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库美术志愿填报在北大美学哲学的学习经历

51美术报考指南艺术类院校库美术志愿填报

在北大美学和哲学的学习经历

1、从05年春节起就开始打工 彭老师知道我能够到北大来读书的艰辛,因此对我比较关心和严格。但是在彭老师眼里,我并不是一个听话的学生。我想,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我自己在和老师交流上的驽钝。同时,入学过后,我确实有一段时间没有把心调整好,虽然也在上课、做读书报告,但是,并没有做实质的工作“养气”。我的气是浮躁的,乱的,我没有珍惜好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整个考研阶段的三年,房租、伙食、路费还有买资料、书本的钱各方面哲学与美学,我欠下了将近2万的债务。家里大部分的钱父母都用在我身上了,当他们替我还了一半多的债务的时候,我的奶奶生病去世了。母亲之前也动过手术,复原很慢,身体不好。06年,当我得知一向在我心中如铁打一样的父亲也开始生病的时候,我不禁从心底开始恐慌起来(尽管只骨质增生和关节炎,但是我还是心惊肉跳)。因为我是公费生,学校每月还发310块生活补助,除此之外我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入学第一年没有任何奖学金可拿。于是我不禁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打工生涯。 这份工作收入微薄(每个月只有三百块钱,如果不顺利的话可能连三百都没有),虽然看上去不用每天都去,但是一旦有事,便会让我不胜其烦、身心俱疲。然而,尽管如此,直到硕士第三学期我得到一笔助学金的时候,我才下决心辞掉这个工作。最坏的是,打工、和钱斤斤计较让我整个人精神气质水准直线下降,有时候我想:如果我的美学老师们知道,一边我在学着美学这个跟人类的高贵而温柔的精神打交道的专业,一边竟然在通过出租房屋赚取佣金和差价的时候,他们该是为我同时涉足这两种精神气质截然相反的领域而鄙夷我,还是该为我自食其力、替父母减轻负担而感叹于我?我不知道该感到羞耻,还是该感到悲怆!

对于家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为了我上大学而万分节俭的祖父母,我的愧疚是永生难以消除的;对于年过半百的父母,我的报答之心也只能深埋在心底。我不知道我要到何时才能回报他们,因为在让我这个农村女孩如此处处充满有限性的生命中,我却始终存在着一份对永恒的渴求!艰难挫折越大哲学与美学,我对自由的向往却反而更加强烈!我有时奇怪自己为何被上苍造成这个样子,但如果你变成一株向日葵,你就会朝着那纯洁、灿烂、代表光明和公正的太阳生长-----这和我的性别、我的姓氏、我的家庭出生、我的经济状况一样,同样是不由我做主的!人的心既然已经清醒,就想朝着永恒奔跑。

我就犹如《黑客帝国》的主人公-----尼奥在地下抵抗队员给他吃下苏醒剂之后艺术类院校库美术志愿填报在北大美学和哲学的学习经历,来到真实世界后一样。既然已经苏醒,便无法回到那个也许甜蜜、绚丽但本质上不真的世界中去。对我来说,在哲学系的生涯就是那个影片里的那块苏醒剂,这条路,我已经出发了。当我在外租房的流浪的一年,我的“眼界”得到了一次极大的“拓展”。这种亲身经历的同龄人思想素质、感情、欲望的多元性成为我思考的一部分,最终我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如何开展和推行哲学启蒙教育这个人文素质的核心部分-------与之有关。我所指的哲学启蒙教育,就是以对元哲学、哲学文化精神本身的提取研究为基础,启发年轻人(主要是已经深入大学教育阶段的学生)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喜欢哲学的风格,开启他们理性的、批判性的思维;让受教育者拥有更多反思能力,拥有独立的价值辨别能力,养成自己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等等。

我相信,一个迫切的人文教育内容,就是对人的哲学思维素质(有对究极或者终极问题思考的视野、有对既成现实中一切不合理因素的辨别和批判意识,对不合理存在的不妥协意识,对建设一个更合理更完善社会组织形式的主体能动性等等)和观念的启蒙。审美教育( 美育)可以作为这个目的不可替代的手段之一。

2、在北大求学,幸遇两位业儒

研二开始后,我没有再打工,专心投入学习中去。从第三个学期(07年1月份)修完了本专业全部学分之后的约一年的时间里,我都在为研二下学期后转向博士研究阶段而做准备(硕博连读考试)。我的方向仍为美学原理,我试图对中西哲学中的本体论思维,做一种对比研究,进而对中西审美思想所由产生的哲学基础做研究,这种基础研究又聚焦在形而上层次的问题----实在观(the idea orm iew\ of )上。

实在观或者哲学观问题,是一种比较之后才能做的事情。而比较,需要放宽眼界,需要有真实的样本。在北大,一位老师让我看到视野放宽后的在终极实在观上的微妙魅力,一位老师令我感受和体会自己民族真实的审美样本。这两位老师,一位是张祥龙先生,一位是朱良志先生。

自05年考研起我就十分赞赏和认同张祥龙老师在讲授《哲学概念》课时体现出来的,在终极实在观上对比中西印三种文明的形而上思考的方法。张老师精研西方哲学的同时,我们能感受到他骨子里希望的是将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的根子艺术类院校库美术志愿填报在北大美学和哲学的学习经历,发扬出来。我们能感觉到他所学所用的西方哲学思想,归根结底是为了帮助学生开启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体贴!此拳拳之心(包括挺身而出建议在北大为孔子立像),令人感动。

朱良志老师的课我听过五六学期了,记不清曾经在多少个教室听过,只知道每次虽然课程名字相同但随着朱老师自己研究的推进,每次课几乎都没有重复。对于中国古典艺术的具体的印象、在这方面的真正启蒙,是朱老师给我的。和终极实在观无法用负面语言和非概念语言来表达的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人对究极问题、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和反思,其方式是多元的、深邃而具体的。说它抽象,是因为“意在言外”、“境生象外”;说它具体,是因为是因为“技可进道”,对于中国人来说,总是理不离事、境不离象。各门古典艺术就是其中一种载体,只要追溯艺术中审美理想、审美旨趣所由生发、所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根源,就会导向对中国人的哲学传统的发掘。如果说张祥龙老师是在逻辑的层面给我演示了一副视野宽广的理性视野,那么,朱良志老师所做的,就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让我体会着那在书法、园林、绘画、诗词、《平沙落雁》中氤氲着的生命超越之“道”。这是忠实于再现和反映中国人的审美精神的一种做法,是叶朗先生强调的“中国美学学者应立足于本国的文化传统”的立场的体现。

叶朗先生说:“我们重视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不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应该让我们的美学理论带有民族特色,而且因为如果不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不把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融合起来哲学与美学,就不可能使美学成为真正的国际性的学科,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现代美学体系。”

诚如是。朱老师的研究是彻底的。不仅对古典艺术中的审美精神做了具体而微的呈现,而且,合乎逻辑的延伸到对此种精神所由生发的形而上观念上去,比如,延伸到《周易》经传里面“生生不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延伸到《老子》、《庄子》文本中去,延伸到《坛经》、禅宗的公案机锋中去,延伸到张载的《正蒙》等诸多中国哲学的基础文本中去。

在接触越来越多的“中国信息”的基础上,从07年9月的朱老师的课起,我就开始形成“边界流动的本体”( with )这个概念。因为五年的西哲史学习,我体会到自柏拉图开创,亚里士多德界定,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所强化的西方传统主流哲学,采取的是“边界固定的本体”( with Set )----即实体形而上学( of ousia)。这是一个形而上学或曰本体论的问题,也是一个跟哲学观、元哲学等有关的问题。正因为在审美研究的视角中我们会很实在地体察到本民族自身的哲学观念、形而上思考方式特点----犹如在倪云林的画作里感受到宇宙之气化;因此用本质上不属于中国的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来诠释中国艺术,觉得中国人的形而上思考特性被遮盖、被抹杀的感受就特别强烈。据西释中、以西释中的不适当性,当它们发生在对古代中国人做审美精神阐释时,表现最突出和明显。

和父母商量08年的春节不回去后,我留在学校备考。在这些阶段中,我太过于自我,没有做好和彭老师做沟通的工作。比如,我对分析美学的态度。分析美学以及其中的艺术本体论、音乐本体论等方面的资料,对我的启发是很大的;但是从目前这个阶段来讲,对(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发生、发展、源流的兴趣,远比对分析美学的兴趣大。分析美学各种具体而微的议题,对我来说,我既缺少进入讨论的背景知识因而不能达到对他们“中立的观察、同情的理解”,在有限的阅读之后又对他们这一派根本的哲学观、方法前提,倾向于反对而不是赞成。

3、美学:作为哲学手段和目的

哲学是什么,中国现在(而不是古代)有自己的哲学吗(杨立华先生语)?美学对于实现哲学理想、人生目的,有什么关系?审美研究是一下子还是分阶段地实现这些梦想吗?为何这个手段一定是美学?

审美活动里面,包含着人自主地选择一种价值的过程,在人以何为其理想的、合目的的对象的行为中,包含着人作为人的一些根本精神理想、渴望、需求。研究人的审美行为,研究文化中的审美现象,便是在研究人这种特殊生物的“生命表现”(狄尔泰语);通过考察由审美思想记录下来的时代之精神文化选择,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存状态。审美研究,既可以通向对人个体自身的把握,又通达对社会群体精神生活状态的把握。总之,审美研究在我看来,其终极的作用----仅从理论上讲----是具有揭示生存状态的作用。

但是,这种揭示往往很难用或者不用语言来表达。因为最高的境界总是超越言筌。张世英先生在《天人之境》一书中所说,哲学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天人之境”)实质乃是不折不扣的“不可思议”之地,在那里,语言将如前期维特根斯坦所断言的那样:“对于不可说的,只可不说。”但对我来说,美学即使是途径,也是必经的途径;审美境界的培养不仅可以是一种“手段”,而也就是目的本身!因为最高的境界,到底是人来判断的;判断这个境界“理想不理想”,这已然内涵着审美精神。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如科学一样,试图找到规律,做出说明,给出定义,然后了事。这样的美学是精英美学,高高在上的美学,群众是不买账的。人人都会自己审美,不用学院派来指导,在人各自的趣味上,相信没有真正自由的人会让别人来插手。我们要做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揭示和标明人们和世界的可能有的一种关系、一种维度,在这个维度所开出的世界里,人们有另外一种活法。不是物统治人、人变成物、机器;而是人像一个人那样生活,用生命来理解另一个生命!审美研究揭示了人生存的另一种可能维度:美好、自由。而且这个维度不在彼岸,它完全可以就在当下:只要我们有一股浩然之气、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