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四大楷书的概念,单就说四家合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不太好考证这个问题。(期待有识之士详加考证)但从元以后各大书法家取法源流上看沈度及台阁体书法,赵孟頫的影子是超过欧阳询,这个说法的形成不会在元朝。赵孟頫一直是以王羲之为超越目标的,虽然他对欧柳颜也有比较高的评价楷书是怎样的,但却不是他超越的目标。因此赵孟頫不太可能为了炒作将自己挤到三家之末。
明朝学欧体的其实真没几个人,或许台阁体之祖沈度取法过欧体,但我们今天看沈度及台阁体书法,赵孟頫的影子是超过欧阳询的。文征明也学过欧阳询,文征明大楷不多见,小楷精美绝伦楷书是怎样的,但欧体的影子并不多。董其昌楷书是学颜真卿的。王宠、张瑞图、黄道周楷书是学钟繇的。王铎主要成就在行草,楷书不怎么样,但学过柳体,傅山主要学颜。也就是说,我们所熟知的明代清初书法家基本上都不是学欧体出身的沈度及台阁体书法,赵孟頫的影子是超过欧阳询,那么四家的说法也很难出现在明朝。即便明朝要评出四家楷书是怎样的,焉能没有沈度?那可是有着本朝王羲之的评价。
清朝学欧阳询楷书的比较多了,郑板桥就学过欧体,学过欧体的郑板桥后来却演变成了乱世铺路体的六分半书,也是一个奇迹。
清朝前期康熙乾隆都是很喜欢赵孟頫书法的,这里也包括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成亲王.永瑆,他就是学习赵体书法非常有成就的一个书法家,当然他也学过欧体。也就是从永瑆开始,欧体字在嘉庆以后开始火了起来。道光以后,柳体也开始火。清朝馆阁体书法也是以赵孟頫为基础而发展的,后馆阁体欧颜柳赵合体。因此,在清朝时候,把赵孟頫挤进四家之中还是说得过去。但康乾时期有这个说法不太可能,因为四家书之中有个欧阳询且排在第一位。康乾时期是董赵的天下,也有不少人学颜体,真没欧阳询什么事,如有这个说法那也是赵孟頫排第一位。因此,欧颜柳赵合体在一起的提出应该是晚于清末了,且可以说很有可能是欧阳询或颜真卿粉丝经过权衡提出来的,并引起权威人士注意,这涉及到了某种竞争。毕竟,清朝末年乃至民国时期,那可是魏碑的天下,同时,清末也有几位学颜而成就大家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