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兴安县花荷南街

桂林剪纸:刀剪镌刻数十年 桂林风韵跃纸间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作品既富有传统文化情趣,又具有装饰美化生活的实用功能,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说起剪纸艺术,大多数人首先会认为它是山西民间传统文化的代表,但其实在桂林也存在且保留有独具本地特色的剪纸技法。来自桂林民间的剪纸匠人通过灵巧的手,用剪刀将当地的人文节庆、山水风光转化成了剪纸艺术,用纸张剪出了韵味悠长的桂林四季,剪出了桂林的历史人文。

2020年,桂林剪纸列入第八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速览

非遗简介:剪纸,又叫刻纸,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其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在纸上剪刻出丰富多样的花纹。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经久不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剪纸艺术既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桂林剪纸吸收了全国剪纸的多种技法,重点表现桂林的人文文化、自然风光,是剪纸艺术中极具桂林本地特色的一支。桂林剪纸艺术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主要以剪、刻、撕、染、烫等不同手法,用经久不褪色的万年红纸纯手工剪出形象生动且寓意丰富的图案。从实用的糕点剪纸,到颇具艺术鉴赏价值的自然风光,甚至在当下剪纸匠人们的精心设计中,湘江战役等重要历史也借纸张展现在大众面前。

探“店”地址:兴安县花荷南街7号

主讲人:桂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黄惠玲

■传承

融会贯通 南北剪纸技法融于一身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引来众多族群来此聚居,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文化碰撞与交流,桂林剪纸便是在文化变迁机制下逐渐发展并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

5日上午,记者来到兴安县花荷南街,见到了正在进行剪纸教学的桂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黄惠玲。不大的工作室房间里摆放着几张小桌,上面堆着剪纸创作需要使用的红纸和剪刀,正在学习剪纸的学生们围坐成一圈,黄惠玲坐在中间,手上的剪刀和红纸几番动作,一幅经典的花鸟剪纸作品就诞生了。学生们在进行剪纸的时候,黄惠玲也来到他们身边进行单独指导。

黄惠玲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在兴安长大,而周围的邻居就有不少是剪纸艺人。儿童时期的她经常看到邻家孃孃手持剪刀,坐在院门口为松糕剪装饰用的红纸花。孃孃用剪刀的动作干净利落,她都还没看清楚,孃孃就将折起来的红纸展开,那张方形的红纸就变成了一朵造型精美的圆形纸花。这样的神奇功夫也让她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喜欢上了美术和剪纸艺术。

黄惠玲说,她在上个世纪90年代加入了中华文化促进会,在《剪纸艺术》杂志上,她对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北方的剪纸,刀法质朴粗犷。比如,陕北的剪纸源于当地的生活题材,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浓厚的地方色彩,这些北方特色的创作风格让我这个南方人大开眼界。”

一边是自己生活所见的南方特色,一边是学习交流所得的北方特点,这种艺术文化的碰撞对桂林剪纸风格的诞生产生了极大影响。黄惠玲与其他桂林本地的剪纸艺人也开始尝试将全国各地的剪纸技法有机结合,用于展示桂林本地的山水人文特色。

在探索剪纸技法的这段时间里,黄惠玲还独创了浮刻剪纸艺术。浮刻,是在BK纸(刻字用的即时贴纸)上用刀刻画图案桂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兴安县花荷南街,将薄薄的纸雕刻出不同的层次,颇有浮雕的味道。在进行浮刻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力度桂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兴安县花荷南街,下刀要轻保留原有的底纸,不能刻透或者刻掉,实际操作难度不小。虽然经历过无数次的前功尽弃,但她却从未放弃,创作出不少优秀的桂林剪纸作品。

早年间,黄惠玲在公司里负责宣传方面的工作,下岗后自己经营花店,但剪纸从来没有放下。她先后荣获“桂林工艺美术大师”、“桂林市民间工艺师”等称号,2008年参加第六届中国剪纸艺术节创作作品《秋日》、《苗寨女教师》获银奖等。2021年5月,黄惠玲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立足本土 以剪纸传播桂林韵味

黄惠玲说,桂林剪纸更看重的是剪纸艺人自主创作的能力,灵活运用剪纸的手法技法,将心中所构想的主题展现出来。

“不管是我们带学徒,还是去学校给学生们上课,我都会跟他们强调自主创作的重要性。”黄惠玲解释,能够按照模板将图样用剪刀、刻刀刻画出来,这只算掌握了剪纸的基本功,只有能够独立自主创作构图,将心中所想展示出来才算真正学到了剪纸的技艺。

在她看来,桂林剪纸是一门源于传统,但已经发展到艺术层面的创作。在过去,人们进行剪纸创作多为生动且寓意吉祥的图案,如在婚嫁、节庆时最常见的双喜、福等文字图样,大都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与象征意义,展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现如今,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科技时代的产物层出不穷,现在的剪纸艺术,尤其是桂林剪纸,所想表达的内容已经远远高于“图个好彩头”的范畴茶花剪纸,其功能也逐渐发展到了纪念历史、传播文化的艺术层面。

在黄惠玲的工作室墙壁上,装裱着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剪纸作品,但是这些剪纸的主题与传统印象中的花鸟山水截然不同,而是一些以冬奥会、社区抗疫、桂林驰援湖北等颇具时代特征与桂林本地特色的创作。“剪纸就是我们进行艺术表达的方式,它的主题当然不限于一种。”黄惠玲说。

黄惠玲带记者来到房间的另一头,在几位学徒的帮助下展开了她创作的一幅名为《谁不说俺家乡美丽》的剪纸作品,这件作品以黄惠玲家乡兴安的灵渠为主题,共计长5米、高45厘米,作品中不仅刻画了灵渠的风貌,还将兴安的农产丰收、乡村学校发展等内容融入其中。

实际上,黄惠玲一众桂林剪纸艺人所创作的剪纸作品,都是以桂林特色的景观、历史为主要创作内容,通过剪纸这一门传统的镂空艺术手法展现桂林本地的人文和风光。在黄惠玲的介绍下,记者看到更多她以此创作的剪纸作品。

《湘江战役》是黄惠玲在2019年时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创作的剪纸作品,整幅剪纸共长8.5米、高70厘米,以红军长征抢渡湘江为主题,将这段宏伟的红色历史用剪纸展现出来。

《永远跟党走》是2021年时黄惠玲为建党百年的创作,这幅剪纸共长10.8米、宽80厘米,以1921-2021年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光辉历程为主线,从《党在我心中 红船精神代代传》、《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枪杆子里出政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15个篇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昨天,描绘了多彩辉煌的今天,展望了美好灿烂的未来。

在黄惠玲看来,桂林地区的剪纸艺人在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之下得以与全国各地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剪纸艺术。最终,在群体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桂林剪纸形成了有机运用南北技法、灵活使用独创浮刻技艺,以桂林本地独有的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为主题的剪纸创作流派,桂林剪纸也逐渐发展成为了桂林的地区特色。

“但是不管桂林剪纸的主题如何变化,其本质上都还是在传播桂林的人文与自然,我们也始终希望通过剪纸的艺术创作让更多的人有兴趣去了解桂林。”黄惠玲说。

传承延续 传统艺术火焰不熄

说起剪纸技艺的传承,黄惠玲直言曾遇到过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学习花费的精力多,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愿意学习的年轻人相对较少。

“一幅优秀的剪纸创作包含着对文化的理解,对构图知识的熟稔,这里面需要投入的学习成本可不是一星半点。”黄惠玲回忆,她在创作《湘江战役》这幅以红色历史为主题的作品时,就多次到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还反复观看那些关于湘江战役的影视剧,激发构图的灵感。用剪纸去“描述”历史,并且如何用具体的图像细节展示文化内涵,这里面的难度比她原本设想的难太多。

即使是像黄惠玲这样已经做了几十年剪纸的老艺人,也会因为怕赶不上完成时间,只能草稿都不打拿起剪刀就硬着头皮上,在工作台前一坐就是大半天。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坐着剪啊剪,她的颈椎、腰椎和眼睛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痛。

“即使练出来了过硬的技术,剪纸依旧是个要耐心的活,坐不住是阻碍它传承的最大障碍。”黄惠玲说,若要将剪纸作为营生手段,它所能带来的回报实际并不算高,再加上需要大量的人力精力投入,大部分年轻人都没能坚持。能够跟随着她学习剪纸技艺的,多数都是退休赋闲的老年人,他们也因为身体因素没办法长时间从事剪纸创作,所以能学习的剪纸技法也都相对有限。

虽然黄惠玲跟其他剪纸艺人每年都在坚持创作剪纸作品,但是他们的心里还是有过一阵担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产量、高效率的现代工艺制品开始取代了传统剪纸产品的地位,这种窘境使得剪纸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剪纸技艺有一段时间曾逐渐淡出过人们的生活,几乎没多少人还愿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去创作一幅剪纸。

2006年,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给了黄惠玲这些剪纸艺人打了一针强心剂。每年,以黄惠玲为代表的一众桂林剪纸艺人都会用各种方式宣传、展示桂林剪纸的文化内涵。

每有闲暇时间,黄惠玲就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经常到各个社区、老年大学、大中小学校、乡村、公园等地进行展示、授课,向学生及市民教授剪纸技能,不遗余力传承桂林剪纸艺术,经她培训的学生有近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年青一代开始对这门纸张的艺术产生了兴趣。

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黄惠玲说,无论生活工作在哪里,都应炼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谈及自己的剪纸艺术生涯,她笑着说:“学艺必先学做人,才能让自己的艺术道路走得更远。

■发展

目前,桂林剪纸已经被列入第八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并新生出浮雕剪纸这一独创技法。桂林剪纸艺人利用桂林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设计与创新出具有桂林地区的人文与自然文化的文创产品,通过参加各类剪纸比赛,在桂林各大景区、公园设置店铺与展示台等方式,已经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黄惠玲告诉记者茶花剪纸,桂林剪纸从最初的实用功能逐渐向装饰功能倾斜,并上升到艺术鉴赏层面,再转化成艺术文创产品,将桂林印象记录在一张张红纸上,一步步拓宽了这项非遗的界限,而在它的传承上,也同样需要不断做出突破。

她表示,桂林剪纸来源于生活百态,它的传承也应该面向所有民众。艺术创作并不是独属于某个群体的专利茶花剪纸,广泛普及到全部市民才能让剪纸技艺不断有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