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孔子深知佛为圣,不化而自行

在道家的重要典籍《列子》中,提到了孔子的一段话:“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动容有间,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孔子说有位“西方圣人”,他能“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在我们今天的语境之内,如果谈到“西方圣人”,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这样两个人: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和位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佛祖释迦牟尼。

对于苏格拉底,我们可以首先排除,因为孔子去世9年后,苏格拉底才出生,孔子是不可能谈论他的。

而对于释迦牟尼,从时间上讲,他们还是有可能产生交集的。唐代的道宣和尚就认为:“孔子深知佛为大圣!”

那么,当年的孔子有没有可能知道万里之外还有一位大思想家释迦牟尼,并与他隔空神交呢?

《列子》留下的历史疑案

《列子》又名《冲虚经》,相传为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列御寇所著。在其《仲尼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孔子动容有间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

孔子提到,在西方住着这样一位圣人,他能够“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以致于民众都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他。

列子典故_列子经典_《列子》著名故事

《列子》

连孔子都要顶礼膜拜,可见此人之有文化。那么,这个人会不会就是普度众生的释迦牟尼?我们还要先从《列子》这本书上找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无数的经典著作,不过,正因为历史久远,也产生了这样一种遗憾,那就是:许多我们今日所见的经典作品,由于时代久远,在历史中可能已被人篡改或删改,失去了本来面目。《列子》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是否跟当年的原本一样,至今仍然是一桩悬案。

比如,明朝人姚际恒就认为,《列子》是一部伪书南怀瑾老师:孔子深知佛为圣,不化而自行,其原著已经散失,后世所能见到的版本是由晋朝人拼凑而成的。近代一些史学家,如章炳麟、梁启超等也都赞同这一观点。季羡林先生认为:其纂写完成的时间一定不会早于太康六年(285年)。

列子典故_《列子》著名故事_列子经典

如果《列子》真是晋朝的一本书,那么,这里提到的圣人,就有可能是释迦牟尼了。

佛教由天竺(古代印度)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东汉初年(67年白马驮经)。天竺位于中国的西方,所以人们将这块佛的居住地称之为西天、西方极乐等等,佛的经书则被称为西经,佛即西方的圣人。

孔子与佛祖可能产生交集吗?

关于孔子的出生日,现在有一些争议,但主流说法认为,他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前551年),去世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享年73岁。

《列子》著名故事_列子经典_列子典故

乔达摩·悉达多

列子经典_《列子》著名故事_列子典故

而古印度由于没有记史的传统,这就使得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份具体不可考,只能根据一些佛经中的记载推断,现在主流的说法有二种:周灵王九年(前563年)到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年),或者周敬王四十年(前480年)到周安王二年(前400年),享年80岁。

按照第一种说法,释迦牟尼与孔子的人生几乎是可以重合的,而按照第二种说法,释迦牟尼出生在孔子去世前一年,二人无法产生交集。

如果我们采信第一种说法,即释迦牟尼出生于周灵王九年(前563年),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年),他的思想有可能传播到当时的中国吗?

按照佛家的说法,释迦牟尼在29岁这年决定出家修道,在苦行林中修行6年以后(大约前528年),他终于大彻大悟,成为佛陀。随后,他又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以摩揭陀、憍萨罗、拔沙三国为中心开始度化众生,并曾在祇园精舍说法25年。

列子典故_《列子》著名故事_列子经典

孔丘

释迦牟尼年近40岁时才创立佛教,虽然他用毕生精力专心在天竺传教,但以当时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以及落后技术条件、交通条件列子经典,还有中印双方在语言、文化上的隔阂,孔子是很难在有生之年(前479年之前)听说这一来自万里之遥的异国思想的。

“不治而不乱”不是佛家观点

要证明孔子口中的“西方圣人”不是释迦牟尼,还可以从这句评语入手:“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很显然,从语义上看,这是一种“出世”的观点,讲究“不治”、“不言”、“不化”,而这恰恰与佛家的“入世”观点是相反的。

佛家讲究“化众生”,“一切修行不能离开世间”、“一切菩萨必然入世、度生”。而说到这种“出世”,恰好与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是一致的,老子就讲究“无为而治”,比如“无为而无不为”、“我无为列子经典,而民自化。”

如果把老子以上这些观点和孔子的评语“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合在一起,是不是觉得更搭配呢?而且,《列子》的作者,本来就是道家学派的人物,他们更应该去宣传本学派的精神。

列子经典_列子典故_《列子》著名故事

列子典故_列子经典_《列子》著名故事

李耳

那么,孔子口中的“西方圣者”,是不是老子呢?

谁才是“西方圣者”?

老子是楚国人,按说不应该出自“西方”,而是位于鲁国的南方。不过,因为老子常年担任周王室的“柱下史”,所以,在春秋的语境之内,东方诸国人称呼周人,就是“西方之人”,比如《诗经》中有“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庄子》中“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都是指的周人,而不是天竺人。

而在孔子的心目中,老子也是一位享有崇高地位的圣人。孔子曾经专程到周向老子问礼,离开周时南怀瑾老师:孔子深知佛为圣,不化而自行,弟子们问孔子对老子如何评价。孔子的回答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将老子视为天上的龙,而不是人间的凡夫俗子,这样的评价难道还不够资格称为圣人吗?

所以,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列子》中记载的这位“西方圣者”列子经典,就应该是老子而不是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