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聊斋新义》是文言小说的经典之作
现当代文学史上,对传统经典进行改写和重新演绎,源头可追溯至鲁迅的《故事新编》,施蛰存、沈从文等名家都有过尝试。在汪曾祺的文学生涯中,他曾以《聊斋志异》故事为题材,改写创作了一组短篇小说汪曾祺:《聊斋新义》是文言小说的经典之作,统称为《聊斋新义》。今年,为了纪念汪先生100周岁诞辰哪些作品出自聊斋志异,广东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了《聊斋新义》单行本。
《聊斋新义》共计13篇,从1987年起曾经陆续在《人民文学》等文学杂志上刊出,甫一发表便被争相传阅,也引起不少争论。汪曾祺改写聊斋故事时,给自己定下来一个原则:“小改而大动”,尽量保存原来作品的情节,而在关键的地方加以变动,“使它具有现代意识”。
因此,汪曾祺在写《聊斋新义》时,有意地摒弃了《小翠》《婴宁》《青凤》等名篇,而选择了一些不那么知名的篇章哪些作品出自聊斋志异,如《石清虚》《黄英》《画壁》等。他认为,聊斋名篇是无法改写的,因为很难放进去他自己的“思想”。这大概是因为那些名篇,已经深深刻上了蒲松龄的烙印,在读者心目中的审美已经固化。汪曾祺希望用聊斋这只旧酒瓶,装上自己的新酿酒,让读者喝出特别的“汪味”。
《聊斋志异》是古代文言小说的经典之作,蒲松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虚构了一个神奇的鬼狐世界,设计了种种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来提升作品的叙事魅力。汪曾祺改写时汪曾祺:《聊斋新义》是文言小说的经典之作,则有意删去原著的传奇情节,不再纠结人物际遇的曲折和圆满,而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对聊斋故事进行去留增改。汪曾祺的改写,是否符合蒲松龄的本义,这自然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通过这样的增减,《聊斋新义》就完成了对《聊斋志异》的颠覆、重构与提升,表达了现代生活的态度、观念和认知。尤其是《捕快张三》一文,汪曾祺写的是张三掀掉“绿头巾”的故事,出彩的却是张三妻子,她在丈夫撞破自己出轨并让自己去死之后,先苦苦哀求,再盛装打扮,最终成功让丈夫回心转意。张三妻子可与小英子、巧云等一起,同列为汪曾祺最成功的女性形象。
汪曾祺曾说过,自己笔下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受戒》《异禀》《大淖记事》等最能体现“汪味”的名篇,都是以他的故乡高邮为背景的。如果不知道《捕快张三》的改写背景,很多读者会把它误认为是汪曾祺的故乡小说。而有意思的是,在《聊斋志异》中《捕快张三》并不单独成篇,只是《佟客》后附的“异史氏”议论,寥寥数语而已。也许正是因为少了原作的拘束,汪曾祺反而能放手虚构,融入以前的生活经验哪些作品出自聊斋志异,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某种意义上说,汪曾祺虽然是在重写蒲松龄笔下的鬼狐故事,其实还是在写自己熟悉的家乡,写里下河水乡高邮的俗人俗事。除了前述的《捕快张三》,《双灯》《陆判》《同梦》等作品,都有一些高邮元素。《陆判》省去了朱尔旦的籍贯;《双灯》中给魏运旺的名字被改成了魏家二小——这是典型的高邮取名习俗;《同梦》结尾中的官河,明明就是高邮旁边的大运河。
这大概也是《聊斋新义》“姓汪”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