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头条创作挑战赛#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建坛筑庙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和都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为有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至今保存着众多的坛庙建筑,时至今日,一直流传着“九坛八庙”的说法。
坛即祭坛,用于祭祀神灵。“九坛”是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社稷坛。
庙为宗庙,是供奉神佛、名人或祖宗神坛的地方。“八庙”有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就是今天的主角。
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祭祀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皇家庙宇。
庙内供奉着三皇五帝和历代开国皇帝、守业皇帝188人牌位,东西配殿供奉历代文臣武将,如伯夷、姜尚、萧何、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79人,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合祀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工程名将的皇家庙宇。
明初,朱元璋在南京初建历代帝王庙,后嘉靖帝于北京再建。嘉靖九年(1530年)始建,嘉靖十一年(1532年)建成。
自建成后,皇家“每岁春、秋仲月,择日致祭”,从明朝嘉靖年间至清末的380年间,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
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是景德崇圣殿,高21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殿内地面铺砖产自苏州御窑金砖,柱子为金丝楠木,均与故宫一样,地位可见一斑。
据明末清初《春明梦余录》记载,历代帝王庙由景德崇圣殿、东西配殿、东西燎炉、祭器库、景德门、神厨、神库、宰牲亭、钟楼、庙前街景德坊、下马牌等组成。现在,庙内主要建筑基本保留完整,且单体建筑类型丰富,囊括了重檐庑殿式、重檐歇山式、单檐歇山式以及硬山式等各种建筑形制。
在民间一直流传这样的顺口溜“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
有桥没有水▼
历代帝王庙坐北向南,门前并列三座石桥#头条创作挑战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但桥下并无河流。
有碑没有驮▼
对历代帝王庙大修时,在大门前竖立了两座“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石碑。此两碑不是由石雕的赑屃驮载,而是立在抱鼓石座上,所以说它是“有碑没有驮”。
有钟没有鼓▼
庭院内东有钟楼,西边相应位置却无鼓楼,因此叫“有钟没有鼓”。
有庙没有佛▼
由于历代帝王庙虽名为庙,却非佛寺,所以说它是“有庙没有佛”。
除了这“四怪”中国坛庙建筑,历代帝王庙还有一怪——庙中庙。
在历代帝王庙的西小院,有座关帝庙,为清朝所建,因为建在历代帝王庙中,因此形成了“庙中庙”的奇特布局。
为什么清代会建这样一所关帝庙呢?有专家认为,关羽被众多皇帝崇为“武圣关帝”,也是官民共奉的保护神。而满族尚武,对关羽更崇拜有加,供奉在东西配殿待遇稍显不足,所以只好单独建庙,供人祭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历代帝王庙设博物馆——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常设展览5个。
“三皇五帝与百家姓”展览,位于神厨内。帝王庙供奉由三皇五帝领衔的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在乾隆时期形成“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祭祀体系,流传数千年的中华姓氏,追根溯源每一个姓氏与三皇五帝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本展览可以在寻根问祖中感受“百姓一家,根在华夏”的家国情怀。
“功在社稷,德协肱股”历代从祀名臣武将展览,位于东、西配殿。
供奉三皇五帝及历代帝王的原状展览,位于C位的景德崇圣殿。
关羽身首魂尊专题展览,位于关帝庙内。
“回望·选择-明清皇帝与历代帝王庙”专题展览,讲述明清皇帝选择入祀帝王,由少到多,最终达到188位,以华夏汉民族帝王为主,也有北方民族帝王及不同民族血统的帝王,旨在“报功观德”,彰显历代帝王之功德传承,而昏庸乱亡之君则拒之门外#头条创作挑战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予祭祀中国坛庙建筑,本展览可一探其回望与选择过程。
徜徉于历代帝王庙博物馆中国坛庙建筑,来自明朝的皇家庙宇让人一窥皇家建筑的华丽风采;而静静伫立的古代先贤,则让人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星河流转,日月更迭,唯有恢弘建筑与璀璨群星诉说永不落幕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