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论文 硬核设计2023-04-0114:56·上海打开
浅谈唐宋时期建筑发展
硬核设计
2023-04-01 14:56·上海
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史谭a
编辑| 史谭a
前言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悠久,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石质建筑,夏、商、周三代的木构建筑,春秋战国时期的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秦汉时期的砖砌台基和砖券结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砖石混合结构建筑,隋唐时期的木构建筑和楼阁式建筑等几个阶段。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最为成熟和繁荣的时期;唐宋时期不仅有大量的优秀木构建筑遗存,而且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建筑师和杰出的建筑作品。
在这一阶段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达到了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殿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皇宫是国家的中心,也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宫殿的规划布局、平面造型、建筑形制等都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最高水平。
皇宫建筑体系是由宫城和皇城构成的;宫城是以皇帝居住为中心,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0米,周长约10公里,最高处达50米。
宫城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前为神宫,后为皇城,内城即宫城;皇城为皇宫的主要部分,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650米,内城位于皇城西南隅,呈长方形。
宫城与皇城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宫城内还有内城、外城等附属部分;皇城的平面多呈方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00米,其中外城的长约350米,宽约150米,内城的长约350米,宽约9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城之外有宫城,内城之外有外朝三大殿和东西六宫;宫城与皇城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高的、最典型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政治中心。
皇城内建有太庙、社稷坛和各种宗庙,是国家祭祀的重要场所。
太庙为太室所在,为皇家祭祀祖先之所;社稷坛在皇城正殿(即今故宫午门)前,是国家举行重大典礼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宗庙则为皇族中亲属之所。
这些建筑均位于皇宫之内,彼此间由皇城和宫城相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坛庙
唐宋时期,国家祭祀的宗庙建筑已经开始形成规模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论文 硬核设计2023-04-0114:56·上海打开,并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唐代以“五礼”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定制。
祭祀空间的形式也得到发展,祭祀建筑已有了等级区分,宗庙规模越来越大;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大成门、曲阜孔府孔庙大成门等;唐宋时期的坛庙建筑除祭祀坛外,还包括庙观、苑囿等。
唐代的祭坛建筑为全国统一样式,其形制与后世基本一致,但规模较小。唐宋时期的祭坛建筑分为:祭天、祭山川三种,分别位于都城的南、东、北三面。
其中“祭天”、“祭地”建筑位于都城北面,与“祭山川”建筑分别位于都城南面;“祭祠神”建筑位于都城西面,与“祭山川”建筑分别位于都城南面;“祭社稷”建筑则位于都城东面,与“祭山川”建筑分别位于都城西面。
唐宋时期的坛庙建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国统一的礼制建筑,另一类是在各地修建的祭祀建筑;如天坛、地坛、月坛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寺院
唐宋时期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论文,佛教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佛寺建筑在数量上也大大增加,不仅有政府机构、寺庙等,还有私人的寺院和佛寺。
民间私人建造的寺院也非常多,如开封的龙兴寺、杭州的灵隐寺、常州的天宁寺等;寺庙一般都是依山而建,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在建筑形式上不断创新外,还在寺院里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如木构建筑中的斗拱技术等;而且在这一阶段佛塔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寺院中出现了大量的佛塔。
当时还出现了砖塔和石塔,有的甚至出现了铜、铁、锡等金属制成的石塔;这些石塔多为砖石结构,高度也都不大,一般都在2-6米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塔的建筑结构和形式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宋代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论文 硬核设计2023-04-0114:56·上海打开,出现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那就是楼阁式佛塔。这种佛塔比木塔更高,更重,而且顶部也有楼阁式屋顶。
楼阁式佛塔的建筑结构形式和木塔一样,但它是用砖石砌成的楼阁式屋顶;在唐宋时期,人们不仅把这种建筑称为楼阁式佛塔,而且把它叫做楼阁式木构建筑。
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到宋代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完整的佛教建筑体系。
它包括佛殿、佛寺、塔庙、塔、经幢等多种形式,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寺院建筑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寺观
唐宋时期的寺观建筑有许多特点,首先是建筑布局上更加自由灵活;在佛寺中,不受寺庙规制的限制,佛殿、僧堂、库房等都可以自由组合。
在道观中,有很多是自然风景式的布局,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园林特色;其次是寺观建筑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不仅从木结构向砖石结构过渡,而且普遍采用了斗拱,最典型的例子是少林寺和武当山。
寺观建筑风格趋向多样化;虽然寺观建筑等级不高,但许多还是很精致美观的;
例如少林寺的山门,既不像中国传统寺院那样将前殿与后殿分开;而是直接在山门和配殿之间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山门前厅正对着配殿前檐,这里有一座非常精巧的石桥,连接着主殿和配殿。
这座石桥不仅起到了分割空间的作用,而且还使主殿和配殿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空间;同样,在武当山的紫霄宫中,也存在着许多创新之处。
在山门前有一条宽阔的台阶路,人们可以沿此台阶拾级而上进入紫霄宫;这条台阶路和一般的台阶路不同,它没有设置台阶,而是将整个紫霄宫沿街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前院(主要为山门和配殿),第二段是中院内(主要为大雄宝殿),第三段是后院(主要为真武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陵墓
唐宋时期陵墓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以秦始皇陵为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巧妙、建造复杂的帝王陵墓;陵园在东西方向依山而建,南北方向则依山而开,北靠骊山,南临渭水,从东向西绵延6公里。
陵园占地100多平方公里,从北面的外城开始,经中轴线两侧的陵寝和附属建筑依次向南延伸;在陵园的北面建有神道、祭殿、陵寝、寝宫等建筑组成的外城;在陵园的南面建有内城。
内城的南部是陵园内最重要的建筑——陵墓区;陵墓区内除陪葬墓外,还有皇亲国戚的陵墓、太庙和先农坛等建筑;在陵墓外还有附属建筑和大量的门阙、阙楼等附属建筑;在陵墓区的北侧,还有陪葬墓区。
陵园的北部是以秦始皇陵为中心的附属建筑,包括陵墓、祭殿、寝宫、前殿、甬道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长安大明宫是唐王朝的政治中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宫殿建筑群,也是唐帝国的象征,大明宫包括大明宫主体建筑及其他附属建筑两部分;其中主体建筑有大明宫前殿、东西六宫、太液池及池东的昭阳殿和宣阳殿,以及与之相连的三重宫苑——太极宫、大明宫。
大明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唐王朝在盛唐之后延续统治时期的政治中心。
唐长安城东西长约17公里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论文,南北宽约15公里,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代长安城布局在唐长安城的北部,主要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宫城是长安城的政治中心,由宫城和皇城两部分组成。
宫城又包括含元殿、宣阳门、含元殿、崇仁门、广化门等多组主要建筑,主要用于举行国家重大庆典活动。
皇城位于宫城的北部,由大明宫正宫、太液池及两宫间的横街、纵街组成,主要用于皇帝居住和处理国家政务;外郭城是长安城的防御体系,包括北城墙、东城墙和西城墙,分别以渭河、黑河和洛河为护城河,西墙长约2.5公里。
唐代长安城的布局是一种都城规划思想的体现,是按照《周礼·考工记》中所述的“前朝后市”的城市规划原则进行设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桥梁
古代桥梁是人工跨河建筑的总称,通常由墩台、桥墩、桥身和桥面等部分组成;桥梁是为沟通两岸而修建的一种建筑物,有木桥、石拱桥、木梁桥、石桥等。
石拱桥是最古老的桥梁形式之一,汉代已有石拱桥出现,但在唐宋时期发展为主要形式;唐宋时期的石桥种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有木桥、石梁桥和石桥;其中木桥的数量最多,且以宋代最多。
宋代还有许多规模宏大、造型优美的桥梁建筑,如成都的永安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扬州的广济桥等。另外,明清两代所建桥梁数量也相当多。
桥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具有方便人们出行、促进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建筑艺术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建筑
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反映社会生活的建筑,如大型宫殿、官衙、寺观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宋代建筑种类增多,除木构建筑外,还出现了砖结构建筑,砖塔是唐宋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塔式造型的变化是唐宋时期建筑造型上的一大特点。
这种建筑形式在唐代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宋代塔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宋代砖塔造型,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形式。
除上述以外,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大量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论文,这些作品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建筑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唐武德四年,李靖修建了陕西咸阳兴庆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中国古代唐宋时期社会建筑发展非常成熟和繁荣,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石质建筑、夏、商、周三代的木构建筑、春秋战国时期的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秦汉时期的砖砌台基和砖券结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砖石混合结构建筑、隋唐时期的木构建筑和楼阁式建筑等几个阶段。
其中,唐宋时期的社会建筑发展最为成熟和繁荣,宫殿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坛庙是国家祭祀的宗庙建筑已经开始形成规模,并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寺院是唐宋时期佛教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寺观建筑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尤其是木构建筑中的斗拱技术等。
此外,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反映社会生活的建筑,如大型宫殿、官衙、寺观等;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大量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建筑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王明珂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月。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明清时期的乡村社会建筑》(程树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