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园文化网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二十)
文案由金火炬校园文化公司提供: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中国校园文化网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可见,学校是社会文化的导向。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历史传承与与时俱进的综合呈现。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文化教育,无论是德育、教学,还是管理,都存在着一个文化的问题,都需要完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任务。当我们把某门学科教学成为某学科文化教育时,真正的素质教育才得以实现。学校文化研究溯源于企业文化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学者指出,企业管理现代化,既要注意管理“硬件”(战略、结构、制度)的现代化,更要注意管理“软件”(作风、技能、人员和最高目标)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包括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的文化。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企业生产率的不同。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得出了比较相近的研究结论,即许多复杂的文化因素对组织的效益、组织的成功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作用。这种组织文化的核心则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是组织员工共有的信仰,是指导组织和组织成员行为的哲学。一些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成功塑造,有力地推动了这些企业的发展。
鉴于此,自80年代中期起,企业文化的一些核心理论被引入到学校领域,学校文化建设得到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和学校管理者的积极响应,研究活动自此方兴未艾。国内学校文化的研究,其依据主要来自西方的一些管理学著作,如:泰勒的《原始文化》,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等。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较为系统地研究学校文化。因此,学校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舶来之物。换言之,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这一研究领域的比较适合中国学校校情的,为理论界和实践者所共同认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当然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并以此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这是一条值得我们探索的路(2)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传统教育一个很明显的弊端是教育的封闭性,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全面、重主导轻主体、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应该确立开放的教育理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校园文化设计方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但同时也依托于学校良好的基础和氛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教授一再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文案由金火炬校园文化公司提供: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中国校园文化网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课程改革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了契机,或者说课程改革本身也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文化又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与实施新课程结合起来,也必须统领全校工作。学校文化是学校课程资源的精华所在,而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合性程度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接受新课程的引领、洗礼和重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进入“十一五”,我们期望通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以促进师生观念、教学风格的塑造与整合,提升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2、课题提出的价值(1)让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显性化,以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2)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形成风格,突显个性。(3)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二、课题的界定学校文化的定义是什么?给“文化”下定义,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华师大教授所收集到的关于文化的定义多达310余种,而学校文化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对它概念的界定也不是易事。华师大教授在《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中,对学校组织文化的定义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信念、价值、假设、态度、期望、故事等价值观念体系,制度、程序、仪式、准则、纪律、气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符号、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由此,学校文化主要从三个方面构建: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
而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它是一个学校师生员工所特有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这些信念和价值观成为学校成员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哲学。三、研究的内容、措施学校文化反映了学校成员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和共同的利益。它可以将学校的成员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方向上来,能使个体的智慧、力量凝结为巨大的合力,产生最大的功效。学校文化的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辐射作用和浸润等作用,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我们努力地去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去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学校文化是能将全员力量统一于共同目标下的一种文化观念、历史传统、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能反映一所学校独特的信息和精神面貌。所以,优秀的学校文化需要培育,需要精心的、长期的、全方位的培育,其形成主要*师生的参与。因为学校文化主要是人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首先,让教师与学生不断地、准确地认识自身角色定位。课改越深入,师生地位文案由金火炬校园文化公司提供: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中国校园文化网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越重要;学校越发展,师生作用越突出;质量越上升,师生责任越重大。其次,让教师与学生从自身利益、社会利益等出发,关心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让师生共同走一条敢于冒尖、敢于创新、敢于开放的路,使学校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再次,让教师与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校文化的建设。教师文化提升的最有效途径,莫过于亲身参与学校文化的建设。要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学校文化的建设,从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这不是形式上的参与,而是实质上的参与,是对目标、要求认同以后的自觉追求和共同行为。在注重“人本”的基础上校园文化设计方案,根据学校实际,分阶段或同时对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1、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1)科研引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它塑造的是师生员工 共同的价值观和学校的精神。这种价值观和精神是需要提炼的,它隐含在学校发 展的历史中,隐含在教师的思想境界和教学习惯中,隐含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中, 隐含在校长们对办学理念的追求中。我们时时要对学校的历史进行研究,对自身 的发展进行研究,对学校进行整体研究。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这是一个理性的 探索过程。需要专家的引领。此外,组织学校所有行政人员、科研骨干、教师骨 干和部分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当然,精神文化建设核心理念的提出,不可能毕 其功于一役。要逐步地进行子课题的研究,通过科研引领,可以使文化建设建立 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把全体行政人员、科研骨干和教师骨干推上了科研第一线, 逐渐再进行全员推动。
(2)构建学习共同体。一个满腹经纶的历史学教授给毫无历史知识的人上课,课 讲得再精彩,也激不起听课者的共鸣。一个先进的理论,如果没有必要的普及, 这种理论不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也同出一理。 要老师们全面参与,要取得他们的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动,首先必须共同学习。 通过学习,让老师们知道这是什么,要做什么中国校园文化网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二十),进一步还可做什么。知道物质与 精神结合了,文化就能形成;个别优秀成为普遍追求,文化就能形成;偶然先进 成为自然习惯,文化也就形成。在共同的学习(普及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理 性层面的思考。围绕课题所设定的目标,提出个人的、小组的、年级的、学校的 目标,分阶段地实施,共同营建精神文化世界。构建学习共同体,还在于通过对 学校精神文化的领悟,追求,改善自我的心智状况和精神风貌。作为这所学校的 一员,必须经常地问:学校推崇的基本信念是什么,基本目标是什么?我的行为 与学校的信念、目标一致吗?我该做什么?通过经常性地学习、反思,使教师的 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共同价值观的追求上来。 2、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 学校正常的秩序离不开基础性制度,这些基础性制度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社会 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它只会朝着更稳定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但有些老制度一成 不变的,必须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和载体,是 学校办学的基本保证,学校制度文化往往体现和规范着学校组织中比较稳定的互 动模式和交往关系。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本,构建组织 文案由金火炬校园文化公司提供: 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中国校园文化网 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 学习机制、校本研究机制、互动交流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一系 列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激活教师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促进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从以下三方面切入: (1)领导者的新角色。(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 学校领导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系统思考的能力,正确定位学校的发展,确立学 校近中远期办学目标,并将自己的价值观念转化到具体的工作中;能破封闭自守 的办学观念,立开放办学思想,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交流; 具有民主、开放的管理作风和以身作则的教练精神,与学校成员展开平等交流, 激励他们不断学习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2)教师的意识观念。(制度文化建设的保证) 善于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吸 纳新思想、新观念,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形成 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宽容、互相合作、互相激励的交往心理;具有自我反 思、自我超越的意识,善于将学校办学目标内化为个人的发展目标,改善自己的 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学生的素质特征。(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 具有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 的身体素质;乐观向上的精神、乐于与人交往、思想活跃、人格健全,有较强的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 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建设,即所谓的“硬件”建设,如果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 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这些“硬件”建设主要包 括:学校建筑的布局,如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 修建;学校绿化与美化,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内 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 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黑板报、橱窗、阅报栏、 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所有这些都应尽可能地体现了 学校的文化底蕴,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让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能真切地感 受到这是一所独具魅力的学校。 物质文化对师生的发展具有支撑性,所以要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师生学习的学 园、精神的家园、活动的乐园。 4、学校践行文化的建设 紧紧链接教育教学。我们追求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我们构筑一个学习共同 体,就是希望通过这种价值观和精神的引导,一方面提升教师们的精神品位;另 一方面,就是要在这种精神理念的引领下,焕发出探索的激情,满腔热情地去进 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积极地,充满活力地投身课改,在课堂中渗透课 改理念,尝试与课改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活力。
此外,还要创设 即时的教育环境中国校园文化网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二十),如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卫生节等, 充分利用这些即时性的活动,促进学生获得课堂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文案由金火炬校园文化公司提供: 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中国校园文化网 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 践行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把我们的学校建设成为“高效能(学校投入与产出的比 例);讲人道(学校师生生命质量都要高);学校有未来(学校可持续性发展,让 学校的发展不只依赖于某个人,这样的学校发展才有希望,才 有内驱力,才可能走积极向上的势头。)”。 四、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为学校整体改革研究,鉴于本项实验内容多、跨度大、综合性强等特 点,需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 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及时反思调整等方式展开,在研究中行动,在行 动中研究。 2、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校园文化设计方案,根据国内外研究 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少走 和避免走弯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积累研究案例,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做法、体会,总结筛选 新的经验、方法,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炼课题成果,并经常开展经验的交 五、研究的步骤1、时间:本课题研究时间为4 年,2006 2、步骤: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 月--2006年12 (1)成立课题组(2)草拟、讨论、确定课题实验方案,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顾问,确定子课 题,并请专家论证。
(3)组织本课题的开题报告。 (4)培训实验教师,召开研讨会,制定各子课题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2006 年12 月—2009 年12 1、开展实验研讨(调查、研究、分析)2、形成阶段性成果 3、进行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2009 年12 月—2010 1、形成实验结论2、撰写结题报告,进行评估验收。 六、预期研究成果 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校本教材、优秀课堂教学案 例、论文、经验专辑及与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制度文化建设等。本项研究属 于应用性研究,着重解决实践问题,检验成果水平的首要标准是实践效果:办学 水平是否得到明显提高;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综合 素质是否得到明显提高等。 文案由金火炬校园文化公司提供: 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中国校园文化网 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 (1)总课题组 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的研究:丁洪秀、周俊华 (3)课题顾问 金坛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室副主任 省特级教师 周怡和 金坛市教育局教研室 教研室副主任 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金坛市教育局教研室省特级教师 2、制度保证 建立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对热情参与教改,全力投身本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成果 的教师除给予物质奖励外,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优先考虑(这本身也是 本课题研究的一个范畴)。 3、经费保证 学校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经费,用于教师学习培训、举办专题活动、编写校本 教材、添置实验设施、开展竞赛奖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