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第二种境界是从时间中听出空间
人们最初喜欢上音乐,大多是因为音乐感动了自己,感动是进入音乐圣殿的第一步。尤其在16-25岁的阶段,敏感的人会陷入对音乐的狂热追求之中,音乐在他们的心目中形如上帝,因为他隐隐约约地听出在那个音响世界中具有他所渴求的一切――完美、激情、和谐与冲破一切枷锁的快感。处于这个阶段,人只是简单地知道这个曲子好听不好听,他极容易被优美的旋律和音乐背后的故事所打动,他关注部分胜过整体,在长时间的茫然探索后,他经常会惊喜地发现一段美丽的风光。因此,他喜欢精选胜过一首完整的乐曲,喜欢歌剧选段胜过全剧。
他们欣赏音乐极容易着迷,他痴情于音乐能够倾诉自己痛苦与欢乐,安抚自己的孤独与忧愁,寄托自己对于理想或者爱人的向往,但有时候却又极容易疲倦,音乐像个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完全不能激起他的兴致。
这个时候,人所以爱音乐正是因为音乐表达着他自己,与其说爱乐,不如说他爱自己。因此,他们暂时还不能接受比自己的境界与视角不同的音乐,也不能欣赏旋律不够优美的音乐,人们被音乐感动着古典音乐应该如何欣赏,对于音乐为何如此让他感动,他全然不顾也全然不知。
音乐的第二种境界是从时间中听出空间,在这种境界之下,音乐的层次感脱然而出,如同流动的建筑,在听者的心中自然地显示出来其精致与丰富的一面来,人的耳朵变得极其的敏锐,好与坏的演奏,高明与低劣的设计变得十分的清晰,他从简单的对于旋律的痴迷,对于激情的向往,对于音乐故事与素描图像的差强人意的解读古典音乐应该如何欣赏,升华到对于音乐形式,音乐内在意蕴和整曲作品的解读,如同从爱一个人的一点到爱一个人的全部。欣赏音乐也不再,或者很少随着心境变化而产生巨大的变化,理智与情感开始融为一体,澎湃的激流开始变得平缓而深沉,听者从一个盲目的追随者变成了一个理智的旁观者,从最开始让自己的激情四处流溢转变到有意识地克制与控制,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本身而不是自己的个人情绪,他开始追求音质的好与坏,开始听出卡拉扬与克莱伯指挥风格、柏林爱乐与维也纳爱乐演奏风格的细微不同,一般而言,只有积累了许多年的欣赏经验古典音乐应该如何欣赏,以及只有思维能力与人生经验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达到这一境界。我们可以说,他开始登堂了。
最后是入室的境界,严格来说,这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种境界也只是可遇不可求,如老子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入室的境界则是完全脱离的形式与内容,重新回到那种单纯的梦幻的世界之中,如庄子所说的“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又如马斯沃所说的“高峰体验”――万物与我为一的幸福的境界,一种神秘的宗教体验。在这一境界的人,不再追求音乐的好与坏,甚至不再需要演奏,音乐可以在他的头脑之中呈现出来,而且完全是发自自然,一流的指挥家都具有内耳音乐的第二种境界是从时间中听出空间,贝多芬就是用内耳在进行最后的创作的,而一流的听众也具有内耳音乐的第二种境界是从时间中听出空间,在他流淌的血液之中即有音乐的色彩,音乐,无论是沉默,还是喧哗,都成为了一种莫大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