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我国古代民俗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宋代女性词作中所反映的民俗内容非常丰富。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它集中反映了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本文对宋代女性词作中的民俗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宋代女性词作中所反映出的民俗特征及文化内涵。
宋代女性词作中反映的民俗主要包括节俗、宴饮、娱乐、服饰、宗教、医疗等方面,这些内容不仅在当时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女性词作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了解和研究宋代女性词作中的民俗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衣食住行
“衣”,是指人们所穿着的衣服。古人在其日常生活中,讲究穿衣要整齐、洁净、合体,并特别重视对衣服的选择。宋代女性在其词作中,也经常描写自己对于穿衣打扮的要求,她们认为“女为悦己者容”宋代婚礼习俗,“衣饰不求华贵,但求舒适可心”。在宋代女性词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对服饰的描写。
作为宋代最流行的服饰样式,当时最为流行的就是“衫”、“袄”、“纱”四大类服饰。对于女性来说,“衫”无疑是她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喜爱的一种服饰。其原因有三:首先是因为它样式简洁,穿起来既方便又舒适;其次是因为它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最后,就是它比较符合女性自身的气质特点。
从这一角度来看,宋代女性对服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们在穿着这一方面似乎有一种独特的追求——“衣为悦己者容”。在她们看来,漂亮的服饰就是给自己增添光彩,让自己更加自信美丽。
1、衣
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衣服是她们每天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所以,她们在描写衣服的时候,总是会从衣服的样式、颜色以及材料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描写。比如,“锦衣”一词,就是对于当时女性服饰中最常见的一种样式。从这首《木兰花慢》中可以看到,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来描写自己所穿着的衣服。
如“锦衣”、“翠羽”、“轻纱”、“白锦”等。这些词虽然描写的都是衣服的颜色、样式等,但是却又都暗含着作者对自己衣着打扮的期许。比如,“锦衣”,作者就认为穿着这样一件漂亮的衣服才能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不仅如此,在这首词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来进行描写。如“绣带轻飘翠袖寒,欲归还住惜年华”、“翠羽宫装雪样裁,小冠斜插鬓钗排”等。通过这些排比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己衣着打扮的期许以及她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2、食
在饮食方面,宋代女性词作中也有大量关于饮食的描写。在她们看来,饮食不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为了享受。因此,她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各种食物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如“茶饼、煎茶果”等。同时,她们也会把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食物与自己的情感寄托相结合,写出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食物。例如宋代女性词作中的民俗特征及文化内涵,《点绛唇》中“煮茶霜雪蕊新芽,不道春红又过花。昨夜雨疏风骤”中所描写的“霜雪蕊”,就是指茶饼。
而在宋代女性词作中还有很多与“食”有关的作品。如“金盏子、玉盘新熟,杏酥浅汁”中的“杏酥”就是指杏糕;“梅花新熟,蜜煎青梅熟”中的“青梅”则是指梅子。除此之外,宋代女性还会用一些食物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情感。例如“金盏银台一梦牵,芳尊还满。杏酥浅汁新茶熟”中所描写的“杏酥”就是指杏糕;而“海棠含露新妆印,玉燕双栖”中所描写的“海棠含露新妆印”则是指海棠花;而在宋代女性词作中所描写的“杏酥浅汁新茶熟”则是指酸梅汤。
婚丧嫁娶
婚姻是人类社会的大事,自古便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物,是男女双方父母双方的事情。因此,在宋代社会,婚姻观念与婚俗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宋代社会,婚礼之俗颇为隆重。北宋末年,宋人周紫芝《紫钗记》中描述了这样一段婚嫁之事:“嫁时如之奈何?但教行香拜新妇。三拜时,三拜毕,金盏盛酒奉新妇。”由此可见宋代女性对婚礼习俗的重视,并且在新婚时行跪拜礼这一习俗在宋代女性中也颇为流行。
在宋代女性词中也有不少反映婚礼习俗的词作宋代婚礼习俗,如《鹧鸪天·为郎行歌》:“郎行到洞门前宋代女性词作中的民俗特征及文化内涵,下马一相唤,便入洞房来。娇羞却不开红脸,且向鸳鸯拜月台。”描写了新婚夫妻行礼的场景:新郎和新娘按照传统习俗拜完天地之后就一起到洞房中来,这是一种古老的结婚仪式。这首词也从侧面反映了宋代女性对婚礼习俗的重视。
除了婚礼习俗之外,宋代女性词中还涉及到了丧葬方面的内容。在《南歌子·重九》中有这样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一词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生离死别,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宋代女性对丧俗也非常重视:“家家扶得醉人归”是指丈夫去世后妻子要扶着丈夫回家;“黄泉路上无老少”指在死后人们会按照习俗将死者下葬;“从此伤心觅不得”是指女子出嫁后丈夫去世后就会伤心欲绝、郁郁寡欢。
如《南歌子·清明》中描写了清明节的相关活动:“清明寒食好风烟”、“又是清明时节”等句都体现出了宋代女性对清明节的重视以及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而宋代女性词中也有一些描写丧葬习俗的词作,如《踏莎行·祭奠》:“祭奠祖先,不问生从何来;问生从何去?阴阳两隔难再续;莫叹人生苦短,生死两茫茫。”这首词用清明祭扫祖先的传统习俗来比喻人生无常和阴阳两隔:人死了就不会再复活了,阴阳两隔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在这样的观念下,宋朝女性词中也就多了几分哀婉悲凉之感。
总之,宋代女性词中有关婚丧嫁娶方面的民俗内容是极为丰富和多样的。它反映了宋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等民俗现象所持的态度和看法。
节庆习俗
在宋朝,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都是宋代女性词作创作的重要内容。这些节日在宋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她们抒发情感的载体。宋代女性词作中关于节日的描写,大多是以女子为中心,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来进行描绘,具有浓厚的女性气息。 就以春节为例,在春节这一节日中,宋朝女子所作词作中涉及到最多的就是“花”与“月”这两个字。由于古代人对月亮的崇拜,所以在宋代时就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
上元节期间,人们会以灯为祭、放花灯、吃元宵等方式来庆祝上元节。 其中,宋代最具特色的灯彩也成为了女性词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如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所写《南乡子》就写道: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见江南老,不是洛城东。这首词通过写节日之景,反映了当时女性对于节日中所发生事情的真实感受,通过词中景物描写与人物抒情相结合,使其情感抒发更为贴切自然。此外宋代婚礼习俗,在这一时期的词中也出现了以“月”为主题的创作题材。
结语
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有许多民俗现象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们涉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习俗、岁时节令等各个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从这些民俗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宋代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对民俗现象所持的态度与看法,进而探寻其词作中所表现出的民俗意识。
参考文献:
[1] 论唐宋牡丹诗词的政治文化意蕴及其表现艺术[J]. 王莹.文学遗产,2011(04)
[2] 宋代书会与词体的发展[J]. 龙建国.文学遗产,2011(04)
[3] 论唐宋间的“尊扬”思潮与古文运动[J]. 刘成国.文学遗产,2011(03)
[4] 宋代女性的自身价值实现与下层女性词的人文解读——宋词表现的宋代女性观念之文化审视之三[J]. 沈家庄.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5] 唐宋词学的自觉与乐府传统的新变[J]. 韩经太.文学遗产,2001(06)
[6] 唐宋词体的文化功能与运行系统[J]. 沈松勤.文学评论,2001(04)
[7] 两宋饮茶风俗与茶词[J]. 沈松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1)
[8] 宋词与宋人话本[J]. 王晓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9] 李清照研究回顾与展望[J]. 周桂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
[10] 论苏轼与宋人的咏物词[J]. 吴帆.文学遗产,2000(03)
[11] 《容斋随笔》的民俗材料研究[D]. 陈兵.江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