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脱颖而出

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与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争芳斗艳的盛举,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都在招揽人才,为自己所用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文化兴起提供了物质保障;文化方面,私学兴起,无数思想流派因此诞生,可以说百家争鸣的形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春秋战国时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引发了无数人的探究和好奇,百家争鸣到底有多么辉煌呢?其中又有哪些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脱颖而出呢?就让我们跟随历史的步伐去探究这些问题吧!

一、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古希腊文明相辉映,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思想文化潮流,春秋末期中国以孔子、老子和墨子为代表组成了三大哲学体系,到了战国时期由于私学盛行、学术自由和“士”阶层的崛起与活跃,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观点

直到汉武帝时期重用董仲舒,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的思想文化,此后不同朝代虽有变化,但是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儒家学派儒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其创始人是被华夏子民称为“圣人”的孔子,儒家主张“仁政”和“德治”,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在政治上面,主张“以礼治国”,呼吁恢复“周礼”;在教育方面,提倡“有教无类”,认为不是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接受教育,所有人都应该成为有德行之人;儒家还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想要国家安定、百姓幸福就要轻刑罚、重教化。儒家思想认为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要做到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姓孔名丘,字仲尼,孔子理念的核心就是“仁”,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实现“仁”就要宽容对待别人,自身要坚守“克己复礼”的处事之道。孔子还首创了私人教学,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并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让寒门士子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

到了战国时期,儒家分为了八派,其中孟子和荀子所在的两派是儒家的正统代表,孟子有着“亚圣”的称号,他主张复古倒退,认为人性本善,由于理念不符合诸侯国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当时没有受到重用;而荀子在政治上主张“仁义”和“王道”,认为人性本恶,但是通过礼仪教化和法治可以使人从善,并提出了“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荀子对于儒家进行了改造,融合了法家和道家的积极思想,从而使儒家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需要。

法家学派法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主张以法治国,并提出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战国初期,李悝与商鞅等人开创了法家学派,法家学派主要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经济方面,法家学派主张“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在政治方面,主张废除分封制,设置郡县,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在思想与文化方面,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断诸子百家学说。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

到了战国末期,韩非子成为了法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因为他吸取了法家不同学派的优点,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思想。韩非子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必严格遵循古代的传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并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韩非子还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让国家的大权都集中在君主手中,这个思想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所以法家思想在后期得到了重用。

道家学派道家又被称为“道德家”,以春秋末年老子有关“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用“道”来说明世间万物的本质和变化,道家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以柔克刚。《道德经》言:“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脱颖而出,姓李名耳字聃,是没落的贵族出身,老子将“道”概括为普遍的包罗万象的最高哲学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脱颖而出,他认为“道”就是万物的本原,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观点

老子的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也可以互相转化,可以说老子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早期辩证的思想起源。

道家在政治上面提倡“无为而治”,道家中的黄老思想是西汉初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用,通过休养生息和经济建设使西汉时期的国家实力得到恢复并强大起来,“文景之治”由此而来。在政治上,道家虽然崇尚“无为而治”,但并不是没有任何作为的,而是采取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去治理国家。

墨家学派墨家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与儒家争锋相对,主张尚贤,反对世卿世禄制度,认为任用官员需要打破往日的等级观念,重视官吏的才能,最终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

墨家之所以可以壮大起来,是因为它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意愿,在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在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主张“非命”,强调靠自身的能力做事。

墨家的成员大多来自社会底层,都经历过人间疾苦,所以对于美好的追求更加向往,到了战国末期,墨家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以逻辑学、数学、力学和光学的学科研究为主,被称为“墨家后学”;一派以游侠志士为主,被称为“墨侠”,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发挥着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着贡献。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名翟,主张“兼爱”和“非攻”,“兼爱”就是爱所有人,没有任何阶级的差别;而“非攻”就是反对不正义战争,这也反映了平民百姓对于安定生活的渴望。此外,墨子还主张“尚贤”,就是用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观点

墨家在墨子的带领下,曾经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影响力最大的学派,但是到了战国后期走向了衰微;到了西汉时期,由于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以及社会心态的变化,加上墨家对于弟子的训练艰苦,要求严格,所以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了,但据考古学家推测,最后一代可能是出现在晚清时期,因抗夷而全部灭亡。

兵家学派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是由孙武写的军事名著,被后世奉为经典,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众多军事名言来自于这本书,甚至有很多西方军事学校把它列为必学教材。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战国时期的孙膑继承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的主张,反对空谈仁义,主张“事备而后动”,这与当时的形势相适应,所以兵家也因此发展壮大起来。

杂家学派战国末期社会变革激烈,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政治和思想的统一,所以反映到学术思想上面,就出现了将各个学派的思想融为一体的杂家,杂家的出现也反映领战国末期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杂家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的著作代表是《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吕氏春秋》是由吕不韦着召集门客所著,兼收并蓄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因此内容比较庞大和混杂。

纵横家学派纵横就是合纵连横,纵横家出现在战国时期,是诸子百家之一,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和外交活动的谋士为主。当时秦国实力强大,又一直为统一全国而暗中积攒力量,所以其他国家为了自保纷纷结成联盟,力图抵秦。

由于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而当时又分为两派,一派以苏秦为代表的燕、赵、韩、魏、齐、楚纵以拒秦;一派是张仪连横六国分别事秦,力破合纵,纵横家也因此得名。《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

纵横家的创始人鬼谷子是卫国朝歌人,王氏名诩,是战国时期声名显赫的人物,被誉为纵横家的鼻祖和兵法集大成者。鬼谷子的核心思想是:“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因为隐居于云梦山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精通百家学问,还教育出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多位风云人物,其思想更是影响了无数人。

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被人们认为是天生异相,智慧的象征。鬼谷子还著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天髓灵文》等众多作品,其著作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

二、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原因及影响

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逐渐走向了统一。这个时期涌现了各种各样的学派,不同学派之间相互争辩,积极寻找着认同自己理念的统治者;于是代表各个阶级和不同政治力量的学派都对宇宙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解释,这就是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观点

而“百家争鸣”的出现,正是社会与阶级关系在中国古代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春秋晚期与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为了发展自身力量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这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用政治力量改变原先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从而推动了封建化进程。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地主阶级本身统治政权不稳固,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变法的改革上面,所以为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不过后来大一统封建国家建立后,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成为了主流思想,其他代表不同阶级和政治力量的学派纷纷受到了排除和束缚,所以发展非常艰难,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就再难看到了。所以说,“百家争鸣”的形成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是很难形成这种状态的。

百家争鸣形成的文化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背后文化兴盛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大变革为诸子百家发表各自主张,著书立说提供了历史舞台,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当时私学盛行,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状况,打破了长期以来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的上层文化学术逐渐向社会下层扩散,这在历史上被称为“文化下移。”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大变革造成的礼崩乐坏,使将原本属于贵族底层阶级的士阶层从宗法制的羁绊中解放了出来,在社会身份上重新获得了独立。而各诸侯国由于自身发展对人才的渴望,更是壮大了士阶层的力量,士阶层的崛起,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激烈的兼并战争也重新打破了之前的单一生活状态,让文化传播规模日益庞大,各种因素的冲突与渗透,给予了文化重组的好机会,也为“百家争鸣”的思想传播提供了条件。

百家争鸣形成的学术原因春秋战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思想与文化最为群星灿烂的时代,诸子百家在这个时期彼此诘难又相互交流学习,秦汉时期占有重要地位的学派正是因为吸收诸子百家之长,才能够拨得头筹。可以说这是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时期,文化思想领域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活跃。

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在各国争相改革的风潮中,传统的社会秩序也收到了剧烈冲击,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到处游学、讲学,谋求伯乐的赏识,比起之前门阀世家占据文化教育的局面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施展抱负。

春秋战国期间,“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也是这个历史时期独特的社会现象,各学术派别之间虽然归属于不同的阶级和利益体,但是也是相对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存在,这些学术团体讨论时事、著书立说,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并不属于政治的附庸品,对于权势显贵更是报着“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的态度,这种学士自由的氛围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因素。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

“士”可以选择“择木而梧”,像飞鸟一样来去自由,这促进了各国之间人才的流动:邹衍本是齐国人,在谡下学宫担任上大夫,却因不满齐滔王的暴政,而成为了燕昭王之师;吴起历经鲁、魏、楚等国为官,因才学过人,总是会遭到诬陷,每次陷害就会离开另投明主;商鞅在魏国不受赏识,听闻秦孝公“广令国中求贤者”后入秦,被秦孝公赏识而委以重任。

当时社会还盛行“养士”之风,诸侯国和士大夫除了发展自己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能力外,还为了能够尽快壮大自身实力而选择“养士”。春秋晚期齐国的田常在齐景公时期就用自己的俸禄供养“士”;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和楚国的春申君被后世称为“战国四公子”也是因为“养士”多达千人,对待“士”礼重有加而在诸国之间声名显赫;战国后期秦国的吕不韦身为富可敌国的大商人,门下有“食客三千”,优秀的“士”也会受到朝廷的重用,如商鞅、吴起等人都做出了一番事业。

养士之风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进一步繁荣,而当时影响最大的基地就是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齐威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徐干《中论·亡国篇》说:“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稷下学宫是齐国统治者设立的国家养士机构,利用国家的财力和物力养士,基本集中了当时各家各派的学者,延续了一个半世纪,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又是许多私学的集合体,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商讨政事

也就是士人一般不担任具体的官职和行政事务,日常则从事自己的讲学活动和学术研究,有需要时统治者会咨询士人,《新序·杂事》说:“稷下学者喜议政事”,所以稷下学宫实际上是统治者的“智囊团”。

学无常师

稷下学宫实行“游学自由”的方针,教学方式比较特殊,学生可以自由听讲,也可以随时去游学,中途游学到此,想要加入也可以接收,不受任何的限制。教学制度也十分灵活,学生来到稷下学宫后,并不局限于一个先生学习,其他先生讲学如果感兴趣也可以请教,这种教学制度打破了先前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局限,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了学术领域的发展。

自由辩论

稷下学宫坚持“兼容并包”与“学术自由”的政策,在这里没有权威,如果想要自己学派的学说得到大家的认可,需要进行公开的辩论,而学宫定期会举行“期会”不管是教师、游士还是学说都可以参加辩论,这种突破师生界限的交流学习方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也对解放读书人的文化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_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

学生管理

稷下学宫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从尊敬师长到衣着仪表,再到课堂课后的学习都有严格的规定,稷下学宫对学生管理的安排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这一守则一直流传到了后世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的出现可以说对中国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大的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不同学派之间的相互争辩和相互影响也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及其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观点_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堪称传奇的时代,当时产生了一大批的思想家,中国思想和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百家争鸣的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也可以用“智慧精华,惠泽千年”来形容。儒家创始人孔子更是被评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与穆罕默德、耶酥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汉代思想家、文学理论家王充言:“孔子道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也。”

可以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的存在,正是诸子百家在这一时期的活跃与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精神文明基础,对于东方文化影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