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原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哲学教研室,学术奠基人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契教授。冯契教授致力于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汇通中西哲学,有《冯契文集》(11卷)行于世。冯契创立“智慧说”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建立了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冯契会同刘佛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二任校长)、周抗(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徐怀启(哈佛大学博士、著名基督教史家)、曾乐山(著名中国哲学史家)诸先生组建了哲学教研室。之后,著名伦理学家周原冰教授等先后加盟,逐渐形成一支涵盖诸哲学分支学科的师资队伍。1979年,哲学教研室制定了10年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哲学学科。同年(学者推荐)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奠基人之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哲学专业,并在全国范围内首批获准设立中国哲学硕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硕士点。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了中国哲学博士点,成为全国第一批建立中国哲学博士点的单位之一。此后,又陆续设立了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等硕士点。1985年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1986年正式成立哲学系。1997年,为了整合学科力量,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及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并入哲学系,进一步充实了学科力量。
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已经成为我国在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重镇,具有学科多、师资强、学源绵长,传统深厚的特点。1998年,中国哲学学科被列入校“211”工程建设项目“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社会文化”。2000年,以中国哲学学科为核心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被教育部确定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中国哲学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2002年,以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为主的哲学系部分学科被列入“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2007年,取得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中国哲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并再次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2010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2年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哲学本科专业为教育部本科特色专业,2020年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2022年成立教育部哲学课程虚拟教研室。
哲学系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哈佛大学哲学,下设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和科学技术哲学;拥有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7个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和科学技术哲学。
哲学系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0人。其中国(境)外教师4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专家。7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2人先后入选第五届至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哲学组成员,1人为教育部社科委员,1人为“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1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7人为国家二级教授。2022年,杨国荣教授领衔的“创获智慧”中国哲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青年教师中,截至2021年底,7人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12人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此外,还长期聘有美国、挪威、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
哲学系以冯契先生提出的“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为基本教育原则(学者推荐)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奠基人之一,营造“清正质朴、有情有义、蓬勃奋发”的学风,追求高远的学术理想,弘扬传统,面向世界,培养适应当代世界文明发展,适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国家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哲学一流人才。定期开设海外学者密集型课程,开拓海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国际化双语教学环境。自1995年起,哲学系接受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波兰、意大利、韩国、日本、越南、孟加拉国等海外留学生攻读硕博士学位。自2015年以来哈佛大学哲学,开设中国哲学全英文硕博士项目,为英语世界培养中国哲学教学科研人才。
哲学系同仁对基础理论兴趣浓厚,哲学创作意识强烈。以回答时代问题为导向,以融合马中西思想资源为基础,以哲学创作为指归。在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论等领域,已形成有重要学术影响、合理梯队衔接的学脉传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关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与当代社会现实问题。中国哲学研究以当代哲学理论建构、古今哲学经典诠释和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为主导。外国哲学研究以当代认识论、实践哲学、诠释学等领域为重点。逻辑学的研究重点是现代逻辑、逻辑哲学、中国逻辑史和非形式逻辑。伦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则是元伦理学、比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和新科技新人文背景下伦理学的当代中国重建。宗教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是当代宗教学理论前沿、道教哲学思想与历史考古哈佛大学哲学,佛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哲学思想及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哲学以心智哲学、认知科学哲学和科学哲学史为研究重点。
哲学系以学术卓越促进国际交流和文明互鉴,积极介入世界性的百家争鸣,推动中国哲学成为世界哲学的一部分。与挪威卑尔根大学、法国高师集团、德国耶拿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多人在国际形而上学学会、国际中国哲学学会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担任国际哲学学院院士、挪威科学和文学院外籍院士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