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式建筑 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到南京当晚,收拾循导航去一面馆吃饭
"/>
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到南京当晚,收拾停顿循导航去一面馆吃饭。路经的小巷民居中夹有一栋洋楼,昏暗中我用手机拍下了到达南京的第一张照片。走近读门牌上的介绍,原来是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知晓我到了南京,一学建筑的朋友推荐《南京民国建筑地图》这书,我立即下单,第二天回酒店时就拿到了。翻开书,序言的第一段话即是:“在一片灰色民居楼、门面房包围中……”,所配图片也正是这隐于深巷的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关于南京民国建筑的书和文章都太多了宫殿式建筑,要写出一个不同的角度实在不易,参考了很多资料,此篇文字就当为自己的所见存一个档吧。了解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趣事以及未解之谜,希望有朋友能给予回应。前文提到,「首都计划」为南京城市规划与建筑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尤其这一段:
国都建筑,采用中国款式,无可疑义……公署及公共建筑物,尽量采用中国之固有形式……政治区之建筑物,凡古代宫殿之优点,务当一一施用……中国式多用于外部宫殿式建筑,外国式多用于内部……外墙之周围,皆应加以中国亭阁屋檐之装饰物……置身中国城市者,不致与置身外国城市无殊也。
此次南京之行所见的民国建筑,基本遵从此理。而这些建筑的设计师,几乎都是欧美留学背景,甚少例外。南京城市规划总顾问墨菲主导的「首都计划」发布于1929年,我就用建筑设计时间的先后顺序,来串接我看到的民国建筑。
"/>
中山陵
▎1925年|中山陵|吕彦直设计
吕彦直生于天津,少年时侨居巴黎,后回国读清华预科,1921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31岁便设计了中山陵,高光闪耀。35岁因病离世,英年早凋。
说吕彦直为天才并不为过,很难想象如此年轻的他是如何把握中山陵整体规划的尺度感的。对于中山陵的设计,他说:“公共建筑,为吾民建设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当采取中国特有之建筑式,加以详密之研究,以艺术思想设图案,用科学原理行构造”。这不就是四年后发布的「首都计划」关于「建筑形式之选择」的主旨吗。
"/>
中山陵
在我看来,整个中山陵,填满视觉的就只两个核心元素——应用到极致的青色琉璃瓦和宽阔铺陈的花岗石台阶,视觉干净纯粹有力。具体建造中,中山陵之陵门、碑亭、祭堂以及墓室的地下、地面建筑,皆是钢筋混凝土构造而成;屋面、牌匾、斗拱、梁柱这些“木构件”,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塑造的……
"/>
行政院北楼
▎1928年|行政院北楼|设计师未知
国民政府行政院有两个地址,抗战胜利之前位于长江路总统府,抗战胜利后搬至中山北路原铁道部所在地。后者由范文照设计,记载非常明确。
范文照1921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回国后于1927年执业,1930年和自己的学弟、同为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赵深设计了铁道部办公楼。这是一座传统的宫殿式建筑,虽然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造型全然复古,重檐庑殿顶,琉璃瓦屋面。
"/>
行政院北楼
我所拍摄的照片是位于总统府的行政院北楼,建于1928年,横平竖直,结构体块,青砖砌筑,立面水泥粉刷。因为刻意拉高了立面墙体,屋顶虽然也是缓坡瓦片,但站在地面完全感受不到。在当时,这应该是风格前卫、看上去也很“简陋”的一座现代建筑。我猜测此楼可能是由范文照设计,原因有二。
一、1934年建造的行政院南楼,是一座非常典型的民国灰砖建筑,设计师是赵深,和范文照关系密切。
二、范文照内心有非常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虽然他也设计了铁道部这样的复古建筑,但他后来观念有了转变,曾撰文批评中山陵的设计方案,说其应该对“掺杂中国格式”的折衷主义表示反省,并表示对“拿西方格式做屋体,拿中国格式做屋顶”的做法“尤深恶痛绝之”,呼吁“大家来纠正这种错误”,提倡“全然推新”的现代建筑,甚至提出“一座房屋应该从内部做到外部来,切不可从外部做到内部去”这一由内而外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还说应当“首先科学化而后美化”。
"/>
总统府门楼
▎1929年|总统府门楼|姚彬 设计
总统府门楼设计中西合璧。大门南立面以八根爱奥尼立柱支撑,三扇拱门,镌有巴洛克线条装饰。门前一对石狮是清两江总督署辕门遗物,大门北侧门为方形,寓意“外圆内方”。
我遍寻不着设计师姚彬的任何信息,在一份最全的民国建筑师名录里也未能查到其踪迹,但却看到一个关于总统府门楼的有趣记载。总统府研究专家刘刚在一个研讨会上谈到,总统府建筑上存在中西文化的“错位现象”。他发现宫殿式建筑 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到南京当晚,收拾循导航去一面馆吃饭,总统府门楼并非钢筋水泥结构,而是竹筋木条,是典型的中式砖混结构宫殿式建筑,这颠覆了以往认为民国建筑是“内西外中”的思维定式。
"/>
美龄宫
▎1931年|美龄宫|赵志游设计
赵志游毕业于巴黎中央工艺学校,是一个技术官员宫殿式建筑 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到南京当晚,收拾循导航去一面馆吃饭,1937年还曾担任杭州市长。
美龄宫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外形为明清官式做法,顶覆绿色琉璃瓦,据说环绕琉璃瓦屋顶有1000多个凤凰雕塑;主体是意料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砖外墙,大面积落地钢窗。
"/>
美龄宫
内部空间功能已有了显著的现代生活样式。地下有锅炉房,卫生间贴满马赛克,浴缸、坐便抽水马桶一应俱全,以及总统夫妇需要的教堂。
"/>
音乐台
▎1932年|音乐台|杨廷宝关颂声设计
杨廷宝,1926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关颂声,1917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
音乐台借鉴了古希腊露天剧场,舞台背景为弧形照壁,舞台前是月牙形喷泉水池。池前依坡就势,五条放射形台阶直道与三条半圆形环道将观众席分割为12块小扇形草坪,最多可容纳3000观众。音乐台整体布局为西式型制,中国元素则聚焦于照壁之上,借鉴中国传统“五山屏风”,上顶、中身、下座三段式,下座为简洁的须弥座;照壁雕饰采用云纹、螭首,护壁基柱以组合型回纹为饰。
"/>
音乐台
此民国建筑和谐又多姿,与游客嬉戏的白色和平鸽不时飞翔在灰色建筑背景前,画面祥和动感,气氛迷人。据说这些鸽子1998年从美国引进,飞行直径最多不过50m,适合在广场、草坪养殖。
"/>
南京博物院
▎1935年|南京博物院|徐敬直设计
徐敬直1927年至1931年,先后就读于密歇根大学与匡溪艺术学院。
徐敬直的设计方案,最大的亮点是其整体布局。主体建筑被妥帖地安置于狭长入口的中轴线上,营造出庄严雄伟的气派。中山陵音乐台的设计师杨廷宝也参加了博物院的设计竞标,虽然他的方案没被选中,但其仿辽式风格获得了梁思成的认同。梁思成亲自指导徐敬直修改完善了设计,将博物院大殿屋顶改为仿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的辽式建筑,内部结构则按宋代「营造法式」建造,细部装修采用唐宋风格,建筑材料选用钢筋混凝土。
"/>
子超楼
▎1935年|总统府文书局|虞炳烈设计
虞炳烈1929年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里昂分校,1931年在巴黎大学深造。虞炳烈的老师很厉害,导师托尼·加尼尔是法国政府的总建筑师,导师杜弗拉斯是法国建筑师学会会长。
"/>
子超楼
虞炳烈1933年回国。此时,中国新民族形式、“大屋顶”与西式融合的建筑风气正盛,总统府文书局办公楼的平屋顶是一个例外。
总统府文书局办公楼左右对称,中间高两边低,错落有致;走廊露台,进退有度;立面玻璃格子窗,柱廊贴浅褐色砖片,墙面饰以回纹线条,粉刷米色涂料,温暖朴素却视觉丰富。立面的细节充分展现了虞炳烈的美学修养。
"/>
总统办公室
总统府文书局办公楼是由1931年接替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主持修建。林森号子超,所以这栋办公楼又称“子超楼”。抗战胜利后此楼作为总统办公场所,总统蒋介石、副总统李宗仁后来都在此办公,总统副总统两门斜对,空间稍显逼仄。好在庭院绿树成荫,优雅安静。
"/>
时间精力有限,此次南京民国建筑的走访只能算是蜻蜓点水略掠而过,留下的诸多遗憾,就当作再去南京的理由与愿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