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0打开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战争一、汉字文化圈
历史上汉字文化圈,其中日本是墨家、兵家的传人;兼评儒家的缺失
慢聊的历史
2022-08-05 11:19·广东
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战争
一、汉字文化圈
历史上的汉字文化圈四国: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其中:中国、朝鲜、越南是儒家的传人,日本是墨家、兵家的传人。
当年周王国八百年,其中的春秋战国阶段,政治上诸侯并立,思想上百家争鸣。百家之中,儒家、墨家、道家、兵家、法家,影响最大。
当然,日本不是继承了墨家思想的全部,而是继承了其中的一部分。
《汉书·艺文志》记载的九流十家,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杂家、纵横家、阴阳家、小说家。其它则包括:兵家、医家、方技家。
墨家,据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墨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右派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说明了墨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辉煌。
秦帝国是法家的传人,而高吕文景的汉帝国,是道家黄老思想的传人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实行无为而治。
但是,自汉武帝开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墨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道家思想则退出朝堂,退居民间,不再重要。
汉武帝以后的中国,两千余年,毫无疑问是儒家的传人,连带着朝鲜、越南,也都成为儒家的传人。
二、墨家思想
先不管日本继承了墨家的哪些部分,先从总体上来看看墨家思想整体是怎样的。墨家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一心为天下公义,不求私利;追求人人平等,不像儒家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墨家思想的成员拥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他们能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维护公理与道义,为人正直,节俭奉公。
墨家创始人为墨翟(DI,二声)。有考证说,墨子是商王国诸侯孤竹国的后裔,孤竹国位于今河北东部、辽宁西部,其君主家族为墨胎氏,与商王家族是同族,皆为子姓,同为东夷。商王国中期,孤竹国强盛,国土西到河北,东到朝鲜。商王国灭亡后,孤竹国也随之衰落,周王国的春秋时期,齐桓公讨伐山戎,灭孤竹国,其土并入燕国。
一部分孤竹国遗民,流亡到与其同宗的宋国,墨翟即出生于宋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也就是说,墨子的活动时间,在春秋晚期,在孔子之后。
墨子先后居住于宋国、楚国。《淮南子》称,墨子早年前往鲁国,师从儒家,后来反感于儒家的繁文缛节与好逸恶劳,反感于儒家费财耗时的丧礼、以及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遂背离儒家,自创门派。
墨翟背周道而用夏、殷之政,强调要学习大禹俭朴刻苦的精神,恢复殷人质朴实在的传统,否定儒家的“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从而创立墨家。墨子广收门徒,弟子达数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子
《墨子》是宣扬墨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其思想体系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等领域,先秦的科技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墨家经典著作《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墨家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
首先,墨家思想是对殷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殷人是以质朴著称的民族,注重实际效果,不喜欢搞形式主义,墨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节用、节葬、非乐等思想。
2、墨家尚贤,崇尚才干与能力,这也是殷商文化的重要特征。
3、殷人重视工商业和严刑法治的传统也被墨家沿袭。
4、墨家的鬼神观念与殷商的鬼神观念很接近,墨家认为,鬼神是存在的,可以赏善罚恶,如果人们深信鬼神的存在,并相信鬼神对人的赏罚,就可以改善人的行为。
5、墨家的“无父”。传统上儒家对墨家的批判是说墨家“无君无父”,其实这个观念也是来自殷商,在殷商时期,存在“一子多父制”和“一子多母制”,不辨血缘关系之亲疏,是一种母系社会的残余,殷商时期,女性地位很高,也是因为殷商具有母系社会的残余。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分庭抗礼,儒家推崇周礼,而墨家则继承殷商文化。周人和殷人的一个根本差异是:周人是严密的君权父权宗法社会,而殷商则有着不小的母系社会残余。周武王伐纣时说过,殷人“惟妇言之用”,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是三军统帅,屡立战功,后母戊鼎就是纪念她的,可以看出商王国的女性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作为母权向父权的过渡时期,殷商存在着“一子多父制”和“一子多母制”,不辨血缘关系之亲疏,是性别平等、家庭纽带松散的社会。继承并发展殷商文化的墨家,也追求这种平等,墨家的“无父”,是对周礼男权宗法社会的否定。儒家思想,处处是对男女的分化、甚至是对女性的矮化,这种性别歧视有助于维护王权专制,后来被统治阶级所青睐。女性必须服从父亲、丈夫甚至儿子,这是儒家宣扬的妇德之一。
儒家的孝亲观,等级森严,亲疏分明,儒家对于君父的忠孝,达到了无条件的狂热程度;而墨家则认为,爱的对象,不应仅仅限於自己的父母,也不仅仅限于君主,而是要爱民利众,墨家认为,应该平等地爱所有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墨家“无父”。
自己可以做到爱别人,那么,如何让别人也来爱自己呢?关于这一点,墨家也提出了具体办法,即“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後他人才能“报人以爱利吾亲也”,先施而后求报。 (《墨子.兼爱》)。
以上所说,为墨家对殷商文化的继承。
然后,墨家不只是继承,还大大地进行了发展与创新。
墨家思想,包括哲学思想和认识论、以及科学技术、侠义精神、军事防务等方面。
天志。墨子强调“天志”,作为社会公义的终极保证,墨家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天的子民,“皆天臣”。墨子将天意作为普遍性原则,以天志作为评判标准,具备普世价值,墨子认为,“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一国之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天志,就是天下公义,墨家为了天下公义,可以做到大义灭亲。墨家秉持如此高尚的理念,舍生取义,为了天下大义而牺牲,真正做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公义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家具有锄强扶弱的侠义思想。
兼爱。墨子的“兼爱”,是一种平等的爱,不论血缘关系之亲疏远近,墨子提出兼爱是因为他觉得,天下之所以动乱,是因为大国不爱小国,家和家之间不相爱广东0打开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战争一、汉字文化圈,父母不爱子女,兄弟不相爱,然后才会互相偷窃和攻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墨子才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
墨家的“兼爱”不同于儒家的“仁爱”。儒家的“仁爱”是基于“礼乐”制度,礼乐是周王国的宗法等级制度,儒家的仁爱是有差别的,基于血缘关系和宗族,有亲疏之别,有薄厚之差。
而墨家的“兼爱”讲平等,爱别人的身体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爱自己的同时也要爱别人,“己在所爱,爱加于己”,如果把别人家当做自己的家,那就没有人会偷窃,如果爱别人的父母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那就不会做出伤害别人家庭的事情,天下也就没有战争、没有犯罪了。
墨家在提倡“兼爱”的同时,也不忽视个体自身的幸福,《墨子·大取》中说“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爱加于己;伦列之爱己,爱人也。”,认为,爱别人的同时,也要爱自己。
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君臣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是说,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奖善罚恶。墨子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非命。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所谓“天命”,主张“非命”,认为寿夭,贫富和天下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墨子看到这种消极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人性。墨子认为,人刚出生时就像无色的丝线,善恶等性格都是在后天的环境中染上的,墨子的学生告子继承了这种思想,提出了“食色,性也”、“性,犹湍水也”、“人性无善恶”的观点。
名与实的关系,注重实践。墨子第一个把名、实关系当作哲学范畴提出,认为纠緾概念难以分清是非,只有考虑客观实际效果,才能判断是非,提出立论要有本(根据)、有原(证明)、有用。
胡适说:“墨家论知识,注重经验,注重推论,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是墨学的贡献。”
概言之,墨家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
墨子经常批评儒家学者答非所问,流于空泛,不切实际。《墨子·公孟》记载,墨子问儒者,“何以为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答曰:“乐以为乐也”。墨子批评道:“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
参加劳动,吃苦耐劳。墨家短衣草鞋,脚踏实地,参加劳动,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切实地为经济建设出力。
组织纪律。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令行禁止。
侠义精神。墨者有侠客的精神,正如《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游侠那样,可能行为并不符合正义,但是说话算话,讲信用,答应人家要办的事就必须办到。而且行动果断,不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
战国至汉初,侠客有不同的群体,墨者是侠客的一种,
实战与科技。墨家作为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思想流派,不作恶,站在弱者一边,扶弱锄强,这是非常高尚的。而非攻的愿景也促使墨家必须要研究守城的具体方法,制造防守器械,防止大国侵略小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墨家逐渐掌握了光学,力学,数学,器械制造上的知识和技术。
墨子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贡献。《墨经》精到地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动”与“止”的定义。关于杠杆原理,亦提出了“重”、“权”(力)、“称头”(重臂)、“称尾”(力臂)等概念。《墨经》中提出了“端”、“尺”、“区”、“穴”等概念,大致相当于近代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在当时就知道了光的直线传播。他也提出了“原子论”的雏形,关于“端”的论述,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间的,是物体不可再细分的最小单元。
三、日本继承了一部分墨家思想
到了战国后期,墨家分化为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称为“墨辨”;另一支则转化为侠客组织,称为“墨侠”。
日本继承了墨家的侠客组织这一支。墨家被视为中国最早的结社组织,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其领袖称为“鉅子”或“巨子”,墨家的成员都自称为“墨者”,所谓“墨子之门多勇士”。“巨子”由上代指定,代代相传,在团体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墨子服役者数百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广东0打开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战争一、汉字文化圈,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以裘褐为衣,以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还踵”,意思是决不后退。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纪律严明,“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据《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巨子腹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墨家对他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墨子说,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墨家组织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侠客
韩非子说,墨子去世后,墨家分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战国后期,墨家已分为秦墨、齐墨、楚墨三个流派,此时,墨学的影响甚至一度在庄孔之上。
墨家在战国时期高度发展的主因,在于墨家弟子擅长守城战,是能实际投入战场作战的思想流派,比起虚无飘渺、缓不济急的道家、儒家哲学思想,各国君王对得到墨家的守城援军更为迫不及待。墨子的”非攻“,并不是一概反对战争,墨子反对不义之战,但是,对于自卫战争,墨子认为是必须的,因此,墨家善于守城战。墨子曾与鲁国大将公输班进行了攻防演习,将其击败,打消了他为楚国进行不义之战进攻宋国的企图。
墨子去世后,墨家弟子“充满天下”、“不可胜数”,故战国时期虽有诸子百家,但“儒墨显学”则是百家之首。
一般都将秦国转弱为强归功于商鞅变法,也有人认为,秦国发出“求贤令”,墨者入秦者众,秦墨为秦国富国强兵做出了很大贡献,秦国在进攻六国时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秦墨制造了无数攻城器械,秦军得以摧城拔寨,所向披靡。秦帝国建立后,兼并战争结束,秦始皇以法家一统天下,实行专制统治,开始消灭具有锄强扶弱侠义思想和社会平等思想的墨家思想,秦墨这才退出历史舞台,此后一部分秦墨沦为工匠。
法家的秦帝国被推翻后,项羽建立西楚王国,统领十八路诸侯,后来,其中的汉王国造反,掀起楚汉战争,最后,汉灭楚,汉王国升级为汉帝国,并平灭其它各国。齐王田横,是齐墨信徒,田横不肯臣服于汉,率五百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乘船赴洛,在距洛阳三十里地的偃师首阳山自杀。海岛五百部属闻讯,亦全部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横离开海岛
汉帝国初期,墨家的一部分,转化为游侠,而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加强专制统治之后,墨家在中华完全灭绝。
齐墨余部,自山东半岛出发,途径朝鲜半岛南部,来到日本列岛,将齐墨思想,传到了日本。当时的日本,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先进文化的传入,使得他们开始有了思想与风格。
后来,开化了的日本人,又产生了本土宗教神道教。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一部分来自墨家,一部分来自本土宗教神道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士道
经过日本武士道精神洗脑的人,他们都很节俭,却可以为了国家散尽家财,节俭奉公,这些思想其实一开始都源自于古代的墨家。
墨家敬畏鬼神的存在,日本也敬畏鬼神的存在,但是儒家并不相信鬼神,而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四、兵家思想
兵家,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研究如何用兵打仗的战略战术问题。春秋战国之后,那些通晓军事的将帅、学者也往往称为“兵家”。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兵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侧重于军事思想、战略策略;
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兵阴阳类,以阴阳五行论兵,且杂以鬼神助战之说;兵技巧类,以兵器和技巧为主要内容。
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孙武、吴起、孙膑、尉(YU, 四声)缭、田穰苴、白起等。兵家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齐太公吕尚。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武
兵家思想在东亚有重大深远影响,在日本,称为兵学,日本有不少专门研究兵学的“兵学者”。著名的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在日语中就是海军“兵学”校,是研究兵学的学校。
兵家思想对于现代的商场商战,以及政治都有影响。
兵家的重要著作:吕尚《太公六韬》、孙子《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吴起《吴子兵法》、田穰苴《司马法》、尉缭《尉缭子》。
兵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在中华,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其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兵家是为了研究并掌握战争规律,寻找取胜之道。
十八世纪以后,《孙子》陆续有了英、法、德、捷、俄、芬等译本。它不仅受到了军事界的重视,而且渐渐受到了国外管理界的重视。至本世纪,日、美等国管理学者研究《孙子》者日多,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日本的许多大公司都把《孙子》作为培训企业经理人员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必读教材。八十年代以来,日、美学者多次来华作关于孙子兵法管理思想的学术交流。
兵家四圣指的是哪四位,有九种不同的说法 ,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兵祖吕尚、兵圣孙武、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孙武来自齐国,为吴国大将,他在齐国的子孙,包括孙膑,在吴国的子孙,则包括三国时东吴的孙坚、孙策、孙权。因此,因为深受孙武兵家思想影响,春秋战国的吴国和三国的东吴,都很能打仗。
五、日本继承了兵家思想
东吴灭亡后,不少军民不愿接受魏晋的统治,纷纷出逃,逃到了日本的本州岛。
日本,自东汉时期开始建立政权,因为日本小矮人多,因此其国称为倭国。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记载,在三国时期,日本的主要政权是邪马台国,由女王卑弥呼进行统治。
东吴人的到来,改进了日本的原始部落式的服装,因此,改进后的日本服装称为吴服,直到十二世纪的幕府时代才改称和服。和服裁缝一直称为“吴服师”,直到二十世纪大政时代才改称“和裁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年间的吴服广告
先进文化的到来,使得倭人进一步开化,在本州岛中部,出现了大和国,君主称为大王,此后逐步扩张,于七世纪、亦即唐高宗时期,升级为日本帝国,君主升级为天皇。佛教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经朝鲜半岛南部传入日本,日本遂产生本土的神道教与之抗衡,天皇出现后,成为神道教的最高领袖。
日本的不断开化,是因为,东吴人不只带去了服装,更主要的是,带去了兵家思想。吴国与东吴,受孙武影响,一直颇为善战,深得兵家思想精华,东吴灭亡后,兵家思想传到日本,从根本上改造了日本。
日本成为墨家和兵家的传人。
儒家的南宋,亡于蒙古;而兵家加墨家的日本武士,击败了蒙古入侵。
儒家思想登峰造极的明,亡于满清,更是说明,虽然儒家思想有忠君爱国的一面,精神上还是可以支撑一阵子的,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抗敌斗争中的实战能力太差,明末抗清战争,非传统儒家思想但是很能打、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袁崇焕、熊廷弼等战将,都被儒家系统的皇帝给除掉了,剩下的“儒将”,在面对满清入侵和李自成张献忠时,束手无策,最后全国沦亡。
兵家思想中的《孙子兵法》,在与中国的明后期同时期的日本战国时代,大行其道,武将武田信玄是孙子的崇拜者,他非常赞赏《孙子·军争》中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的作战艺术,并且把“风林火山”这句话写在他的军旗上,因此他的部队被称为“风林火山”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田信玄的骑兵部队
东吴人最早登陆日本的地方,称为吴浦。吴浦是天然良港,继承了东吴水军的传统,在那里建立了水军部队。明治维新后,建立联合舰队,在吴浦建立吴市,修建了当时日本最大军港吴港,成为联合舰队的主要基地。吴市成为日本造船、钢铁、机械的发展中心,世界上最大的“大和”号主力战斗舰就是于此建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吴市一度成为全日本十大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仍为海上自卫队之重要据点,现设有吴基地,为海上自卫队五大基地之一。
日本对于兵学的继承,在二十世纪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不少研究兵学的兵学家,为日本海军培养将校的著名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就是专门以兵学进行教学的。六十年代的著名影片《啊海军》,对此有生动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田岛海军兵学校
二战末期,1945年7月,作为对偷袭珍珠港的报复,美国海军航空兵部队发动了著名的“吴港空袭”,对日本帝国海军最后残存的舰艇进行狂轰滥炸,将其基本完全摧毁。
当时,因为燃料严重不足,所有残余的日本军舰,都不能移动了,停在联合舰队的主要基地吴港,作为炮台使用,但是,为了报复偷袭珍珠港, 美海军第三舰队的航空兵部队,在七月的24日、25日、28日,三次空袭吴港,将停在军港里的日本最后残存的军舰摧毁殆尽。
所谓百家,是指各种思想潮流,兵家在日本,得到了传承,而兵家在中国,自汉武帝以后,时起时伏,唐时期还有李靖等继承了兵家思想,而自北宋开始,将领成为专制工具,已经不再有独立思想,因此,工具而已,谈不上家了,兵家消失,至于明清,黑暗专制达到顶峰,更是不再有光明。
二十世纪时,兵家在中国复兴。
六、墨家、兵家在二十世纪
南宋抗元战争,是儒家对阵游牧民族,儒家善于守成,但不善战,因此失败。
抗日战争,是儒家对阵兵家、墨家的日本,实在是艰难异常,如果不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侵华日军的主力纷纷调往太平洋战场,战争最后的结局,还真很难说。
太平洋战争中,墨家加兵家的日本,对阵美国,在武器、能源全面落后的情况下,仍然使美国取胜很艰难,最后美国必须投放两颗原子弹,才能结束战争。二战结束时,日本几乎亡国,但日本的顽抗,为以后时机来临时的咸鱼翻生,创造了条件。
二十世纪的兵家战胜儒家,以及兵家与美国战成平手,还有其他例子,此处不再赘述。
兵家与儒家,精神气质完全不同,兵家战胜儒家,一定是必然的。
儒家思想有两面性,儒家善于守成,在和平时期还是可以发挥较好作用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讲究秩序,比较靠谱,但是,其缺陷与危害、以及腐朽性,也是很明显的,儒家对中国两千年的发展,有好的一面,但负面影响也是不少的,儒家思想强调礼教,扼杀人性,禁锢人们思想进步,偏于保守、教条、陈腐,缺乏改进的革命性,缺乏进取精神,因此,在二十世纪,不少人士看清了儒家对中国的危害,五四运动的青年们,痛感于中国的贫弱,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就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鲁迅也是反对儒家思想的;而后来的WG,也是一次对儒家思想的清算。
写作本文的参考书籍:《墨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