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书(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年少时读《红楼梦》,恨煞了那一僧一道。总觉得若非这两人从中作梗,甄士隐、柳湘莲、宝哥哥怎么会就义无反顾地出了家,尤其是那跛足道人,一干重要事情的发生,处处是他在主导。
《红楼梦》结尾,贾宝玉在大雪中拜别父亲,天地苍茫一片,与红楼收尾曲中言及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两相对证,是何等的契合!每每读及这一段文字,都要痛得痴了过去。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书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提及,宝钗在生日时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戏码,那么点这出戏有何深意呢?窃以为这一章节恰恰是本书的题眼所在,作者借宝钗之口,表明了自身的处世理念,道家思想才是他所爱重推崇的《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书(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一支《寄生草》将这一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鲁智深在红尘俗世中是混不去了,可佛门也非他避难之所,世界如此之大,却难立足,怎么办?随缘呀!道可道非常道,这绕了一大圈,又回到道法自然上来了。
想那宝玉视仕途经济学问为洪水猛兽,视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为禄蠹,放言除《四书》外,杜撰的东西太多。不承想这一支《寄生草》倒是入了他的法眼《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书(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正是宝钗的这一出戏,将宝玉向道之心推波助澜了一把,恰逢宝玉在调和姐妹争端中吃了瘪,悲从中来,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写毕,担心别人看不懂,又填了一支《寄生草》,词曰: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宝钗看到这个大惊,遂自责“道书禅机最能移性,若真存了这个心思,岂非我之过”。黛玉则质问宝玉“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答不上来,被奚落“这样愚钝,还参禅呢。”“无立足境,是方干净”,黛玉又补了两句,这可谓真地悟彻了。宝钗又比出语录: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宝玉因什么戏曲悟了禅机,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此皆闺阁女子素未言及者,宝玉自是吃惊不小,遂打消了参禅的念头。参禅不成宝玉因什么戏曲悟了禅机,却终得悟道,日后宝玉看破红尘飘然出世,当与此事不无瓜葛。
回过头来细览全书,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书中人物除了那个癞头和尚以外,你去看那些佛门弟子,水月庵的静虚、智通,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地藏庵的圆心姑子,真是跳梁小丑多多。
人生如戏宝玉因什么戏曲悟了禅机,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梦谁先醒,平生我自知。情字当头,究竟掩盖了多少真故事呢?《红楼梦》,奇书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