能用STEAM素养来分析问题, 依靠老师指导, 自己或小组设计实验验证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地理思维得到扩展, 动手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将大力促进地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构建STEAM教育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STEAM素养。根据我国中学生特点及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STEAM教育理念, 构建中学地理STEAM教学新模式。1.教师创设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在采用STEAM教学时要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把学生从无所谓的学习状态转化为迫不及待地想探究地理现象、规律的学习冲动。中学生好奇心强, 想法五花八门, 但是具有好玩的天性, 从课外转入课堂集中注意力学习需要一个缓冲段, 因此, 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 必能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 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4]。2.基于课程标准, 提出探讨问题问题是贯穿STEAM教学的主线, 以问题为导向, 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以及运用知识。教师要在课程标准基础上, 选择难度适中适合学生探讨的地理问题。中学地理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对地理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因此易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3.引导学生分组收集资料, 设计实验方案STEAM教学一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学生在明确探究的问题后, 小组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 并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而变化。如果是验证型的实验, 要确保结果的可观察性及可量化性, 如果是制造型的实验则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取性, 如果是创造型的实验则要考虑其创新性。4.帮助学生构建STEAM知识框架, 评估实验方案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协调知识的能力不足,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STEAM综合性知识框架,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知道可以利用已有的哪些知识设计对策。同时, 中学生思维灵活, 想法大胆, 会存在奇思怪想, 想法太超前或不切实际会直接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 因此, 教师必须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 如实验方案可行性不强则指导学生重新设计, 确保各小组的实验方案科学合理。5.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过程学生在实验方案通过后, 依据实验方案设计步骤进行实验, 这个过程中, 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观察实验现象, 并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要及时记录, 以便讨论原因并进行深入研究。如实验结果并不是预想的或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则需要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再进行实验操作。6.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实验顺利结束后, 各小组可通过汇报、海报、演讲等形式进行交流, 交流形式可根据研究主题性质自由选择。
在交流分享过程中, 各小组不仅可以看到彼此实验设计的优势, 而且可以互提意见, 不断完善实验过程, 实验中存在的疑点大家互相探讨、共同解决。小组分享的过程不仅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而且学生的表达、沟通等能力也得到锻炼。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学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中学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将其与STEAM教学相结合, 让学生在做中学、创中学, 在地理实践中理解知识, 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现实问题, 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本文结合中学地理STEAM教学模型,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河流侵蚀地貌”为例进行教学设计。1.用长江各段地貌图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展示长江上、中、下游三张地貌图, 让学生观察三张图片中地貌外形表现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条河流在上中下游会出现不同的地貌”, 并让学生回想是否我们身边的河流也存在这种现象, 那么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熊小菊廖春贵熊开宏胡宝清:STEAM教育理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基于课程标准, 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帮助学生构建STEAM知识框架, 评估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过程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大自然的神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紧扣情境提出问题本节课以“河流地貌”知识点为中心, 展开教学。在教师讲解“河流地貌中的侵蚀地貌及堆积地貌”后, 学生对河流侵蚀及堆积有了科学的认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模拟河流侵蚀作用, 以验证流水对不同河段地貌形成的影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已学的知识设计实验, 教师给予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河流侵蚀的原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科学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实验准备学生在明确问题后, 设计实验方案, 积极准备实验材料。河流侵蚀模拟实验需要准备的器材如下:20cm×50cm的长方形塑料盒、粗细不一的砂土、水、小彩旗、勺子、支架、塑料网格。河流侵蚀模拟实验, 学生很容易想到要准备水、砂土、塑料盒, 但对小彩旗和勺子考虑不到。小彩旗起到标识作用, 直观演示河流侵蚀的方向, 勺子则用来压实砂土。在器材的准备过程中, 学生已初步构建起技术和工程素养。4.帮助学生构建STEAM知识, 评估实验方案河流侵蚀模拟实验中, 在理论知识上, 要对河流侵蚀有科学的认知, 学生通过教师讲解, 已构建起对河流侵蚀基本的科学认知, 比如河流侵蚀会受流水速度、侵蚀物的硬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技术上, 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要注意细节、实验步骤是否科学合理、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等, 这些都能锻炼学生的技术素养。在工程知识上, 让学生大胆设想引入工程, 防护因河流侵蚀而造成的塌陷, 如护岸工程。在数学上, 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 控制变量, 记录数据, 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实验结束后, 让学生总结交流, 把实验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 将实验中存在的疑点、遇到的问题, 一起交流学习,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5.河流侵蚀模拟实验将塑料盒铺满粗细不一的砂土, 厚度均匀, 砂土蓬松, 将塑料盒按30°角倾斜放置在支架上, 将小彩旗插入塑料盒顶端的位置, 在距离小彩旗8cm的地方, 匀速浇注水流,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 经过流水冲刷后河流在深度、宽度、长度上的变化。观察完后, 让塑料盒里的砂土和小彩旗回归原状, 加快浇注水流速度, 接着观察河流在深度、宽度、长度上的变化。最后, 控制水流速度和倾斜角度, 用勺子把砂土压实, 把塑料网格覆盖在砂土上, 观察河流侵蚀变化情况。6.交流学习, 培养人文情怀学生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肯定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让学生把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同学, 把失败的原因总结好,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一起解决遇到的难点、疑点。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交流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 学生会有进一步探究的激情。在河流侵蚀模拟实验中, 为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 教师将河流侵蚀原理、河流侵蚀表现形态等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 在实验设计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实验准备过程中, 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 准备器材, 明确实验步骤, 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技术素养。通过让学生控制变量反复实验, 引入塑料网格让学生体会工程护岸的效果, 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工程素养[5]。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之间交流经验、总结不足、寻找改进办法、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 启迪学生更深入的探究, 展现学生的人文情怀, 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