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
国学的内涵及当代的国学热
王斯宇
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1105班摘要:“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国学的内涵是,中华之学。在中国国学中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虽然国学不是哲学,但是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拣出来,设立学位 要找基本依据,全面复兴中国的国学文化,实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复兴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文化,才是真正的国学复兴之日。“国学”最基本的特性是其民族性和时代性。国学的基本特性和内涵,决定了国学的当代定位。如果我们给当代国学下一个简单定义,则可以说,所谓国学,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兼容当代新文化的国家学术文化。
目前文化界一般所说的“国学热”,就其现象来说,其实是传统文化热。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从自在转变到自觉的过程,这正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时期。
同时,国学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对本土的传统资源的热切渴求。
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从自在转变到自觉的过程,这正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时期。
同时,国学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对本土的传统资源的热切渴求。
关键词:国学 国学热 内涵
谈起国学,现时似乎成了像“生态”和“环保”一样泛滥的时髦词汇,也像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的绝世佳人,风气之先,凡是大学里教授国文、中医、管理的,不 一而足,大家都想染指其间套近乎,不论其是否把国学改的面目全非、李代桃僵、不伦不类、张冠李戴、挂羊头卖狗肉,更有甚者,假以国学家之名实则招摇过市, 开始像小贩一样叫卖“国学”,把国学沦为利欲熏心敛财之具。因此,在此当下时代,让我们先明白什么是“国学”。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概念及名词发微于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人,分流于马一浮、邓实等人。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非秦(有英语China为证)即汉(Han ),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的范畴。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 命、相等五术。
?深究国学的本名原意,原指国家学府,如古代的太学、国子监。单纯的说国学,乃独指经、史、子、集部的语言文字经典训诂学问。自西学东渐、文化分流转型以 来,为区别于西学,国人把我国的“六艺、五术”统统称之为“国学”,西学繁衍于东土,东学式微,现代自五四以来的新青年运动前后,一些国学大师们,为保护国学而开始和西学论战,西学派认为全盘接受西学,而国学家们则誓死保卫祖宗们留下的五千年菁华文化。
?国学本为我国之独有,但在中华近代历史时期,由于中西之学的分野,国学与西学在国内开始逐渐分流发展,国学则兴起于20世纪初,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始盛; 在中国大陆,国学曾因破除四旧而遭涂炭国学的内涵是,文革结束的改革开放以来后,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繁衍扩大,枝盛叶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包括哪些领域和范围本身并不模糊。国学分为小国学圈与大国学圈,小国学圈仅限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大国学圈则囊括五术、六艺、诸子 百家之说。国学随着西学渐淫、东学式微之际经波澜起伏而日渐风起云涌,走到今日实属不易,国学是伴随中国传统文化而生长的、伴随中国历史而发展的。
?在中国国学中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虽然国学不是哲学,但是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拣出来,设立学位 要找基本依据,全面复兴中国的国学文化国学的内涵是,实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复兴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文化,才是真正的国学复兴之日。国学的现代化就是把五 术、六艺、诸子百家中的文艺、文化知识科学化的复兴起来、现代化起来。
我认为,“国学”最基本的特性是其民族性和时代性。
首先在于她的民族性。“国学”最一般的涵义是“代表国家民族精 神风貌的学术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学术文化,所以中国便有中国特色的“国学”。这就决定了国学的民族性格。由国学的民族性又派生出国学的主体性,即国学是以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学术文化。
其次,“国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一特性表现在国家的学术文化必然在不断与外来异质文化的交流中吸取其思想的营养与精华以丰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新时代的国学在体现民族性、主体性的同时也应反映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时代精神风貌。而国学的时代性又决定了她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即国学是不 断吸收、转化各种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并尊重他民族文化传统的与时俱进、海纳百川的学术文化,是集民族性、主体性、时代性、包容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新国学。
上述国学的基本特性和内涵,决定了国学的当代定位。如果我们给当代国学下一个简单定义,则可以说,所谓国学,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兼容当代新文化的国家学术文化。就中国而言,所谓“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涵括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艺术等传统学术的中华传统文化; 所谓“当代新文化”,则指近现代陆续传入中国并正在经历中国化进程的以民主、人权、科学、法治为主体的西方文化和马列主义新文化。这里应当强调的是,“主体”并非全体,“兼容”也非合一。我的国学观,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国学观,是与西学、马学交互影响、和谐相处而非合为一体的国学观。
目前文化界一般所说的“国学热”,就其现象来说,其实是传统文化热。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连续不断、有古有今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中华民族百余年来曾遭受了沉重的屈辱和曲折,因此中华民族文化 自信的恢复对于民族生命的畅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学热使我们意识到,不能孤立地看待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过程,而必须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及其近 代曲折的历史来认识,必须把它和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生命过程联系起来,把它视为中华民族奋斗史的新篇和中华文明史的新开展,看成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历程的一 部分,从中华民族的角度理解它的成就。换言之,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发展成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勤劳与创造,归 功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价值。当代的国学热提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开启了民族文化的自觉,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从自在转变到自觉的过程,这正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时期。
同时,国学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对本土的传统资源的热切渴求。
就国学热与国学研究的关系而言,应当说国学热本身并不等于国学研究热,目前的国学热还是分布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传播方面,相对于国学的学术研究,多属于文化普及的层面。
由此看来,当前所谓国学热的出现和流行,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对中国现代化的深入开展,对社会和谐的实现,都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积极的,应当予 以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但是,传统文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传统文化并不能解决我们现实生活遇到的一切问题。传统文化只是我们的文化根基,在其基础上如何 建构起适应人民需要的现代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体系,发展政治文明、持续经济增长、健全法制生活,繁荣文化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创造性的努力。同时也需要 通过适时的引导,帮助人民分辨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分辨永久的价值和过时的东西,使传统文化的资源更能够结合时代的要求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