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五源河体育场将上演万人竹竿舞

越南民族舞蹈_最炫的民族风舞蹈_广场舞蹈最炫民族风

竹竿舞已经与海南的旅游业融为一体。图为黎族民间艺人在昌化江畔木棉观景台为游人表演竹竿舞。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广场舞蹈最炫民族风_越南民族舞蹈_最炫的民族风舞蹈

最炫的民族风舞蹈_越南民族舞蹈_广场舞蹈最炫民族风

海口小学生到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大里地区开展活动。图为学生们在大里村民舞蹈队的带领下跳起黎族竹竿舞。 海南日报记者 苏庆明 摄

“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当一代文豪苏东坡结束其流放生涯,将要离开琼州之时,黎族父老唱歌跳舞为他庆贺,这一景象让东坡写下了如此诗句。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4月28日,一场万人竹竿舞表演将在全新落成的海口五源河体育场上演,届时,来自全省数十家艺术院团的演员以及大中院校的学生们,共约12000人将以此传统歌舞形式,献礼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竹竿舞起源于海南黎族

最炫的民族风舞蹈_广场舞蹈最炫民族风_越南民族舞蹈

正值三月三,海南黎族地区的人民又跳起了欢快的竹竿舞,色彩明艳的民族服饰,有力击打出的明快节奏。今天,人们常常可以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时或者是艺术演出舞台上看到竹竿舞。一定程度而言,竹竿舞已经与民族歌舞划上了等号。又因其强烈的参与性、互动性,旅游景区往往借此招揽游客,这也进而让人们混淆了它最原始的出处与本真的面貌。

“从人们的口口相传、史料记载到实物考证,我们可以确认竹竿舞是起源于海南黎族的。”海南大学专门从事黎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宋静敏教授介绍,清代《崖州志》记载:“丧葬……贫曰吃茶,富曰作八,请心以牛羊低灯鼓吹来奠……作八,心分花木,跳击杵。”“跳击杵”则指跳竹竿舞越南民族舞蹈,该项目也曾被叫作“跳竹竿”。

竹竿舞不仅反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反映着民族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它也受到了广大黎族百姓的喜爱。省政府和国家文化部于2005年、2006年先后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竹竿舞”为公众所熟知的这一舞种在入选非遗时,并非称作“竹竿舞“;在非遗保护名录中,它的官方名称叫做“打柴舞”。形象说来,由于近年来该舞多使用竹竿,所以竹竿舞更像它的艺名。

那么,为什么这种舞蹈又会被称为“打柴舞”呢?海南民间文艺专家符策超介绍,解放前,人们都还叫它打柴舞,是因为在黎族地区,人在过世后,大家会用木柴将尸体背上山,随后便会用木柴来击打出节奏,跳起舞来。打柴舞最初就是黎族先人用以祭祀的舞蹈,用来保护尸体,驱赶野兽海口五源河体育场将上演万人竹竿舞,压惊祭祖,起源于古崖州(今海南三亚、乐东、陵水一带),是黎族最古老的舞种之一。

广场舞蹈最炫民族风_最炫的民族风舞蹈_越南民族舞蹈

“解放以后,大家才逐渐开始使用竹竿替代了木柴。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打柴舞都是用竹竿为主。”符策超说。

经改良后登上大舞台

“其实,竹竿舞并不仅仅是舞蹈,还应该算是一种体育运动。”宋静敏说,而让其真正从传统运动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舞蹈的幕后推手,也将竹竿舞推向大舞台的当属广东省歌舞团。

原来,1957年,广东省歌舞团来到海南采风,在三亚偶然间看到了跳竹竿这一形式,当时团里的艺术家们感到新奇,加之跳竹竿的节奏欢快,于是大家回到广州后,就用竹竿为道具,配上音乐,再穿上黎族服饰,将其进行了艺术化包装。“应该说是在1958年海口五源河体育场将上演万人竹竿舞,这一形式被正式定名为竹竿舞。”宋静敏说。

据介绍,当时越南民族舞蹈,北京恰好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少数民族大会,广东省歌舞团就将竹竿舞带上了舞台,谁料这一跳,就为竹竿舞跳出了广阔天地,不仅是那一次的演出引来热烈反响,在随后的外访演出中,歌舞团还将此舞蹈带去了印度、越南等地,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

“通过调查和历史考证发现,黎族曾经有过52种很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仅有跳竹竿等4个项目在黎族地区流传,48个项目已经失传或几乎失传了。有一部分是在民国以前失传的,有一部分甚至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失传的。”宋静敏说,而竹竿舞之所以能够被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与广东省歌舞团的这次改造有着紧密的关系。

文艺精品令其辉煌延续

《东坡海南》《黎族家园》《黄道婆》……近年来,随着我省文艺精品频频登上国家级舞台,黎族歌舞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在这些艺术作品中,竹竿舞成为了体现民族特色与艺术主题的重要载体和元素。

广场舞蹈最炫民族风_越南民族舞蹈_最炫的民族风舞蹈

据悉,竹竿舞的跳法一直以来形式多样。最早是有两根竹竿,另有4根木棍架在上面,后来逐步发展出了“标准”架构,即两根粗竹竿,8根细竹竿;8人打竹竿,8人跳竹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男女一起跳,但在以前,竹竿舞有着自己约定俗成的传统,即女孩子专司打竿,男孩子负责跳竿。”宋静敏说。

在舞蹈诗《黎族家园》中,主创人员还创新性地用竹竿拼凑出中国结等元素。除了在大舞台上作为艺术形式亮相,竹竿舞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普及与推广。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最近10年来,海南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对民族文化艺术挖掘力度加大。竹竿舞因其参与性、群体性强,加之器材相对简单,所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宋静敏说。

目前,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都设立了竹竿舞相关普及课程;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也在推动竹竿舞走进校园。

“黎族是一个聪明智慧、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黎族传统体育是黎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越南民族舞蹈,也是中国体育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更是海南本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构成海南文化自信的重要一部分。竹竿舞目前在黎族地区的中小学尚未完全推广,所以对于这些民族传统文化项目,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将其推广。”宋静敏说。(海南日报记者 尤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