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部神奇的书籍,相传为上古伏羲所著
《易经》可算是一部神奇的书籍,相传为上古伏羲所著,提出可预测事情发展的八卦图,后又衍生出六十四卦象。有人认为前三十二卦为伏羲所著,而后三十二卦为周文王所著;也有人认为后三十二卦为孔子根据前三十二卦推算出来的,更多的人认为孔子只是对六十四卦象作了解释,即《易传》,而非推算后三十二卦。
易经竹简
易经由《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组成,现流传的只有《周易》,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把《易经》和《周易》混为一谈了。《易经》为华夏文化的起源,其不仅仅只是一部占卜的书籍而已。有人认为《易经》的三部都是关于占卜的书籍,其实是存在疑点的,既然作为几千年的百科全书,仅仅是一部占卜书籍肯定是不够的。一来这卦象学起来有难度的,著书的目的本就为了传世,传承知识。这样苦涩难懂的书籍,实在适用性太小。所以易经三部书有可能《周易》为占卜用,《连山》为地理、气候知识,《归藏》为种植、畜牧之类的。可能会有人觉得我的说法可笑,但时间过长确实难以考证。据传《连山》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但是考古能找到最早的文献就是东汉相传有一部《连山》,到南北朝时这部《连山》丢了,梁元帝又作了一部《连山》,隋代的刘炫又造了一部《连山》,北宋时出了三坟易的《连山》。如此反复丢失与重著,谁敢保证东汉时的《连山》不是当时有人根据《周易》而推算出来的。而真正的《连山》先秦时期就丢失了,真品谁也没见过。
孔子图
老子图
《易经》最先应该是只有四象八卦,而并没有两仪的概念,“易有太极易经的起源时间,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更像是后人为了理解《易经》,完善八卦的由来而写的,最先理解《易经》最深的无非为孔子与老子,即儒家与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这句话极有可能是其中一位说的。而最先的八卦图是没有中间的太极图案的,太极图样是以老子以道的方式来理解世间万物,将太极具象化为如今的黑白互相变化的图案。其后能得到社会认可,并流传至今,其包含了《易经》的基本演化形式,又富含哲理。太极为阴阳,指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大善大恶的,没有大吉大凶,否极泰来,周而复始,生生不灭。这与佛家的因果循环,每件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而这件事情的发生也必会成为下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道理相同。类似的,马克思哲学的矛盾关系也与阴阳太极论异曲同工之妙。而时代上自是早了几千年。
战争意境图
《易经》为华夏文化的起源,首次对其有深刻的理解的时代当属战国时期。战国时秦、魏、韩、赵、楚、燕、齐,七国各具实力,都想战胜其它六国,一统天下。于是,其招纳的谋士不再是以前的只面对贵族,而是面对民间,不论贵贱,只要有实力,诸侯都可以接纳。天下之间,学术纷起,百家争鸣,其百家所参考的首要读物自是那本《易经》。《易经》第一次迎来了学习高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易经》的不同理解,最先就形成了数百个派别,而后形成真正学术的有百余家,最有实力的二十余家。其中包含了以仁义和伦理为基本的儒家,以天道自然为基本的道家,以侠义实践为基本的墨家,以法律法国为基本的法家,以谋略左右天下的纵横家,以能言善辩为基本的名家等等。
汉武帝图
在后来的历史舞台上,汉初时文帝以道家理论治国,国力大盛,成就文景之治。到武帝时期,采取儒家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上一直以来都认为诸子百家在这里基本都覆灭了,但事实上,董仲舒的意见应不至于把其它学术弟子赶尽杀绝,对儒家学术只是推崇到第一,指导地位而已。当时儒学思想想要真正的适应社会《易经》是一部神奇的书籍,相传为上古伏羲所著,必需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员的认同,定是融入了其它学术的部分思想的。要不然,当时号称人数最多的农家,定是要造反的。《董仲舒传》中也只是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这只是为诸子百家分一个主次的措施。
庄子图
后来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基本都是推崇着儒家或者道家的思想。每朝代初基本以道家思想治国,休养生息,利国安民《易经》是一部神奇的书籍,相传为上古伏羲所著,而后国力强盛。以展到后期,利益的驱使,贫富差距变大易经的起源时间,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放大,统治者便启用更易于规范各阶层人民行为守则的思想-儒家思想。直到清朝灭亡,实现学术自由,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起,虽然当时口头上是说反对儒学思想,但儒学思想已经流传两千余年,其思想已经融入了诸子百家的精要,其要打倒的无非是其中君王比较推崇的封建思想而已。拿着儒学的产物——纸笔,写着儒学的传承——文字,来打倒儒学,这自是极为矛盾的。
《中庸》《大学》合著书
华夏文化的传承,由《易经》到诸子百家,再到百家融合以儒家为主,其先实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再融合其精要为一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古代著作,能够传世的都是精典,如《中庸》《大学》等融汇了几千年来祖先的智慧易经的起源时间,其内容起源于《易经》而丰富于《易经》。现在对《易经》的理解,除了风水师外还有几个人会以为这只是一部占卜的书籍呢。虽然我们大数人并未看过《易经》,但我们的思想都是源自于《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