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童趣匠人)带你了解石浦鱼灯匠人
石浦鱼灯制作技艺是宁波市第二批非遗名录,在象山家家户户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鱼模,而今年78岁的包基勤老人正是这项技艺传承人里最为突出的那一个。
讲述匠人故事,品鉴独运匠心,传播华夏文明,本期子牙童趣匠人观察带你了解鱼灯匠人——包基勤。
石浦的鱼灯,是作为传统的元宵花灯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文化所蕴含的底蕴及其丰厚。当地的渔民为了祈祷来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当地渔业盛收,每当到了重要的民俗活动时,渔民们便会在自己家门前挂起不同的黄鱼灯或者蟹灯,并且有时跳起鱼灯舞来庆祝。
而作为传统的元宵花灯制作技艺的宁波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包基勤,一个在海边长大从小就和鱼灯结下不解之缘的人。
包基勤,土生土长的石浦人,被大家誉为渔家匠人,鱼模艺人。以前的石浦,虽然大家住在水边,但是因为贫穷非遗鱼灯,捞起的鱼都拿去卖了(子牙童趣匠人)带你了解石浦鱼灯匠人,各家也吃不起鱼。
所以,石浦以及周边地区,在过年的时候会用木头雕刻成鱼,用来代替本应放在桌子上的那一碗鱼,寓意着年年有余。
桌上的其它菜皆可以下肚,只有这条鱼是吃不得的。后来因为条件渐渐变好了,大家对于自己捕捞的海鲜不仅看着熟悉,也能细细品味了,对鱼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把鱼的形象也刻在了脑海中。
从小在石浦长大的包基勤认为做鱼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直拿它当自己的爱好。小的时候自己很喜欢画画,总是喜欢到处涂涂画画,他的课本上都被画了很多的画。每到上课的时候非遗鱼灯,大家都在认真地听讲,而他一直低头在本子上画画。
后来他跟师傅一起学习鱼灯制作技艺,他做的第一盏灯就是铜鼓灯。铜鼓灯比较简单,所以他基本上都是自己摸索,有不懂的地方再请教师傅,渐渐地越来越熟练做灯的手法。一年又一年经验的积累,技术也愈发成熟了。
他自己制作出来的鱼灯广受邻居的喜爱,但是仅仅依靠做鱼灯并不能养家糊口,所以毕业后他就去了工厂上班,没有闲暇去顾及鱼灯的制作,这门手艺也被搁置了下来。
在1998年的时候,象山举办了第一届的中国开渔节。快要退休的包基勤开始慢慢有了充足的时间,他又重新捡起曾经放下的手艺活,做了一盏鲳鱼灯挂在家门口,没想到就是这一盏鱼灯引起了一位游客的关注,这让包基勤非常高兴,他决定重拾手艺制作鱼灯。
在旧社会时,渔民们自己能够捕鱼但是却吃不上鱼,即使是请客来家里吃饭也只是用木头雕出来的鱼去代替上席。包基勤时常在考虑如果是自己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能否做出逼真的仿真鱼呢?包基勤觉得自己的手艺技术并不能真正达成那样的效果,所以他一直在不断地精进自己的制作鱼灯的技术,全身心投入进去。
用竹条搭框架、用棉布整造型、用颜料涂形体,他的每一步的制作工艺都是很细心很认真完成,他做出来的鱼灯不仅是获得了专业上的认可,并且获得了很多前去石浦旅游的游客的热爱和点赞。
之后他还用了许多的废弃的材料来回收去制作鱼灯,不仅是保护了环境还制作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工艺美术品。并且他真正做出了能够以假乱真的鱼模型,让很多的游客都误以为那是真正的鱼,并且还想要买回去做菜用。
包基勤独有的“仿真鱼模工艺”也是获得了中国知识产权局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而且他自己的制作鱼的原型也不仅仅只局限于鱼类,更多还有其他的的海洋动物或者是植物,主要是以石浦当地的特产的水产生物作为主要的对象。海洋环境也日益面临严峻的形势,包基勤用自己所卖出的收益去描画出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也是为了能够从根源上去唤醒人们对于保护海洋的意识能力,去爱护海洋里生物。
石浦在每年的九月十六都会举办大型的中国开渔节,在这样隆重的节日里,挂鱼灯和舞鱼灯是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在活动中会看到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鱼灯,而包基勤做的鱼灯,每一种都与真实的鱼相像。
包基勤凭借着自己的细心,稳定的耐心以及沉着力,所做出来的鱼灯也得到游客们和不少专家的追捧,并且更加是获得了许多不同项的省市的大奖。2008年,石浦鱼灯制作技艺确定被列入宁波市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
手工艺品也要不断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而面对传统的手艺制作的转型的升级非遗鱼灯,包基勤也有着自己的深刻见解。
前面讲到石浦的渔民在旧时里逢年过节时将木头雕刻成“鱼模”来代替活鱼去招待客人的传统风俗(子牙童趣匠人)带你了解石浦鱼灯匠人,包基勤也尝试了革新传统的鱼灯制作技艺的步骤,利用废纸等的环保材料去制作的各种不同的鱼模,栩栩如生的鱼模作品大受市场的欢迎。
包基勤除了想到去革新传统鱼灯的制作手艺之外呢,也考虑到了石浦所独具有的独特魅力的捕鱼文化外,包基勤也扎根于旅游的市场,将规模大的鱼灯制作成了精巧且方便去携带的迷你鱼灯,这成功的入选了当地最红火的旅游的纪念品之一。
2012年,包师傅发明的《仿真鱼模工艺》通过国家专利局审查并授权,这一技艺已成为宁波市级非遗项目。
然而鱼灯是一项不仅耗时还耗力并且收入低的项目,很多做鱼灯的民间艺人也都中途退出了。鱼灯的制作技艺也面临着很多其他的非遗手工艺所面临的同样的境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能够做出鱼灯的手艺人也渐渐消失在滚滚的历史的长河里了。
而与此同时,这些手工的制作技艺如何继续传承、持续高涨的制作经费怎样落实等困境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困难。
包基勤迫切的希望,未来能有一天有年轻人们来传承这门独特的技艺,包基勤表示,只要有人对做鱼灯感兴趣,他就乐意做并且一直做下去,而且希望将这门非遗技艺传承给年轻人,这样的话他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石浦渔巷的潮起潮落,它伴随着大海的波涛声,包基勤经营的鱼艺馆也成为了来石浦老街旅游的游客们所点赞最多的热门的景点之一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基地之一,它同时也成为了面向国际去传播象山的渔文化乃至中国渔文化的载体。
看完“鱼灯匠人”包基勤的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呢?如果你是包基勤在窘境中的独自在坚守传统技艺时你能否像他一样吃苦耐劳,为了传承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视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