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坚守文学写作的精神理想的姿态(大家手笔)

“90后”作家蒋方舟与石康就“金钱观”的话题展开了一场观点交锋。石康直言他目前的写作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写作在本质上是提供一些应用服务,就像我写《奋斗》一样,去写别人需要的,从别人那里换得报酬”对文学的看法,他说自己就是因为依靠新书挣到了1000万元。

蒋方舟有自己的理解作家坚守文学写作的精神理想的姿态(大家手笔),如果为了钱去写作,就破坏了写作的本初意义,“赚的钱的多少,和你撒的谎的大小,是成正比的。首先文人不该穷,我同意一个好的体制、好的社会环境是不会让一个知识分子和一个有资格发言说真话的人穷的。但即使体制不好,我的观点是,文人也不应该存在一个主动赚钱的动力。”

这种论争,我感觉石康和蒋方舟,就像两条道上跑的车,观点会有分歧,是显而易见的。前者是把文学写作已经物质化、金钱化、工具化了的对文学的看法,是一种看起来很实际、很实用、很有商业价值的思想观点,而后者对文学写作表达的是质朴化、理想化、精神化的思想感情,这至少是说出了在如今金钱已经日益影响着文学写作的时代一种对待文学写作的纯正态度和心迹,表达了在这个文学写作越来越功利化、商业化的时代,一些作家坚守文学写作的精神理想的姿态。你说这两种对于金钱的思想看法,怎能谈得拢?

他们的论争让我想到文艺评论家朱大可曾说过的关于当代作家写作、文学写作价值论的一段话:中国当代文学的核心价值究竟在哪里?它人间蒸发了,完全不能支撑作家灵魂的内在超越,作家书写的目标只是基础价值,也就是市场和版税,而不是终极价值对文学的看法,甚至不是中间价值。石康的说法无疑应该就是这段话当中所讲到的通过文学写作以达到 “市场和版税”的目的这种情况了吧?

不过作家坚守文学写作的精神理想的姿态(大家手笔),朱大可的话中,实际上也给我们指出了文学写作存在着大致这样3种衡量的价值标准,即基础价值,也就是市场和版税,中间价值,还有终极价值。这3道文学写作的命题摆在一个文学写作者面前,对它的选择判断取舍,可以看出一个文学写作者对待文学的一种态度,但境界高低、理想与功利,却是再清楚不过了。

那么,我们的一些作家的文学写作,究竟选择了哪一种衡量文学的价值尺度呢?从当下一些文学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不少作家的文学写作是选择了为“基础价值,也就是市场和版税”的价值追求。不是有人争着要上“作家富豪榜”吗?也不是有人自我标榜作为作家的“商业价值”吗?这些作家的这些文学写作的选择,也许很好理解,自古有“著书都为稻粮谋”之说,何况在今天这样一个已经十分物质化、金钱化的世界。但可悲的是,我们的一些文学写作者,不仅放弃了文学终极价值的追求,而且,认为文学的价值只有市场和版税,市场和版税才能体现文学写作的价值,于是,市场和版税取代了文学的精神价值、思想价值和理想价值,成为最高价值。这又造成了目前文学写作的这样一种畸形价值现象,衡量一部文学艺术作品,人们首先想到的价值标准,不是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贡献,内在精神品质,思想价值。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上,不少文学批评家们认为,如今的一些作家的文学写作普遍缺乏思想的力量,这是文学的一种悲哀,呼吁让文学回到“思想的前沿”。但要让文学回到“思想的前沿”,必须正视的是,现在,文学金钱标准论,文学的物质、财富工具论,正在成为一种主要障碍……(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