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一个单独的“跨越”是否能构成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试依次举例说明。
(2)如果并非一个单独的“跨越”能构成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那么应该是什么?
首先,关于比较文学的几个“跨越”,学界就有不同的看法。题干中是五个跨越:国家、民族、语言、学科、文化。杨乃乔在《比较文学概论》中则按照四个跨越来阐述,即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与题干中的五个跨越相比,少了“跨国家”这个标准。
那么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跨国家能够构成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欧洲由众多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组成,这些国家在相似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各国涌现杰出的人文主义文学,如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法国拉伯雷《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等,这些文学作品都作为张扬人性的人文主义作品来进行研究,虽然是跨国家的,但鲜有一国以他者的视域来看另一国的文学作品,多是各国文学都作为一个表达人本思想的整体来看待的。那是否有的跨国家的文学可以作为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呢?当然是有的。比如说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如日本汉诗是透过日本文化视角看中国汉族诗歌文化,而这种比较文学研究实质上是由于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所引起的。综上所述,很多跨国家的比较文学研究并不成立,而且,即使可以进行“跨国家”比较文学研究的例子,其实质也并非“跨国家”,而是“跨民族”“跨文化”,故而跨国家不能构成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
跨民族能构成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吗?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民族融合之前,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大多会形成迥然不同或有些许差异的文化,如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各的民族风俗。这样的差异和不同,使得不同民族可以透过自己的视角看待彼此的文学和文化,从而形成比较文学。但在不同民族共同生活过程中,会出现文化交流以及民族融合的情况,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少数民族汉化的情况,如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穿汉服、改汉姓、重礼仪,使鲜卑族逐渐汉化,民族融合带来文化融合甚至趋同,或出现汉族文化极盛而少数民族文化衰微的现象,这样的话,文化衰微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视域,也就更不能以自己为参照去看待其他民族了,这样的跨民族的文学研究是不能形成比较文学的。当然,有的民族之间是可以进行跨民族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如汉族和藏族,各自都有着深远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且确实有在民族文学史上的相互影响,既符合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也符合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所以,跨民族能构成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跨国家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是怎样的?,但对于所跨越的民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民族文化独立性的民族,就不能纳入跨民族的比较文学之列。
跨语言能构成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吗?很显然,跨语言只是跨民族、跨文化的附属品,没有同一民族相同文化却语言不同的情况,语言相同文化不同的情况却很常见,例如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都说英语,但彼此仍能构成比较文学,是因为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差异。因此,跨语言不能构成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它依附于其他跨越标准而存在。如上文所说的汉族文学和藏族文学,虽然它们(汉语和藏语)也不同,但说它们之间的透视属于比较文学,主要是基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和相互影响。
跨学科能构成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吗?这也值得思考。在比较文学面临发展危机的情况下,跨学科已经成为比较文学发展的新思路。如“比较文学跨学科视域下郭沫若诗歌的音乐美研究”“比较文学视域下的爵士乐音乐形象接受研究”等等。但王向远等学者指出,国别文学中也有跨学科研究的情况,如“郭沫若诗歌的音乐美”“绘画艺术在汪曾祺散文中的体现”等等,故而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失去了独特性,只是一种文学研究方法,而非判断比较文学的标准。而比较文学中蕴含“跨文化”的那部分“跨学科”研究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则可以作为判断比较文学的标准,如“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探讨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因为具有了这样的跨文化因素,才成其为比较文学研究。因此,跨学科本身并不能构成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然而,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角度研究文学,也可以看作是比较文学,由此可知,判定比较文学的标准是认为制定的,是在不断变化的跨国家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是怎样的?,并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标准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而是存在一个人为的标准等着我们去制定。
跨文化能构成比较文学的充分条件。前面所述跨国家、跨民族、跨语言、跨学科,其本质都是跨文化。这里的文化是广义的概念,不仅指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还包括一个国家过去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包括不同学科的知识文化系统。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从西方哲学视域看中国的《红楼梦》,就是典型的跨越中西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跨文化研究要坚持以文学为中心,否则也不能称之为比较文学。
综上,到底哪个跨越才是判断比较文学的标准呢?我认为每个观点都是一种判断,而不是绝对正确的命题,因为国别文学是以国家为界自然形成的,但比较文学的界线是人为划分出来的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看看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被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所排斥,而平行研究又被文化研究所挤占,就知道了。可以预想的是,比较文学研究不会满足于一个标准的,达到了一个标准,就会或扩大或缩小范围,转向下一个标准。因为比较文学的界线本来就是人定的,那么“到底几个跨越才是判断比较文学的标准”这个问题,其答案是变化的,其实很难有标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