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献礼新中国70华诞“历史的天空:古代天文仪器模型展”开幕
8月16日,由南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科技馆、市张衡博物馆、南阳市中古仪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献礼新中国70华诞“历史的天空:古代天文仪器模型展”在市科技馆开幕,活动吸引大批中小学生、市民参观学习。展品中,既有曾经领先世界300余年的简仪,又有世界上最早能感知地震装置的地动仪、古代测定天体位置坐标的“浑天仪”等模型或复制品。
当天上午,来自中心城区的一位年轻母亲带着8岁的女儿兴致勃勃地参观展品。这位母亲对记者说:“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天文设备,方便大家参与、体验、还有互动性,是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的很好平台。我女儿很开心,对各种模型很有兴趣,不停地在问我。”
在模型简仪展区,十几位小学生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南阳献礼新中国70华诞“历史的天空:古代天文仪器模型展”开幕,边听边记。简仪是元代汉族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它与浑天仪一样用于测量天体的位置。但是,浑天仪的结构比较繁杂,观测时经常发生环与环相互阻挡视线的现象,使用极不方便。郭守敬的简仪不仅取消了白道环、黄道环,而且把整个浑天仪分成了两部分:一个是赤道经纬仪,一个是地动仪。两个装置同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底座上。其中赤道经纬仪是简仪的主要部分。它由一个赤道环和一个带着望管的四游环组成,并且赤道环被移到四游环的边缘,整个仪器北高南低、倾斜地架在支架上,使赤道环平行于天球赤道,四游环穿过一根垂直于赤道环的轴转动起来,正好和天球转动的方式一样。
浑天仪是我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有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天仪观测天象了,比古希腊早约60年。浑天仪的最基本构件是四游仪和赤道环。四游仪由窥管和一个双重的圆环组成。窥管是一根中空的管子,类似于近代的天文望远镜,只是没有镜头。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和科普事业的发展,科技教育活动日趋丰富和多元化,古代科技展览作为南阳市科技馆的特色展览天文设备,是对新型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有效尝试。
市科技馆副馆长刘扬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民族,中国历史上的科技文化丰富多彩,中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探索未来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从未改变。科技引领未来,文化指引方向天文设备南阳献礼新中国70华诞“历史的天空:古代天文仪器模型展”开幕,每一个少年都是祖国的希望,让我们的下一代都成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