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历朝历代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艺和艺术来营建这些建筑。因此,这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建筑成就。
同时这三者象征着帝王统治权威,带有政治性,社会的统治思想和典章制度对它们的布局有着深刻影响。
宫殿,坛庙,陵墓以群体布局的空间处理见长,在基址选择、因地制宜地塑造环境以及空间、尺度、色彩处理等方面都富有特色和创造性。
宫殿
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分阶段进行阐述只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趋势,然而真正建筑的发展绝不能生硬地划分为几个时期,建筑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它会在之前的基础出现新的特征,还具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性。
以汉、唐、明三代宫室为例,其发展趋势有以下三点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特征
1、规模渐小。汉长安长乐、未央两宫占地分别为6.6及4.6km;唐长安大明宫为3.3km;明北京紫禁城(宫城)仅0.73k㎡。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台殿池沼错综布列,富有园林气氛,不似明清故宫森严、刻板。
一
明清北京故宫
图|清北京故宫平面图
清北京故宫纵剖面图
现存北京宫殿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完成于永乐十八年,虽仿照南京,但壮丽宏伟过之。清代则沿用旧宫,其间有重建、改建,总体布局仍然大体保持明代旧貌。
1、位置关系
故宫为于北京城之中央, ,符合周礼王城规“择中立宫”的思想。
2、总体格局
宫城东西宽760m,南北深960m。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面辟门,门上设重檐门楼。城墙四隅有角楼。主要建筑基本上是附会《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景山矗立于紫禁城北,犹如天然屏障。
3、轴线法则
宫殿建筑沿南北向的中线排列,向两侧展开,左右严格对称布置,这条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且南达永定门北至钟鼓搂。贯穿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体现帝王权力。
4、空间序列
北京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代表性建筑之一,在利用建筑群烘托皇帝崇高与神圣方面登峰造极。沿主轴线以连续的,对称的、尺度丰富的变换的封闭式庭院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空间序列,并以此突出主要殿庭。
5、三朝五门之制
外朝的主体部分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构成三朝。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形成五门。
6、对北手法
为了突出主体建筑,故宫建筑群设计中运用了多种对比手法。
以低衬高——仅有天安门、午门用城楼式样,基座高达10余米,仅有太和殿用了三层汉白玉须弥座。
以小衬大——仅有午门、太和殿用重檐庑殿顶,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用重檐歇山顶。
其它:庭园尺度,建筑开间、进深,屋顶形式,色彩等。
8、象征手法
乾清宫象天,坤宁宫象地。
东西六宫象十二星辰。
坛庙
坛庙的类型——祭祀自然神
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庙等等。其中天地、日月、社稷、先农等由皇帝亲祭,其余遣官致祭。
祭天之礼极其隆重,强调“受命于天"、“君权神授”。祭地之礼,夏至在北郊方丘举行。中国古代认为天圆地方,故分别筑圆坛、方坛举行祀典。日月星辰或于祭天时附祭,或另设坛致祭,明代北京则于京城东西郊分设日坛、月坛。
社稷坛祭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代以农立国,社稷象征国土和政权。
先农坛是皇帝祭神农和行藉田礼之处。
二
北京天坛
图|北京天坛总平面
北京天坛建于明永乐18年,与故宫同时修建,位于北京城南则,是祭祀天地的场所。是中国最高礼制建筑群。
总体布局及礼制形态
1、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为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2、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在内坛。
3、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入口设在西面,天子从西面进入,其他人从北面进入,符合周礼所述。
4、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建筑,内坛南部有祭天圜正以及它的附属建筑,北部有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的建筑,内围墙西门内有斋宫,外围墙西门内有牺牲所,神乐署。
建筑形式及礼制形态
1、圜丘——三层圆形石坛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特征及发展趋势一览表!,每层周围有汉目玉栏杆和栏权,坛面、合阶、栏杆者是九的倍数,象征九重天。
2.皇穹宇——平时用来供奉昊天上帝的牌位,祭祀时移入圜丘,单檐圆形小殿,建在洁百的单层须弥座台基上。
3、祈年殿——圆形平面,三重檐圆攒尖顶屋面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有哪些,铺有蓝色琉璃瓦,红色门窗,建于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结构中三檐柱代表12时辰,十二金柱代表12个月,四龙柱代表四季。总28柱表28星宿。
建筑特点
1、建筑形象与象征的统一,表现严格的思想要求,在艺上体现了天的嵩高以及皇帝与天之间
的密切关系。
2、单体建筑形象准确、鲜明、和谐、细部完美。
3、空间营造丰富且有序,通过轴线和空间对比手法,突出主体建筑。建筑组群主次分明,虚实结合,常用框景的手法。
4、大片的松柏营造了肃穆、静谧的氛围。利用环境加强祭天所需的崇高气氛。
明堂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称为“明堂”的重要建筑物,其用途是皇帝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可说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
图|汉长安南郊明堂辟雍复原想象图
坛庙的类型——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帝王宗庙仿宫殿前朝后寝之制:前设庙(前殿),供神主,四时致祭;后有寝(后殿)。
庙有两种形制:
一种是分别建立7所或9所建筑,每所奉一祖先。
另一种是在一座建筑中设有7室或9室,每室奉一神主。东西或有夹室。
三
太原晋祠圣母殿
图|圣母殿剖面、立面图
图|圣母殿平面图
晋祠是为奉祀晋侯始祖叔虞而立的祠庙,位于山西太原西南郊悬瓮山麓,全祠依山傍泉,风景优美,具有园林风味,不同于一般庙宇。
建筑特点
1、晋祠的主体建筑坐西朝东,殿身面阔5间,进深4间,周围“副阶周匝”形式,呈重檐歇山顶。
2、结构为殿堂型构架单槽形式,为加深前廊,将构架做了减柱处理。满足殿屋与园林环境的协调。整个内殿空间无内柱,上部作“彻上露明造”,使殿内空间非常完整高敞。
3、斗拱用材很大,形制灵治多样。补间铺作仅正面每间用一朵,侧面背面不用。
4、大殿柱身有显著的侧脚,生起,尤以上檐为甚。檐口和屋脊呈柔和曲线,表现出典型北宋建筑风格。
建筑成就
1、现存宋代建筑中唯一用单槽副阶周匝的案例,宋代建筑代表作。
2、殿内中央设高大神龛供圣母邑姜主像。围绕主像,有44樽彩色待女像。是宋塑之杰作。
坛庙的类型——先贤祠庙
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其中孔子庙数量最多,规模也大,分布遍及全国府、州、县。自汉武帝尊儒之后,历代帝王多以儒家之说为指导思想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特征及发展趋势一览表!,孔子地位日崇。到明代,达到了目前所见的规模。
四
曲阜孔庙
图|明代曲阜孔庙平面图
曲阜孔庙是祭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寺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有哪些,历代有修理和增建,至明代基本有现成规模。
因宅立庙
起初是因宅立庙,现存为家庙和国庙共处。
布局上为礼制最高等级, 享受帝王礼制和皇宫之制。
教化功能
从"仁”教化国民来达到礼治国家的目的,这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
布局特点
九进院落,五重门屋
1、前三进是前导部分: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
2、大中门是主体部分:仿宫禁形式,四周围墙,四角角楼。核心是大成殿廊院殿庭。殿庭前有同文门,奎文阁,大成门,形成主殿前纵深排列五门格局。
主要建筑
1、奎文阁:是一座藏典籍的三重檐楼阁
2、大成殿:是孔庙主殿,后没寝殿,仍是前朝后寝传统形制;前庭设杏坛,此处原是孔子故宅的讲学坛。东西两庑各四十间,供历代著名先贤先儒的神主。大成殿建于清雍正七年,重檐歇山,面阔九间,用黄色琉璃瓦,殿前檐柱用石龙柱10根。
3、杏坛:重檐十字脊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有哪些,四面重檐的最高规格。
自成体系
各地方的文庙“摄取神念,同中有别“以曲阜孔庙为典范,孔庙成为了分布最广范,最具有代表性的自成体系的古建筑群。
陵墓
陵墓建筑考得不多,可以大概了解一下陵墓的几种类型特点,然后在考前记1~2个陵墓的平面图和特点即可。
五
明十三陵
明太祖孝陵在南京钟山南麓,开曲折自然式神道之先河,并始建宝城宝顶。
环境特点
1、天寿山独特的山势特点(北、西、东三面环抱,南面打开作为十三陵序列的入口及起点)
2、各个陵园共用一条6.6公里的神道。
3、南面敞开形似合抱,神道南端左右小丘如同双阙,与唐乾陵双乳峰异曲同工。
4、陵区北段则为十三陵主体,神道分支分别至各个陵园,长陵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但形制和其他各陵一样都是由一段多进式院落和后部与其衔接的宝城宝顶组成(采用前朝后寝形制于陵墓)。
建筑特点
1、公共神道以石牌坊为起点,其后依次设立大红门、碑亭、石像生等,为进入园区主体所必要的前导序列,形式仪仗队。
2、整个陵区建筑稀疏,但通过神道的串联却显得很有层次与整体性,是少量建筑控制广阔陵区的杰出代表,建筑与自然互为衬托、相互融合、交相辉映。
文献参考:潘谷西《中国建筑史》,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2024考研 |建筑考研全程班招生简章
观内外资讯集合:
考研资讯集合:
专升本资讯集合:
软件资讯集合:
手绘资讯集合:
国际竞赛资讯集合:
Rhino犀牛建模、参数化设计资讯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