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史古建桥!

“建筑是艺术之母。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建筑,我们自己的文明也就没有灵魂。”

——世界建筑大师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中国古建筑迄今已经有六七千年历史,不仅历史悠久,也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建于1400多年前的隋朝,远看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同时设计也非常科学合理,经受了无数次洪水和8次地震,依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不仅具有雕梁画栋的艺术美中国古代建筑感悟,而且巧妙地将避震的科学原理运用于设计之中,仅靠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就能抵抗十级强震。

中国榫卯古建筑抗震实验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艺术美和科学美,是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理想教材。

当代美术教学更倾向于以素描、油画和造型为主,辅以版画和手工艺,很少可以接触到所谓“艺术之母”的建筑学。建筑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是人们对工作、生活以及与他人相处的一种文明理念的表达。

2018年斯玛特为此专门成立了中国古建筑课教研团队,为孩子们研发了“艺术+古建筑课程”。

古建筑课程属于“艺术+中国”体系,是斯玛特2018年的新增课程,我们按照中国历史时间的顺序,为孩子们重点介绍古代台榭建筑、秦始皇兵马俑、长城、赵州桥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中国古建筑的魅力,进而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史

自原始社会起,人类就开始利用洞穴遮风挡雨、躲避猛兽。到了新石器时代,因为地域因素的影响,开始出现两大派系:黄河中游的部落利用黄土来建造住所,长江流域因为水害较多,出现了架空的木质建筑。

先秦时期出现了庭院式的木架夯土建筑,屋顶也逐渐开始使用陶瓦,建筑物开始具有宫殿气质,这一时期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雏形期。

秦汉时期中国实现统一,各地域的建筑文化交流融合,建筑规模逐渐宏大壮观,出现了木质结构的楼阁。随着佛教的传入,开始出现了佛教建筑。

魏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开始发展, 佛塔、石窟、佛像不断出现。

隋朝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在建筑上却颇有作为。大型建筑规划完整、规模宏伟,巧妙利用木质结构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南北建筑的风格和技术得到很好的融合。

唐朝在借鉴隋朝建筑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建筑的法规,对建筑的等级和规模进行了规定。隋唐时期,中国古建筑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对朝鲜和日本开始产生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建筑技术达到很高水平,从北宋开始,建筑风格不同于唐代的恢弘大气,向细腻的方向发展,建筑的装饰也趋于讲究。

元朝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建筑发展受到影响,比较简单粗糙。由于元朝的统治者崇尚藏传佛教,所以宗教建筑非常兴盛。

中国古代建筑感悟_古代感悟人生的成语_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2:陵墓建筑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的顶峰时期,建筑工巧华丽,形体简练但是细节更加丰富。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超过以往的朝代,官式建筑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点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建筑艺术也在世界建筑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中国古代建筑感悟,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质构架,墙壁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说明了中国古建筑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框架式的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明清以后,由于将梁直接放在柱上,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消失,变成了纯粹的装饰品。

结构之美,是所有建筑爱好者痴迷的地方。而中国古建筑精妙的结构,更是使人着迷。同时,这些结构的美感又是科学的,通过接触中国古建筑的框架式结构,可以给孩子奠定多种学科的基础。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古代感悟人生的成语_中国古代建筑感悟_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2:陵墓建筑

中国古建筑在平面布局上一般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轴线和横轴线进行设计。重要建筑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和北方的四合院即是这一平面布局特点的重要体现。这种布局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教密切相关,体现了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的明显差别。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使得中国的古建筑像一幅中国画长卷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史古建桥!,只能一段段逐渐展开看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史古建桥!,不能一次全部看到。以北京故宫为例,从天安门进去,每经过一道门,就进入一个庭院,景色不停地变换,给人留下深切的艺术印象。

从北京故宫的宏大布局中,不难看出中国古建筑的严谨。不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艺术角度去解读,其中的奥妙都会对孩子的思维方法带来正面的影响。

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开始利用屋顶制造独特的艺术效果,《诗经》中有“作庙翼翼”的句子,说明几千年前,中国的古建筑中就已经出现了舒展如翼的屋顶。中国古代匠人利用木制结构的特点,创造出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等效果,形成了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柔和优美的曲线。宋代后,琉璃瓦的大量采用,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这些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鲜明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细节之美,往往存在于每一个细微之处。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体会,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是历史、文化、艺术的沉淀。

色彩的运用

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2:陵墓建筑_中国古代建筑感悟_古代感悟人生的成语

在建筑色彩的运用上,中国古代匠师最有心得和经验,这和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有关。因为中国古建筑为木结构体系,木料不能经受风雨,为了保护木料和榫卯结合的关接处,匠师便在这些地方涂上漆和桐油,实现美观、坚固和实用的结合。

在色彩的搭配上,特别强调颜色的对比与调和。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房屋的主体部分经常可以照到阳光,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为了增强装饰效果,会在朱红色的门窗和蓝、绿色的檐下加上金线和金点,在蓝、绿之间加上少数红点,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更加活泼。对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还会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衬以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与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相称,色彩格外动人。

中国古建筑色彩的运用还强调与自然色彩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感悟,比如以故宫为代表的北方宫殿建筑用色非常鲜明,这是因为北方的冬景单调而严酷,鲜明的色彩可以为其带来活泼和生趣。而在终年青绿、四季花开的南方,建筑用色则比较强调淡雅,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所以中国古建筑色彩的运用,会因为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产生相应的差别。

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运用是和自然相得益彰的,同时又和历史、人文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色彩本身的知识,对自然、历史、人文等各个方面都将有所收获。

2018年,斯玛特“艺术+学科”的课程设置全新升级为“艺术+世界”和“艺术+中国”两大课程体系。

新增的“艺术+古建筑课程”将作为2018年重点课,让孩子在丰富有趣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激起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小朋友们,和斯玛特的老师们一起踏上旅程,寻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艺术之美吧!

课程详情请咨询全国各斯玛特儿童美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