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新:“行距”APP向《收获》在线投稿
老牌文学杂志《收获》日前终于改变了自由来稿的接收方式,现在作者可以通过一个叫做“行距”的APP向《收获》在线投稿。《收获》将利用“行距”这个平台建立所谓的“门审”制度,如果能够进入“小门审”和“大门审”的法眼,就意味着文章将来能够发布在《收获》的电子杂志中,更优秀的作品将会发表在纸质版的《收获》杂志上。
为了和一般的网络文学平台有所区隔,《收获》主编程永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们还是有个门槛,不能什么作品都能上线,不然这和其他的网络平台没什么区别。能够达到《收获》标准的作品我们会储备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我们叫它‘花园’也好,‘园林’也好,这些作品我们会负责帮助他们修改,或是已经达到了标准,我们负责帮他们推荐。”
程永新在今天(5月18日)下午《收获》杂志与“赞赏”IP平台战略合作发布会暨“行距”APP正式上线发布会上说道:“全国的好稿子、好原创作品是不停地往上海跑,像《收获》因为篇幅问题、时间问题、发表问题等等我们放弃了很多好的作品,像前几年徐则臣的《耶路撒冷》,我们拿到的是40多万字,但是我们根本没有篇幅发表这样的作品,我们看完了觉得很有意思,但是也没有办法发表。就是说我们没有那么多篇幅、没有那么多版面发表那么多好作品,我们会放弃很多东西,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看看能否把我们的版面向外延伸。”
相较于之前作者需要把作品打印出来邮寄到《收获》的方式程永新:“行距”APP向《收获》在线投稿,在线投稿将大大减少从作品完成到与读者见面的过程。据悉,目前已经有一篇通过“行距”投稿的中篇小说准备发表在下一期的《收获》杂志上传统文学小说投稿平台,从这篇作品“冒出来”到被选中发表传统文学小说投稿平台,只用了一到两个星期的时间。
“行距”除了提供投稿平台,《收获》和“赞赏”还想利用它尝试在线写作教育,并且直接把一些作品输送到影视公司,使这个平台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剧本工厂。
在被问及《收获》杂志近几年的订阅量时,程永新表示目前《收获》的订阅量还是比较稳定的,“我们现在的订阅量是比较稳定的8万册,但是和之前的几十万册已经不能比较了。”
就在今年,一个比《收获》还要更加老牌一点的杂志《萌芽》也和在线的写作平台“一个”进行了合作,《萌芽》社社长孙甘露表示自己之前并没有十分关注“一个”,但是因为合作的关系所以他详细看了一下,发现“他们的作者比较年轻,当然也有很多非常有成就的作家,但是里面很多是比较新的写作方式”。
而对于报纸、杂志和书这样的传统纸媒所遭受的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传统文学小说投稿平台,孙甘露表示也有乐观的地方,“据我们了解,新型的互联网出版,总量的80%多实际上是游戏,总体占的比例跟传统出版结构不太一样。”
同样,对于写作和阅读这个领域,“赞赏”IP平台内容总监黄一琨也抱有一定的信心,他发现,“90后的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回归,他们并不像80后那样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反叛而反叛”,所以虽然“行距”上线时间并没太长,他和他的团队也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依然有非常高的写作热情,并不像四处的传言那样,“年轻人不想读深刻的东西,只想看短视频、动漫。”
同时,黄一琨还表示他们将利用“区块链技术”使得作家不再担心盗版,以后将实现读者读一章、甚至读一个字都会有记录,而作家有权利为读一个字、一章收多少钱做出决定。
不过目前“行距”还只有IOS的版本,黄一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程永新:“行距”APP向《收获》在线投稿,等到这个版本稳定之后,“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将会上线安卓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