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环境的变化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气血两虚人群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食疗药膳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药食同源”、“寓医以食”、“辩证施膳”的原则,将中药与食物相结合,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是美食,又有治疗和保健的功效。那怎样通过食疗来改善气血两虚的现象?
一、气血两虚的表现
生命以气血为本,人的健康和衰老与气血息息相关, 气与血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医宗必读》曰:“气血者,人体所赖以生者也。”
《妇人良方》曰:“夫人之生补气血气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有血则生,无血则死。气血的充盈,能抵御外邪的入侵,是维持生命健康的关键因素。
气血两虚症是由多种原因和外界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慢性疾病,受现代社会高竞争、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和饮食环境的影响,气血两虚症已从中老年高发向中青年发展。
气血两虚症因气虚和血虚并存,既失气的推动和温煦,又失血的运载和濡养,在临床上多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头晕健忘、咏沉细等症状。且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两虚证长时间将导致阴阳两虚,逐步发展为虚损重症。
二、气血两虚的疗法
气血两虚症是中医的一种常见证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治疗气血两虚方法较多,包括经络补气血法、足浴补气血法、针刺与耳穴补气血法、气功补气血法、民间常用补气血法等。
经络补气血法,经络是气血运行、联系脏腑和体表的重要通道,具有气血运行、濡养脏腑、滋润皮肤等功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可以通过调经络而行气血,使人身体强壮、益寿延年。
足浴补气血法,足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从而达到养生的功效。中药足浴是在以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为原则,根据个体差异利用药液温热效应,刺激足部反射区,使机体器官气血运行通畅以达到补益气血的目的。
食药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延伸治疗手段,针对疾病的不同证候和发展阶段补气血气功,寓医以食,可以有效的解决患者医从性差的问题,丁涛等归纳总结历代名食,食、药粥八珍汤、车甫佐治疗、药膳菜肴、药酒、丸散、药饮。
药膳经数千年历代医家的研究,将药膳分为药传承和发展了四君子汤等多种补益气血的经典方剂,并将经典方剂植入食疗药膳,对疾病予以治疗。
通过实验对比,实验组经过四周的八珍汤加味并配合推拿,标优于对照组,对气血两虚型亚健康人群日常生活的改善有较好的作用,食疗药膳可以促进人体从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
三、气血两虚的养生方法
1. 远离寒邪
寒邪是中医病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息肉、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2019年冬爆发的新冠肺炎被全小林院士定义为寒湿疫。寒邪是指多发于冬季的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性的外邪,多与风邪一起入侵机体,而导致疾病。
肺受寒,致恶寒发热、咳嗽等症;脾胃受寒,易见胃肮作痛,腹泻;肌表受寒,伤其筋骨,致气血凝滞;临床上亦可呈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
寒邪具有阴邪、凝滞和收引的特性。寒为阴邪,最正所谓“阴盛则寒”,伤人体之阳气,《素问·举痛论》云:“寒则胺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肾为阳气之根,阳气之源在脾,故寒邪容易引起心、脾、肾阳虚。
胃寒则口泛清水,脾寒则泄泻便塘,肾寒则小便清长,肺寒则鼻涕清流,肝寒则迎风流泪。寒邪致气血滞涩而不畅,温暖使滞涩气血而流动,寒邪影响着精、血、津液的运行。
寒邪具有凝滞的特性,入侵血脉后,导致血脉滞涩,严重可形成癖积结块。《素问·调经论》云:“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因此,寒邪入侵血脉,会形成血癖之证。
综上所述,寒邪是气血病症的一个主要的诱因,现代人群喜食生冷,在乎外表形象,冬季少衣,且熬夜、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给寒邪可乘之机,因此有“十人九寒”、“十人九湿”之说。
在治疗和预防气血两虚证上,应根据病理特征,要做到远离寒邪,冬季要注意保暖,出门佩戴手套和围巾等,忌食寒凉,勤按摩、常泡脚会有事半功倍之功。
2. 适量运动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多运动是调节气血的有效途径,促进脾胃的吸收功能,进一步将水谷精微转化为营养物质,进而化生气血。
长期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的循环,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且当运动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分泌内啡肤怎样改善气血两虚的现象?食疗药膳来帮你怎样改善气血两虚的现象?食疗药膳来帮你,这种“快乐激素”会使神经达到兴奋,让人得到愉悦和快乐。
中医有很多养生的运动,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等。经研究,步行是一种最安全的运动,经常步行可以改善大脑,预防老年痴呆和促进血液循环因此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和自律性,比吃补药的效果更佳。
3.常食药膳
药膳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药膳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传承,“药补不如食补”,“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充分说明食疗药膳的重要性,对“治未病”和“亚健康”状态下的调理上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对于气血两虚证的食疗药膳上,“四君子汤”是补益气血的经典方剂,此外还可以摄入当归、红花、桃仁、阿胶等中药材,猪血、菠菜、红枣、黑木耳、猪肝、龙眼肉等食材。
四、气血两虚的食疗方法
食疗药膳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璨的明珠,经过几千年的摸索、研究和积累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学科,是祖先遗留下的贵遗产。
《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疾病发生之前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理的饮食,以达到未病先防、强身健体的目的。
气血两虚是当代最为常见的亚健康状态,本章节通过梳理气血两虚证的食药宜忌以及气血两虚证在食疗药膳方面的施膳原则,对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气血两虚证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通过个体的差异和寒热虚实来辨证施膳,以达到气血调和的目的。
四物汤是补血养血的经典方剂,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最早出现,宋代官方修订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也有收录。此方也常制作成药膳,主治营血虚滞证,用于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等症状。
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当归、黄茂构成,黄茂用量为当归的五倍,有补气生血之功效,多用于血虚发热证、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和各种贫血症。
此方重用黄茂,一是补气而固肌表,滋阴补血以防阳气外亡;二是黄茂补脾肺之气,促进气血化生,使有形之血生无形之气。配少量当归,补血养血,阳生阴长,血热自然消退,且本方补气养血,扶正祛毒,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通过实验表明,当归补血汤用于气血两虚型产后发热辅助治疗补气血气功,可以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获菩、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脾胃气虚导致的面色萎黄、食少倦怠以及一些引起的慢性胃炎等症状。
方中以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健脾益胃;以白术为臣药,燥湿健脾,协助脾的运化;获菩健脾渗湿,是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猪药,是为使药。
四君子汤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四君子汤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有显著的疗效,对调节免疫、保护肠劲膜、抗氧化应激和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药肉粥出自于《太平圣惠方》,由羊肉、当归、白芍、熟地、黄茂、生姜和粳米组成,具有大补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面色萎黄、女子月经不调和产后虚赢等症。此方以羊肉、粳米为君药,且以公羊为佳,有温补气血、温补肾阳之功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粳米补益脾胃,促进气血化生;以当归、黄茂、熟地为臣药,活血补气、滋阴补肾;白芍柔肝和营为佐药;生姜温经散寒,配合诸药为使药。五种药并用,使气血得以补养,气血荣润,得以颐养容颜。
因此,在生活中,当感觉自己气血不足时,在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食疗来改善自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