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重要的依据之一的《简化字总表》
现在使用的规范简化字,均收录于国家1986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中。
这些简化字,并非当代学者拍脑袋空想出来的《康熙字典》是重要的依据之一的《简化字总表》,绝大多数都已经在民间流传使用了很长时间,不少可追溯到秦汉的隶变。
在确定简化字方案时,《康熙字典》是重要的依据之一。其中,已以“俗字”之名收录了若干简化字。
明代,曾有两部著名的“字书”——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
清初,人们仍以此两书作为查校的典本和依据。
康熙八岁继位,十四岁亲政。且他从五岁便开始读书,一生勤学不辍。
玄烨又是何等心高气盛的抱负,怎肯始终抱着两部前朝的字典检阅。于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终于诏令大学士张玉书、陈廷敬等人编纂《康熙字典》。
他在上谕中说:“朕每念经传至博,音义繁赜,据一人之见,守一家之说,未必能会通罔缺也。爰命儒臣,悉取旧籍康熙字典7划的汉字,次第排纂。切音解义,一本《说文》、《玉篇》,兼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其余字书一音一义之可采者,麋有遗逸。”
其实,前明的那两部字书《康熙字典》是重要的依据之一的《简化字总表》,还是《康熙字典》最重要的依据。
张玉书、陈廷敬麇集三十多人,耗时五年,其书始成。
康熙于五十五年闰三月十九日特为之作序,说:“命曰《字典》,于以昭同文之治,俾承学稽古者得以备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
《康熙字典》全书四十二卷,分为十二集二百一十四部,收字47035个,较之历朝字书、韵书均大大超过。书首列《字母切韵要法》及《等韵切音指南》,以便读者了解“切音”方法;又设《检字》,方便查检疑难字;还设《辨似》,以辨别笔画相近之字;每字下,均举经史子集例句为证。
很值得赞许的,是《康熙字典》将历代流传使用较广的“俗字”亦尽可能收入,大有“雅俗共赏”之味道。
如——
“囗部”收“囯”字,云:“《正字通》:俗國字。”
“冖蔀”收“冨”字,云:“《正韵》:富,亦作冨。”
“人部”之“伱”,下云:“《通雅》:爾汝、而若,乃一声之转。爾又为尔,尔又作伱康熙字典7划的汉字,俗书作你。”
“火部”收“灯”字,云:“《字汇》《正字通》并云俗燈字。”
同部收“灶”字,云:“《五音集韵》则到切,音躁。俗竈字。”
“犬部”收“献”字,云:“《篇海》:同獻。《字汇》:俗獻字。”
“阜部”收“阳”字,云:“与陽同,见《字汇补》”。亦收“阴”字,云:“与陰同,见《字汇补》”。
“口部”收“呆”字,云:“今俗以为癡獃字”。
“手部”收“携”字,云:“俗儶字。”
“木部”收“梦”字,云:“俗夢字。”
“辵部”收“迁”字,云:“俗遷字。”
等等等等。
这些字,恰大多为现在通行使用的规范简化字。
《康熙字典》收入的此类字,大多给出了更早的字书依据,亦多为广被社会认可且长时间流行使用的“俗字”。
这是这部字典的一大贡献吧。
或是编时紧促康熙字典7划的汉字,《康熙字典》也有引书和注音错误。道光十一年(1831),在清廷支持下,王引之著成《字典考证》,共十二卷,纠正原书引文等错误2588条。王力先生著有《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对5200多字重新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