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走进寒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精神引领。近年来,文化大省山东致力于“美德山东”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推动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发起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将深入山东各地,展示“美德山东”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切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风筝,又称“纸鸢”,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设计、造型、扎糊、绘画、放飞等各个方面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并且在千年历史演进中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走进寒亭,衍生出了独特的“风筝文化”,飘飞在诗词歌赋之中,也让传统工艺以活态形式流传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潍坊市寒亭区历史悠久,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风筝文化之乡”。近年来,寒亭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特色优势,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推动民间艺术与新理念新生活相结合,打造寒亭区文化品牌,设立文旅产业专项资金,夯实文化人才支撑,积极组织策划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内涵。
保护鸢都文化,潍坊寒亭始终是坚定行动派
“清明放断鹞,风清疫病消。”趁着春暖花开时节,走出家门踏青赏景、放飞风筝,传递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祝愿,这是古人在清明时开展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文化活动。
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的杨家埠村(今寒亭杨家埠村)。至乾隆年间(1736—1795),风筝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手工业。历经近三百年的辉煌,传统风筝技艺在现代化制作工艺的冲击下,悄然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何让传统技艺得以保护,再次焕发昔日荣光,寒亭早已在文化两创的道路上探索了近四十年之久。
不舍寸功潍坊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门票,才能善作善成。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原杨家埠风筝厂),建于1986年5月,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风筝厂。风筝场是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刷与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观园。
走进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感受到的是淳朴的民风民俗,追溯得是明清的遗风,看到的是传统风筝精湛的制作工艺,听到的是杨家埠百年的风筝故事,说的是当地动人的传说......仿佛置身于风筝的世界。
风筝博物馆内匠人们沿袭杨家埠风筝派制作技艺,把年画与风筝融为一体,其构图朴实优美,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神韵和艺术魅力,将“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的技艺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
“潍坊风筝具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征。无论是软翅、硬翅还是串式、立体式的风筝,除了板子风筝需要坠外,其他不需要任何辅助物都能平稳地直升蓝天。”刚毕业的大学生许文钊说起风筝来头头是道。
经过近一个月学习实践,许文钊终于独自完成了风筝骨架的制作,纤细的竹条韧劲儿十足,细长的绑线借助精巧的手法,将骨架牢牢地固定,一个竹蜻蜓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我本来有机会出国深造的,但我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实在是放不下风筝技艺的学习。书可以随时读,但技艺不能没有传承。”许文钊道出了90.00后的心声。
近年来,随着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以其独特的民风民情、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引了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世界教科文组织来此参观后批示:“不远的将来,杨家埠将成为山东乃至全中国的民俗旅游中心”。
传承鸢都文化,潍坊寒亭始终是重要引领者
精益求精,才能更进一步。走进寒亭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杨家埠村,大大小小的风筝店在路边排列开来,各式各样的风筝让人眼花缭乱。
“3000平方米的厂房,数百名工人穿梭其中,大型钢架结构铸件比比皆是......”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告诉你,这里是风筝、花灯制作现场,你会怎么想呢?
张华刚是名80后,土生土长的寒亭人,作为新一代的风筝制作人,他有着自己的小目标。
“从小就接触风筝,原来都是跟随父辈制作传统的风筝。现在我要制作现代的风筝,让风筝与花灯相结合,做出我们寒亭的品牌。”
“放在地上是花灯,飞到天上是风筝。”作为天顺彩灯制作厂负责人,张华刚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风筝与花灯形结合的探索,他多次南下四川自贡,北上辽宁,学习当地的花灯制作技艺。
“现在国内最好的花灯技术还是在湖南,我们现在经过了学习、模仿阶段,现在正是突破创新阶段。”
学成归来,张华刚将潍坊风筝与花灯相结合,从花灯、风筝的款式创新、改进材料等进行全方位提升,设计的花灯风筝除了传统的虎、鱼、蝴蝶等造型外,还融入了动漫、萌宠等元素和主题,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制作的风筝远销国内外,拓展成了集展览、放飞、销售一条龙的风筝产业。
“风筝和花灯在制作工艺上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虽然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这对于制作难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局限,关键是可以将两者优势相结合,这样就更加突出,更能展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
如今,张华刚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风筝王”。“我们的花灯已经登上了北京冬奥会的舞台,这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同时也证明了我们寒亭花灯制作工艺是不逊色于湖南的花灯。风筝与花灯相结合的方向是没有错的。”
出圈鸢都文化,潍坊寒亭始终具有全球视野
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惟撑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惟奋斗不止方能冲出重围。
“农家小院里的国际贸易。”“小作坊,大品牌。”在寒亭区一处僻静的民宅,一扇普通略带陈旧的木门,一处不高的木台阶,已经被磨得有些斑驳......
这样一处看似普通的民宅内,推门而入,两只高约1.5米的风筝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随后就是众人的惊呼不绝于耳。
“这是李元芳的皮肤。”“这是手工的龙头风筝。”没错这就是山东省省级非遗传承人郭洪利的家。
在这个不足200平方米的民宅中,有传统手工风筝,大的长约几十米,小的只有成人大拇指大小,有传统的佳人图,有游戏中的各色皮肤,更有国际品牌的专属品......跨越百年,引领潮流。
“民族就是世界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发扬光大。这里的风筝都是手工制作,而且是手绘品。”郭洪利看着一屋子的“宝贝”,甚是自豪。
2021年,郭洪利与王者荣耀合作,推出李元芳飞鸢探春游戏皮肤,销量破百万;开设线上直播,“轻风戏纸鸢”风筝互动游戏参与量超8000万次,总在线观看人数超650万人次,风筝皮肤点击量超过1亿人次;联手3D古风手游《浮生为卿歌》,以手工纸鸢联动《浮生为卿歌》玩具——风筝:筝吟锦鸢,打造春日风筝主题活动,携手传承风筝传统文化。
“我们传统的东西,不能固步自封潍坊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门票,要接触新鲜的事物,要进行有机的结合。设计和制作风筝都是免费的,虽然经济上有损失,而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郭洪利对于爆款风筝产品,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创意设计植入生活。郭洪利还与多家国际奢侈品牌合作潍坊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门票,将风筝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专柜美陈、专题活动。其中沙燕风筝被文化和旅游部选为国礼“文化中国礼”,发往170多个中国各驻外使领馆,海外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将潍坊风筝文化和技艺传播到世界各地。
“近两年,我还设计了抗击疫情等一批重大现实题材风筝。让风筝与现实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风筝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走进寒亭,同样也成为艺术的一部分,这样更利于百姓接受。”郭洪利眼中闪着光,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年来,寒亭区深入贯彻落实“两创”方针,以潍坊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着眼风筝文化特色优势,以融合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工艺与新需求、新理念、新技术深度融合,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真正实践了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
行进在文化两创征程上的寒亭,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梦工厂”;
行进在文化两创征程上的寒亭,是一个创造人间奇迹的“魔幻屋”;
行进在文化两创征程上的寒亭,是一个激活文明魅力的“升级舱”。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我们已经被历史所书写,我们必将书写新的历史。我们坚信,立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流;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站在今天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在赓续千年梦想、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光彩仍然灿若星辰,寒亭的文化两创之路,并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与荣光!
作为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重点工作之一,“东亚文化之都”是落实“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倡议”的重要举措,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的重要成果。通过“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向世界展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面貌,对推动国内城市文化建设、亚洲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日韩隔海相望、毗邻而居,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正在努力!(范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