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历任皇帝王政时代古罗马人公社实行军事民主制

罗马帝国历任皇帝年表

1AD 屋大维〈奥古斯督〉

14-37 提比留〈 I b.〉

37-41 该犹(Gaius )

54-68 尼罗〈Nero〉

68 迦尔巴(Galba)

69 鄂图(Otho)

69 维特利()

69-79 卫斯帕西()

79-81 提多(Titus)

81-96 多米田()

96-98 尼法(Nerva)

98-116 图拉真()

117-138 哈德良()

罗马帝国历史简介_罗马帝国历史书_罗马帝国历史

138-161 安东尼比约( Pius)

161-180 马可奥热流( )

180-192 科莫多()

193-211 瑟佛伦( )

212-217 吉达(Geta)拉戈拉()

218-222 赫利奥加巴卢斯()

222-235 亚力山大( )

236-238 马克西姆()

249-251 德修()

251-253 高卢士()

253-260 瓦勒尼()

260-268 加列奴()

268-270 革老丢二世( II)

270-275 奥理良()

罗马帝国历史简介_罗马帝国历史书_罗马帝国历史

276-282 奥热流( )

284-305 戴克理先()

306-312 马克森提()

312 君士坦丁大帝

罗马帝国简史

王政时代

古罗马氏族制度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代,约当公元前8世纪中叶至6世纪末叶,因传说此时相继有七个「王」(rex)执政,故名。王政时代,是罗马的父系氏族制时代,据说当时罗马有三百个氏族,每十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库里亚--),十个胞族组成一个部落,共三个部落,三个部落构成罗马人公社整体。王政时代的罗马人公社实行军事民主制,管理机构有三:一是元老院,由三百个氏族长组成,有权处理公共事务、批准和否决人民大会的决议。二是人民大会,由武装的成年男子参加,每个库里亚有一票表决权,大会通过或否决一切法律,选举高级公职人员,其中包括对「王」的选举。三是「王」,由人民大会选出,是军事首长,同时又是最高祭司和审判官,但尚无真正国王的权力。王政时代已出现阶级分化,有些父家长家族富裕起来,上升为氏族贵族,有的氏族成员贫困而成为「被保护人」,受贵族的剥削和奴役。另外出现平民,他们是被征服者及外来的移民,人身自由,但不属于罗马氏族成员,没有氏族权利,无权分级公地,不能参加人民大会,许多平民租佃贵族的土地,有的因借债而沦为奴隶。王政时代的奴隶主要从事家内劳动,数量不多。贵族、被保护人、平民和奴隶构成王政时代阶级对立关系的萌芽形式。由此可见,王政时代氏族制已趋于解体,阶级社会正在形成。史学界一般认为,王政时代后期,罗马处于伊特拉斯坎人统治之下,公元前6世纪末,发生塞维‧图里阿改革,改革使氏族制遭受破坏,王政时代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塔克文是个暴君,到公元前510年(或前509)被黜,王政时代结束,伊特拉斯坎统治被解除,罗马共和国建立起来。

罗马帝国历史_罗马帝国历史简介_罗马帝国历史书

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1世纪末古罗马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国家。罗马王政时代末期,出现塞维‧图里阿改革,随之罗马进入阶级社会,形成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具有明显的贵族专政性质。共和国的最高行政权由执政官掌握,执政官有二名,从贵族中选出,任期一年,平时有行政、司法权,战时指挥军队,但因是二人掌权,互相牵制,故权力不大。共和国真政掌权的是元老院,由少数贵族和卸任的执政官组成,先是十人,后增至三十人,决定国内外一切重大问题。此外,共和国有百人团会议,是全体成年男子参加的人民大会,形式上是最高的立法机关,但实际受元老院控制,会议表决经元老院批审过的议案,没有讨论权,表决时是第一等级富有者占优势,因此百人团会议也反映了贵族专政。罗马共和国的阶级结构十分复杂,有贵族、被保护人、平民和奴隶。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非常突出,平民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斗争,直到公元前3世纪初,斗争才告结束,斗争结果,平民取得一些胜利,但真正获利的是平民上层,平民上层与旧贵族融为一体,形成新贵族,而广大平民下层仍受压制罗马帝国历史,因此罗马国家仍然是贵族共和国。自公元前5世纪起罗马帝国历任皇帝王政时代古罗马人公社实行军事民主制,罗马便不断向外扩张,经过两个世纪的对外侵略,罗马征服了全部意大利,控制了西部地中海,并占领东部地中海的一些国家,使罗马共和国由台伯河畔的小城邦而成为地中海上的霸国。

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的经济发生巨大变化。首先是土地集中,形成许多奴隶主大农庄,与此同时,农民纷纷破产,使城邦经济基础被削弱;其次是奴隶制的发展,战俘奴隶大量流入罗马,奴隶被广泛使用在生产领域,奴隶受都残酷的压榨,因而引起奴隶的反抗斗争,第三,罗马的商业高利贷业也发展起来,出现一个靠经商发财的新兴阶级--骑士,骑士在政治上无权,故往往同下层平民一起与当权贵族进行斗争。从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起,罗马共和国的各种逐渐暴露出来,相继出现严重的社会斗争。公元前137-132年,发生第一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公元前133-123年,发生以农民土地运动为中心的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4-101年,发生第二次西西里奴隶大起义;公元前73-71年,爆发斯巴达克起义。这些起义和斗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阶级,动摇了奴隶制城邦的经济基础。在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代表罗马城邦贵族奴隶主利益的共和政体,已不再适应全题罗马霸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因而发生了从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出现许多政治野心家,他们发动长时期的争夺权势的内战。公元前60年,由庞贝()、西泽()、克拉苏()三人结成政治同盟,实行集体独裁,史称「前三头政治同盟」,后来,西泽战败其它两个对手,实行个人独裁,不久,西泽被其政敌刺杀,前三头同盟结束。西泽独裁实为罗马共和国灭亡的先声。公元前43年,又出现屋大维()、安东尼()、雷比达()三人结成的「后三头政治同盟」。公元前30年,屋大维除掉其它二人而成为独裁者,至此,军事独裁的君主专制政权终于在罗马建起,罗马共和国最后灭亡,罗马帝国时代开始。

罗马帝国

公元前30年至公元476年的古罗马奴隶制君主专制国家。公元前2至1世纪,罗马共和国发生危机,经过一个世纪的内战,共和国最后崩溃,建立起军事独裁的专制帝国。公元前30年,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蒲林斯制--),标志罗马帝国的开始。罗马帝国时代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罗马帝国、3世纪危机时期、后期罗马帝国。(一)前期罗马帝国(公元前30年至公元193年):包括奥古斯都元首统治(公元前30至公元14年)、克劳狄王朝(公元14至68)、夫拉维王朝(公元69至96)、安东尼王朝(公元96至192)。前期帝国时代,罗马社会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隶农的盛行使奴隶制生产关系得到局部改造,因而使经济有所发展。此时帝国疆界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至西班牙、不列颠、南达北非、北至多瑙河、莱茵河。3世纪危机时期(193至284):包括塞维鲁王朝(193至235)及其后的分裂时期。此时期帝国危机充份暴露,表现在经济方面,农业与手工业衰落,商业和城市经济萧条;政治方面,统治阶级内讧,人民发动起义,外族入惨。基督教迅速发展,反映危机深入思想领域。(三)后期帝国时代(284至476):是帝国由危机走向灭亡的时代。此时罗马帝国由元首制(蒲林斯制)转为多米那制(--君主),即以公开的君主制代替元首制。

戴克里先(Gaius ,约243至313)和君士坦丁( ,约280至337)统治时期,皇帝权力加强,两人都进行挽救奴隶制危机的改革,但奴隶制危机日益加深,人民起义遍及全国。。395年,皇帝狄奥多西(,346至395)死后罗马帝国历史,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份,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首都罗马帝国历史,东罗马帝国以拜占廷为首都。公元4世纪以后,日耳曼人大举进攻罗马,国内人民起义浪潮更加高涨。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领导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城内起义奴隶为西哥特人打开城门,西哥特人攻入罗马城,掠夺而去,随后日耳曼人在罗马境内相继建立许多王国,与此同时,以奴隶为核心的人民革命运动到处发生,西罗马帝国处于灭亡前夕。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 ),西罗马帝国遂亡,从此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东罗马帝国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存在到1453年。

东罗马帝国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份,其东半部称东罗马帝国,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廷旧址,故亦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廷帝国或拜占廷。中国古时称之为拂菻或大秦。4世纪初,罗马帝国危机,旧都罗马渐失其政治中心作用。皇帝君士坦丁()于330年将首都迁往经济发达的东方,以博斯普鲁斯沿岸的拜占廷为新都,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东、西帝国走向分裂。395年,皇帝狄奥西一世( I)逝世,东、西两帝国正式分裂,此为东罗马帝国独立存在之始。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心在巴尔干半岛,其疆域还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外高加索的一部份。该帝国奴隶制危的影响甚微,城市日趋繁荣,首都君士坦丁堡地理位置优越,扼黑海出海口,又兼欧、亚陆地之桥梁,为中世纪东西交通要道,全世界船只云集于此,马克思称之为「沟通东西方的金桥」。亚历山大里亚()安提拉()等大城市,亦堪称工商业发达的经济中心。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527至566),实行一系列反动政策,对内编纂法典,加强统治;对外进行武力征服,占领了北非、意大利等地,以重建罗马帝国,恢复奴隶制度。

但此时奴隶制在西方已不合时宜,其倒行逆施终于破产,西方领地逐渐丧失。7世纪初,阿拉伯人兴起,东罗马帝国先后丧失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北非及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帝国版图大为缩小,面临崩溃。7至12世纪是拜占廷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其封建为帝国早期的封建因素和斯拉夫人农村公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11世纪末封建关系最终确立,大贵族独立性增强,寻至封建分裂倾向的加剧。12世纪末帝国日趋衰弱,外族入侵,领土日蹙。1204年4月,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对该城进行空前野蛮的洗劫,著名建筑物和古代珍品横遭破坏,西欧侵略者在此建立拉丁帝国,东罗马帝国虽在1261年复国,但领土更小。国势日衰。14世纪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货币地租盛行,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出现,由于帝国的反东统治和外族入侵,阻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14世纪末,工商业开始衰落,封建剥削沉重罗马帝国历任皇帝王政时代古罗马人公社实行军事民主制,城市人民不断起义反抗。在帝国岌岌可危之时,土耳其人不断向帝国进攻,1453年4月,土耳其人以二十万大军和三百艘战船围攻君士坦丁堡,人民英勇抗战,激战五十六天,总因众寡悬殊,君士坦丁堡被攻陷。不久土耳其苏丹在此建都,并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1461年又征服东罗马的全部领土,帝国最后灭亡。其苏丹在此建都,并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1461年又征服东罗马的全部领土,帝国最后灭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