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播报
编辑
喜娘习俗,原先为个人行为,后因受社会欢迎,从清末以来在福州闽侯地区形成一种风气,并流行开来。其中部分有影响者,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给自己的后代,甚至收徒传艺,使之成为一种社会职业。
20世纪50年代起,喜娘习俗一度中断。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得以恢复。 [1]
民俗内容播报
编辑
喜娘习俗是福州地区婚俗中的一种传统礼仪习俗。主持这一仪式的司仪多为中年女姓,民间俗称“喜娘”。喜娘在婚嫁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历史渊源播报编辑喜娘习俗习俗及传承,除议婚之初的纳采、问名、纳吉(又称过文定)、纳征(又称过大礼)、请期(又称乞日)、亲迎(或迎亲)等“六礼”过程之外,还参与传统婚礼流程中的布置喜堂、迎娶新娘、登门接亲、新娘进门、捧进斗灯、喜童滚床、拜堂成亲、拜见仪式、十碗礼仪、添丁开桶、大摆喜宴、洞房花烛等环节,直至大婚礼成。 [1]
流行地区播报
编辑
福州市闽侯县喜娘习俗主要集中在上街、竹岐等乡镇,并辐射到宁德市等地。其中以闽侯县上街镇的“陈氏三姐妹”较具代表性。福州地区婚庆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式上也因人而异、因地而异。 [1]
传承保护播报
编辑
传承状况
“世家喜娘”陈氏,前三代喜娘靠前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自己的后代和徒弟。第四代喜娘陈氏三姐妹总结了家族前三代喜娘的经验后,传承并创新出各自的风格。 [6]
传承人物
“世家喜娘”陈氏家族传承谱系
第一代:谢兰金,陈夏玉的曾外婆,是清朝和民国初年的喜娘。
第二代:林依菊,陈夏玉的外婆,中国和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才做喜娘。
第三代:林贵英中国传统婚礼的风俗,陈夏玉的母亲,1962年开始做喜娘。
第四代:陈氏三姐妹。大姐陈夏玉从1993年起从事喜娘工作,沉稳大方多妙语中国传统婚礼的风俗,属时尚型喜娘;二姐陈秀珍,从2000年起从事喜娘工作,敬业守信,心细如发,属传统型喜娘;三妹陈秀兰,从2003年起从事喜娘工作历史渊源播报编辑喜娘习俗习俗及传承,不仅普通话说得好,而且还会外语,喜创新爱钻研,属文艺型喜娘。
第五代:宋凌岚,1988年出生,林贵英的外孙媳妇;林群,喜娘林依菊的孙女。 [6]
代表性传承人物
陈夏玉,女,1966年6月生,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婚俗(喜娘习俗)”第四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
保护措施
2017年2月5日上午,在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文化活动中心,福建非遗项目喜娘习俗首次开班。 [5]
社会影响播报
编辑
荣誉表彰
2017年中国传统婚礼的风俗,闽侯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喜娘文化之乡”。 [3]
主要活动
2018年8月17日下午,福建民俗博物馆举办的“星汉璀璨映民俗•七夕同庆鹊桥情”主题活动拉开帷幕。福建民俗博物馆邀请到四位喜娘为新人主持拜堂仪式并喝彩祝福。 [7]
2019年5月17日,第四届中华喜娘大赛在闽侯万家广场开赛,大赛旨在从传统喝诗、才艺表演、民俗文化、体态礼仪、临场应变等方面展示中华喜娘文化,为中华传统婚俗注入新风尚。赛程分为海选、训练营、复赛、复活赛、总决赛五个阶段,总决赛于当年9月举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