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太有名了!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太有名了!要说两者的共同点,大家一定能够轻易想到:这两部书的规模都极其庞大!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汇集古今典籍7000种以上,分为11095册,总字数多达3.7亿字!《四库全书》编纂于清朝乾隆年间,汇集古今典籍3500多种,分为36000多册,总字数不少于8亿字!

这么多字全是徒手抄出来的。

《永乐大典》的编辑和抄写工作动用2000多人,其中既有当朝重臣,也有普通的“抄书匠”。《四库全书》仅抄书匠就招了近4000人,参与古籍收集、整理、编辑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有趣的是,清朝的编修官必定深知抄书的辛苦,所以特别推出一套“激励机制”。他们从落榜秀才中挑选字迹好看的,规定每人每天至少抄1000字,抄满五年后按字数多少归入不同等次,按等次授予官职——要是抄满200万字,就能直升市领导!

有人要问了:既然抄书辛苦,为什么不印刷呢?

因为这两部书的套数都太少了。《永乐大典》只抄了一套,专供永乐皇帝本人阅读。《四库全书》多一点《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太有名了!,抄了七套,但制版印刷的成本仍然远远高于手工抄写。

说了半天,无论是规模庞大,还是套数稀少,都是这两部书的共同点。它们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一定要触及“本质”噢!

只要你翻过这两部书,就能瞬间找到答案。

《四库全书》分为经(儒家经典)、史(史书典籍)、子(诸子百家)、集(诗词歌赋)四部分,所以叫“四库”;内容包罗万象,所以叫“全书”。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套“丛书”,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

“丛书”的概念我们并不陌生,最家喻户晓的丛书恐怕要数“四大名著”了。这四部小说各自独立,没有关联性,你取你的经,我造我的反,贾宝玉管不了三国事,诸葛亮进不了大观园。出版社觉得它们都属于古典小说,所以搞了个“捆绑销售”。

《四库全书》不是用来卖的,不用考虑销售问题四库全书主要收藏,但里面包含的每一种古籍同样是独立的,内容是完整的。

“经史子集”四类书册分别使用绿红蓝灰四色封面,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永乐大典》就不一样了,它不是丛书,而属于我国古代一种极具特色的图书形式:“类书”。

类书是一种工具书。编者把许多书籍中主题相近的语句摘抄在一起,汇编成与各种主题有关的资料集——好吧,肯定有人没看懂,咱们举一个例子:

这是《永乐大典》第2272卷的一页纸。看到“湖”字没有?这就是这一卷的“主题”。编者首先摘录了与“湖”字有关的“诗文”,最先摘抄的是宋代《黄氏日抄》和《家则堂先生瀛州集》这两种书里各一篇文章。

《黄氏日抄》和《家则堂先生瀛州集》是不是总共只有两篇文章?绝对不可能。其他文章可能抄在了《永乐大典》其他书册里,也可能被《永乐大典》抛弃了。

这种编辑方式是不是很像现在的百科全书?

全书收藏四库主要内容_全书收藏四库主要包括什么_四库全书主要收藏

《永乐大典》确实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假如你对某一类事物感兴趣四库全书主要收藏,可以顺着一个“主题”(或者说“词条”)一直读下去,会觉得很过瘾——明朝嘉靖皇帝就是这么干的,他崇尚道教,对《永乐大典》里的道教内容百读不厌。

但类书与百科全书还是有区别的。如果翻开《中国大百科全书》,找到“湖泊”这一词条,你会看到与湖泊有关的各种知识,比如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原理乃至世界著名湖泊列表,所有这些内容都经过编者的总结和润色。

类书就不一样了。类书的编辑只负责摘抄原文《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太有名了!,绝不删减文字或者添油加醋。《永乐大典》因此保留了明朝以前大量文献资料,而且是原文资料,所以非常珍贵。

有人要问了:《永乐大典》好是好,可一万多册书,如果查阅某个特定的“主题”,岂不是要找昏头?

不用担心。就跟我们查字典一样,《永乐大典》里的“主题”也是按“拼音”排序的——你没看错,明朝也有拼音!

注意到书页右下角的“六模”了吗?“六模”跟“湖”这个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模”(念mu)正是明朝“拼音”里的一个韵母,表示普通话里念第一声或者第二声的“u”。

你也许还记得语文老师曾经说过,古人把汉语发音称为“四声”,分别指平声(相当于普通话第一声和第二声)、上声(普通话第三声)、去声(普通话第四声)、入声(普通话里没有)。在明朝“拼音表”里,“模”(也就是“u”)是排在平声部分的第六个韵母,所以称为“六模”——这一大圈子够绕吧!

“湖”字的拼音是“hu”,韵母是“u”,对明朝人来说属于“六模”。如果你熟练掌握“明代拼音表”的韵母排列顺序(就跟我们熟知英文字母表一样),再结合《永乐大典》的目录,就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那册书。

全书收藏四库主要内容_四库全书主要收藏_全书收藏四库主要包括什么

四库全书主要收藏_全书收藏四库主要内容_全书收藏四库主要包括什么

这张书页的主题是“斋”字,归入平声第七个韵母“皆”,也就是念第一声或第二声的“ai”

不过,现在查阅《永乐大典》就不用担心书册太多了——因为这套书96%的书册没能保存下来。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后来嘉靖皇帝下令誊写了一套副本,永乐那套便神秘消失了,不知是遭了火灾还是被嘉靖带进了坟墓。清朝末年,嘉靖本《永乐大典》屡遭偷盗和战火,流传至今的只有400多册。其中最大一部分,即222册,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幸好乾隆皇帝做了一点补救,让《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做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

再次回到这张记录“湖”字的书页。大家还记得《家则堂先生瀛州集》吧。

“则堂”是南宋理学家“家铉翁”的号,《家则堂先生瀛州集》是家铉翁的诗文集,到清朝乾隆年间已经失传了,幸好这部书的内容被分散抄录在《永乐大典》的不同书册里。

当时宫里收藏的嘉靖本《永乐大典》还有8000多册,算是比较完整。于是乾隆皇帝做了一件大善事。他要求编修官把分散在《永乐大典》各处的失传古籍篇章重新抄录在一起,编入《四库全书》,《家则堂先生瀛州集》因此“复活”了!

如此复原的古籍被称为《永乐大典》辑佚本,总数多达385种,可以说代表了《四库全书》最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比支离破碎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运气实在要好很多。

乾隆命人抄写了七套《四库全书》,流传至今的有三套半。保存在圆明园文源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扬州天宁寺文汇阁的三套基本毁于战火。原藏杭州圣因寺文澜阁那套仅存三分之一四库全书主要收藏,重抄补齐后移交浙江省图书馆。紫禁城文渊阁和沈阳故宫文溯阁的两套基本完整,现藏于台北故宫和甘肃省图书馆。

但最完整的一套还要数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文津阁《四库全书》。

文津阁《四库全书》要钤盖“文津阁宝”印章

文津阁《四库全书》要钤盖“文津阁宝”印章

凭什么说国家图书馆这套最完整?因为只有这套《四库全书》不只有书而已。

顾名思义,文津阁《四库全书》原本收藏在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文津阁,是乾隆皇帝为自己消夏避暑准备的读物。1909年,清政府决定将这套书拨给筹建中的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五年后,文津阁《四库全书》被整体调运至北京。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

什么叫“整体调运”?就是除了书册以外,装书的木制书函、盛放书函的书架也要统统运来!甚至连包装用的夹板、丝带、铜环都是清代原物!

保存如此完整的《四库全书》仅此一套!

全书收藏四库主要包括什么_全书收藏四库主要内容_四库全书主要收藏

《四库全书》书册和精美的书函

《四库全书》书册和精美的书函

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另一个珍贵之处是校勘质量高。

据记载,乾隆皇帝曾亲自参加校阅,总纂官纪晓岚更是校对多达三次,非常罕见。台北故宫和甘肃省图书馆那两套都出现过零星散佚的情况,都根据文津阁本进行了补抄。至于散失大半的杭州文澜阁本更是补充了大量文津阁本的内容。

2013年9月,国家图书馆打开文津阁《四库全书》库房的展示门,全部36304册书籍、6144件书函、128个书架完整呈现在普通读者面前。时光倒流两百年,曾经映在乾隆皇帝眼中的,或许就是这般光景。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就全部介绍完了。

国图不仅是一座供你读书、借书的图书馆。国图同样是一座收藏古代珍贵文献的博物馆。

这里有全世界总长度最长的敦煌遗书,有天壤间仅存的金代大藏经孤本《赵城金藏》,有保存数量最多的《永乐大典》,有最完整、最完美的文津阁《四库全书》。

这里还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殷商甲骨,还有存世半数以上的宋元古籍品种,还有涵盖中国文字发展史的15万种、30万件碑刻拓片,更有数以千万计的手稿、照片、影音资料和现代报刊书籍。

这才是一座完整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一座连接古今的文化宝库。【国家图书馆8完】

文/博小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