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千年之前的滇濮文化,穿越时空隧道再现原貌
因此,近年来的抚仙湖开发,越来越重视对整体生态以及人文文化的保护、发现以及原地原貌再现。就以抚仙湖·广龙小镇项目为例,其在五一期间新开放的核心景区仙湖迷城抚仙湖的历史人文,正是重现滇濮历史生活的一次实验。
图片源于网络
根据项目公开信息显示,整个仙湖迷城景区规划范围约240亩,糅合了滇濮民族文化、俞元历史文化以及水下古城探秘文化,在陆上重现了滇中原住民们过往的生活风貌。今天的人们能够穿越时空隧道,触碰到千年之前的滇濮文化真意。
作为玉溪唯一的国家一流特色小镇,抚仙湖·广龙小镇在2018年入选了云南省的15个优秀特色小镇名单,其规划建设也紧紧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推进。这一项目对抚仙湖开发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整个湖区历史文化的深挖、保护与展示。
图片源于网络
不只是仙湖迷城,广龙小镇项目还规划了中国宝藏洞穴博物馆、耿卫水下古城探秘馆、杨丽萍大剧院、蔡振源国际艺术中心、天缘博物馆等展现抚仙湖与云南特有的文化与历史沉淀的场馆,作为广龙小镇,乃至抚仙湖区别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所在。
可以预见触碰千年之前的滇濮文化,穿越时空隧道再现原貌,通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纲,走一条挖掘展现当地历史文化的道路,抚仙湖的开发正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千百年前的滇濮人家依靠着这美丽的琉璃万顷创造了动人的文化,这美景与延续至今的人文气息,值得现代人去保护、展示、传承,让其继续绽放光芒。
抚仙湖的美景与人文财富,该如何传递给后人?
如果说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代表性的一山一水,那对于玉溪乃至云南来说,这“一水”可能非抚仙湖莫属。
界面楼市昆明
中国有句古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中国各个地区的居民们造就了秀丽的山川胜景,而各地的聚居者们则在长时间的起息劳作中,与这些山水结下深厚的感情牵绊,将其内化为区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说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代表性的一山一水,那对于玉溪乃至云南来说,这“一水”可能非抚仙湖莫属。
琉璃万顷中蕴藏着旧时故事
位于云南省中部的抚仙湖是玉溪的母亲湖,是我国内陆湖最大的深水型贫营养湖泊,蓄水量占到了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抚仙湖的历史人文,因湖水清澈见底而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
图片源于网络
在唐宋时期,抚仙湖先后有过“大池”、“罗伽湖”等称呼,因为宋朝大理国曾在澄江设罗伽部,部落先民居住于此。直到明朝时,“抚仙湖”才开始成为这池碧水的正式名称。
关于抚仙湖这一名称的由来,还有着一段传说。清康熙年间,时任澄江知府的柳正芳修《澄江府志》,其中记录称:石、肖二仙奉玉帝之命巡查人间,在滇中发现了一片晶莹剔透的湖水,湖光山色令其流连忘返,日久天长二仙化作了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泛舟湖上,人们还能若隐若现地看见两山轮廓,因此将此湖命名为了抚仙湖。
相较于虚无缥缈的传说,抚仙湖的名字由来还有另一种更理智的说法。在湖的西面,尖山拔地而起,直插天际,远望犹如仙人立于湖岸,正伸手抚摸湖水触碰千年之前的滇濮文化,穿越时空隧道再现原貌,因此人们将其命名为抚仙湖。
作为滇中最重要的湖泊,抚仙湖所承载的文化底蕴远不止于传说,这里还切实留下了滇濮文化的种种印记。西汉王朝曾在抚仙湖一带设立俞元城,但在隋唐之后这座城池便再未出现在史实记载中。上世纪90年代初,潜水爱好者耿卫在湖底发现了一座古城,后经考古专家探测发掘,认为这可能就是古滇国的国都或者俞元古城,这也正印了当地“俞元古城和人都沉到湖底”的传说。
既有绝美的景致,又在今时今日保有神秘的气息,尘封着一个古代王国的沧桑过去,这正是抚仙湖独特的魅力所在了。不怪这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此观景寻迹。
青山绿水带来了财富,也面临着挑战
抚仙湖作为Ⅰ类水质湖泊,其给流域周边居民生活带来的切实影响,某种程度上远比其所承载的人文印记来得更为深刻。
抚仙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涉及3县8镇238个自然村,17.8万人受其泽被。其给周边居民带来的第一项福祉便是优越的自然气候环境。根据统计测算,抚仙湖周边的空气质量指数常年保持在极优级,周边空气湿度达60%,负氧离子含量高达3000单位/立方厘米。整个片区年均温度17.3-24.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使得抚仙湖成为了云南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2019年春节长假期间,抚仙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23万人次,超过石林、玉龙雪山等地,成为整个云南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区。据统计,整个2018年,抚仙湖总计接待游客1141.7万人次,增长18.7%;旅游总收入达101.9亿元抚仙湖的历史人文,增长31%。
图片源于网络
而抚仙湖丰富的稀缺性与独特性生态物种,则使其在整个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和云贵高原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保障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据专家估算,抚仙湖每年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达116亿元,总的生态服务价值达4000亿元。
不过,美丽的事物往往是脆弱的。抚仙湖自身的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无外流域补水与持续干旱等影响,使得底层湖水的磷含量已突破了I类水质标准,理论换水周期长达250年;与此同时,生活与旅游开发带来的污染负荷与日俱增,难以消减,也给抚仙湖生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有鉴于此,2016年,省人代常委修订了《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澄江县全面推进“四退三还”,以缓解抚仙湖的环境承载压力。到目前为止,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的16家私营企业已有4家完成退出,剩余的12家企业将于5月底前全面退出。一场抚仙湖生态修复战正在紧锣密鼓地打响中。
仙湖迷城带来的抚仙湖开发启示
抚仙湖的保护与开发,既不能过犹不及,也不能因噎废食。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方面抚仙湖的壮美景色值得展示给更多世人,文化遗产值得深挖,居民的生活也理应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开发要寻求科学可持续的方式方法,将美景留给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