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论·论文》:北宋帝王与文人文学作品的评价

引言

北宋时期,文坛发展趋势及风气变化的指路标是对文学作品的评价——首先,我们要知道,在谈到帝王与文学批评时,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为其中的经典。这篇文章不但指出文学作品的功用以及文学的重要地位,还对当时主要作家的修养和作品风格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且提出了十分细致的文体论,以及进行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这些内容都是曹丕文学观的最直接的反映。

《典论·论文》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后代的文学批评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与引导作用,并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意义。因此说《典论·论文》不仅是帝王文学中一篇重要的文章,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非常重要的作品。

北宋帝王的文学修养以及对文学的热爱和重视程度与其他朝代相比,确实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如今难以找到北宋帝王专门撰写的有关文学评论或表达文学观点的文章或书籍。因此《典论·论文》:北宋帝王与文人文学作品的评价,想要讨论北宋帝王与他人之间对彼此文学作品的评价较为困难。如今,只能在笔记和史籍中找到有关北宋帝王与文人相互评论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些只言片语,可以大致的了解北宋帝王关于文学评价的标准以及文学观念。

帝王对他人文学作品的评价

总的来说,北宋帝王对他人文学评价较少,尤其是从纯粹文学欣赏的角度进行的评价更是少之又少。如今只能从史书残存的碎屑中窥探北宋帝王对文人文学作品的评价,以期对此领域进行些许补充。北宋帝王对文人作品进行评价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作品内容讨得皇帝的欢心。帝王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平日里自然会受到身边人的恭维,只不过溜须吹捧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与合适的时机,才能被帝王所接受,并获得夸赞。

如《归田录》中记载的一则事迹:“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群臣应制。尝一岁,垂池久之,而御钓不食,丁晋公谓应制诗云:‘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

丁晋公此诗既缓解了宋真宗在众人面前迟迟未钓到鱼的尴尬与不悦之情,又没有过分讨好的意味,恰到好处。难怪群臣都认为自己不及他。再比如另一则记载:“艺祖收河东,凯旋,范杲叩马进诗曰:‘千里版图来浙右,一声金鼓下河东。’上爱慕不已曹丕的文学作品,增秩赐章服。”正逢宋太祖凯旋归来的时候献上如此应景的诗句,自然使太祖喜不自禁,范杲也因此在众人面前大放光彩。

不过皇上也并不是一味喜欢赞美君王圣明,满篇阿谀奉承空洞无物的作品,像《倦游杂录》记载道:“孔公道辅以刚毅直谅名闻天下,仁宗曰:‘是诗虽多,不如孔道辅一言。’乃以公为龙图阁直学士。”这里的“不如孔道辅一言”代表的是与一味赞美皇上圣明、阿谀谄媚的诗相比,仁宗更喜欢孔道辅的直言不讳,且不卑不亢的态度。

因此,能够创作出让帝王夸赞作品的诗人一定是具有极其出色的文采与极强的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不动声色地创作出如此完美的诗句,却又丝毫不显做作和夸张。这种善于察言观色的本领再配合妙笔生花的能力,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会得到君主的好评,也有极大可能因此而大放异彩、平步青云。

第二种是作品风格受到皇上的欣赏和喜爱。不同时期盛行的文学风格不同曹丕的文学作品,帝王自然也有自己偏好的风格。如《玉壶清话》中曾记载:“枢密直学士刘综出镇并门,两制馆阁皆以诗宠其行,因进呈。真宗深究诗雅,时方竞务西昆体,磔裂雕篆,亲以御笔选其平淡者,止得八联。”入选的是晁逈、杨亿、王贻等八人的诗。

为将相出镇题咏宠行而作,只是以西昆体作此类诗实是不合时宜。从真宗选出的八联诗可以看出,真宗是比较反感当时西昆体辞藻华丽、缺乏真情实感之风的,而是按照淡雅、平实的标准进行择取。如“夙驾都门晓,微凉苑树秋。”“关榆渐落边鸿度,谁劝刘郎酒十分?”“置酒军中乐,闻笳塞上清。”与当时西昆体诗相比,这几句可谓清流。

受到帝王欣赏

另有几则因作品风格受到帝王欣赏获得好评的事例:一则为钱若水为学士时,一日太宗亲自作祝辞,却不得。命翰林学士立即草创。钱若水立即对着使者撰写。其首句云:“上帝之休,虽眇躬是荷。下民之命,乃明神所司。”上喜曰:“朕阁笔思之,不能措辞。”尤激赏其才美。

还有一则为宋太祖半夜饮酒赏月时召当值学士卢多逊赋诗,太祖设韵“些子儿”,卢多逊诗云:“太液池边看曰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太祖大喜,尽以坐间饮食器赐之。“淳化五年,(姚铉)直史馆,侍宴内苑,应制赋《赏花钓鱼诗》,特被嘉奖,翌日,命中使就第赐白金以奖之。”这几例都是因帝王对作品的欣赏而得到褒奖的例子。

太宗对王禹偁的评价极高,对他的文章十分的欣赏,曾称赞他的文章为“天下独步”,司马光《涑水记闻》载:王禹偁字元之,太宗闻其名,禹偁性刚狷,数忤权贵,宦官尤恶之。禹偁为翰林学士,上优待之,同列莫与比。上尝曰:“当今文章,惟王禹偁独步耳。”

此事发生在端拱年间,是王禹偁刚刚受到太宗赏识的时候。宋太宗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为此对其过于耿直的性格多加宽容。王禹偁虽在太宗朝时曾遭两次贬谪,但太宗也因其才而对其多加眷顾,并曾对宰相说:“禹偁文章,独步当世,然赋性刚直,不能容物,卿等宜召而戒之。”

第三种是帝王出于对作者品行或才学的赏识,因而对其作品予以称赞。如《玉壶清话》记载一则:太宗因欣赏吕文惠在出使高丽时遇到风浪仍处变不惊,甚至如在书房一样镇定地读书,因此在宴会山作钓鱼诗赐文惠:“欲饵金钩深未到,磻溪须问钓鱼人。”

吕文惠和进云:“愚臣钩直难堪用,宜问濠梁结网人。”“果冠台席。”吕文惠处变不惊的行为得到了皇帝的欣赏,因此在宴会上单独赐诗予他,并将其诗定为“台席之冠”,其实更多的是对他行为的肯定。

他人对帝王文学作品的评价

他人对北宋帝王文学作品的评价几乎都集中于宋徽宗一人身上。另有几则零散的材料是对北宋其他帝王的评价。这是由于北宋九位帝王除宋徽宗外,在文学创作方面没有太大建树,文学作品也就因此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而且由于帝王身份的特殊性,他们的文学成就也常常被人们忽略。

(1)宋太祖

与宋太祖有关的评价有二则:“艺祖皇帝尝有《咏月》诗曰:“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大哉言乎!拨乱反正之心,见于此诗矣。即应声曰:“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盖本朝以火德王天下,及上登极,僭窃之国以次削平,混一之志,先形於言《典论·论文》:北宋帝王与文人文学作品的评价,规模宏远矣。”

“唐使徐铉来朝,谓太祖不文,……太祖曰:吾微时自秦中归,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黑,纔到天中万国明。”铉大惊,殿上称寿。”太祖留下的诗句本就极少,这两则正是记录了太祖一诗一句的事迹。

宋太祖虽不以文采所长,但太祖的诗歌仍然受到极高的评价。通过这两则可以看出,他人对太祖诗的评价都离不开规模宏大、立意深远之类。甚至能让原本认为太祖不文的外来使者徐铉都为之震撼并对太祖心悦诚服。

(2)宋徽宗

他人对宋徽宗文学作品的评价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徽宗《燕山亭》的评价。《燕山亭》是徽宗在被掳北行的途中,看见杏花盛开,如火一般,一时间百感交集,因此作下此词。

宋徽宗作为亡国之君,常被拿来同李煜作比,二人同在文学方面擅长。众所周知,南唐后主李煜虽没有治国才能,但在文学方面却有十分卓越的才华曹丕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在被俘后创作了许多抒发亡国之痛的作品。

有珠玉在前,后人在对宋徽宗词进行评价时难免会与李煜词进行对比。王国维认为宋徽宗的《燕山亭》与以血书者的后主之词略有相似,只是宋徽宗不过是“自道身世之戚”不如李后主词的境界大,仍是抒发自己的小情小意,境界和格局过小。

结语

总的来说,无论是北宋帝王对他人的评价还是他人对北宋帝王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是了解北宋时期文坛发展趋势及风气变化的指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