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成长”
谈论“中国式少年的烦恼”
“北平少年牛天赐”
跨越时空遇见“少年的你”
话剧《牛天赐》剧目介绍
一名刚刚出生的婴儿被遗弃路边,被本无后嗣的牛姓家庭收养,取名“牛天赐”。牛天赐的养父牛老者,是个有着若干店铺和房产的商人;养母牛老太太,则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妇人。牛老太太一心想把牛天赐培养成为一个“官样”的儿子,以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却怎料事与愿违,牛天赐的成长道路与牛老太太的期待截然相反。抓周时竟然抓到哗啷棒,爱玩似乎成为了对于牛天赐未来的预示。
牛老太太的“拘束”不仅没有让牛天赐变成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反而激发了他对于规矩的反抗。但“拐子腿”和“私孩子”两个标签让牛天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感受到周围世界对他无端的歧视和冷落,“想象”成了牛天赐抵抗的唯一工具。“想象”让牛天赐在自己的世界里得以喘息,却也阴错阳差地让他背负了对于自己养父母死去的愧疚。于是,一个既不“官样”,也不“体面”的“民国文艺小青年”就这样成长起来了。
关于话剧《牛天赐》
● 老舍先生小说《牛天赐传》首次被改编并搬上戏剧舞台
● 懂老舍的人挑战老舍最难改编的作品、方旭六度改编老舍先生作品
● 青年演员郭麒麟、阎鹤祥首登话剧舞台
● 话剧《牛天赐》将沿用方旭导演一贯的“大写意”戏剧风格,以当代视角对作品进行全新解读,首度尝试“人-偶结合”的表演方式,构建出外在形象与内心感受的双重表演空间。
● “全男班”演员阵容三度集结亮相舞台
名人推荐
能做这个戏的,真是一群大胆的人!方旭也是跟老舍先生续了缘了牛天赐戏剧,剪不掉了。我觉得这次的创新与突破,会达到一种令台上台下一起过瘾的程度。
—— 著名表演艺术家 斯琴高娃
方旭老师把小说读得精到、深入话剧《牛天赐》首次被改编并搬上戏剧舞台,改编后的剧本兼顾了小说的故事情节,还有非常活泼的跳进跳出的方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
虽然《牛天赐传》在改编上有很大困难,但是我母亲(舒济老师)一直坚信方老师和他这个作品会让天赐降临到人间,并给今天的观众带来感动。
——老舍外孙女 王晴
冬日午后,著名导演/编剧 唐大年,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史宁,话剧《牛天赐》编剧/导演 方旭,话剧《牛天赐》领衔主演郭麒麟、阎鹤祥,五位齐聚北京坊Page One书店,与大家分享话剧《牛天赐》的成长,也一起探讨了关于牛天赐以及每一位少年的成长。
进场之前,每位来到现场的观众都填写了一张贴有“致少年的你”的卡片,在里面填写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烦恼,汇聚到“致少年的你”成长箱里,等待对谈的互动环节各位嘉宾的抽取与解答。
于是我们发现,剧中少年牛天赐成长中的那些故事,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能找到相似的地方。
△ 活动现场摆放了《牛天赐》演员们的童年照
活动现场为配合主题“致少年的你”营造出满满的“少年”之感,周围摆放了话剧《牛天赐》剧组演员们的童年照片。在充满“童年氛围”下,关于原著,关于老舍,关于话剧《牛天赐》,关于每一位少年的成长,嘉宾们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排练,是个愉悦的过程
从原著小说《牛天赐传》到话剧《牛天赐》
阎鹤祥:
话剧《牛天赐》我们是从10月初就开始排练,从围读剧本到下地排练到大家讨论。我、大林、导演跟各位演员度过了一段很愉快的排练经历,真的是很愉快。
郭麒麟:
从10月初,导演带领我们大家开始原著围读,我觉得这是很多戏都很难得有的一个过程,因为我们有老舍先生的原著,很多的原著不会像老舍先生的原著写得那么精彩。我一开始是先看了剧本,剧本已经很精彩了,我们排练先把原著围读了一遍,我念完原著,觉得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这原著太精彩了,排练过程中我很享受,非常感谢导演给我很高的自由度。以前拍戏缺乏一个自主性,之前也很依赖导演,而方导给我非常宽的自由度,让我自己去想,怎么去演,怎么调整,感谢导演。
方旭:
首先感谢各位朋友对这个戏的关注,我们从10月上旬开始了排练,整个过程中,大林和鹤祥也在,我特别希望这个过程是大家享受的过程,排练得愉悦,当然这个享受不是在中间不能遇到压力,有了压力,去解决它,才能愉悦。
这个戏是我第六次改编老舍先生的作品。这个作品和以往的作品不太一样,他讲了一个成长的经历,更可以和现代的人沟通,每个人都有成长,大家看这个戏都可以想起自己成长的经历。有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痛苦的。这部戏讲的是是一个北平少年的成长史。
刚才大林说这个戏和别的话剧不太一样,我们有依据,就是老舍先生这个原著,我们全体演员围读两遍原著,还有一件事,我们与参与这个戏的演员一起做了一轮生活讲述,我们想知道演员们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事情。
确实很意外,讲述的演员和听的人,有好几次大家的眼泪都流下来了,大家也很奇怪,面对亲人都不一定能这么敞开心扉,大家在剧组能这样,我想是老舍先生的原著其实给了大家这样的感受,我们愿意说是感同身受,你读了它,没有感受,这个事就很无趣。
致少年牛天赐
感同身受的少年天赐之成长:
从民国到现在,关于成长的烦恼一直都在
唐大年:
方旭跟我很熟,他的很多戏我都看过,之前我没看过这个小说,家里有,从小就有这本书,因为这个活动,我就读了一遍,还挺兴奋的,我自己也有一个创作的冲动,其实这本小说和当代生活中有很多相像的地方话剧《牛天赐》首次被改编并搬上戏剧舞台,有非常深的契合,一个是重商,一个是重官,是深深扎根在中国,是当代社会观念的变化。
再说这个小孩牛天赐,他的成长呀,反抗呀,叛逆呀,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再就是很多人也是在一种保护下成长,最后这个保护会破裂,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是每个人的成长会遇到的。还有意思的一点,是这个人物他的孤寂感, 在父母、学校、老师之间,冲不破的环境氛围,深深隐藏在心里的孤寂。
然后更深的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他为什么是游离的状态,他们没有一个准确的价值观,这个小孩从小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是一个无所适从的状态, 我觉得这个作品搬到舞台上真的是很好,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史宁:
《牛天赐传》这个小说对于老舍先生的写作生涯,它具有“断”代的意义,之前的作品,主要以幽默为主,之后的作品,就比较严肃。但很反常的是,他自己对这个小说的评价不太高。他在1934年的暑假于济南写的,很热的状态,写的很匆忙,另外觉得也写的太过幽默,觉得不完美,但是这个小说随着时间的发展,好像越来越被认可,当时是不太合时宜。民国时期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特别少,老舍先生这个小说是很特别的,方老师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改编有很多经验,我也特别期待这个作品会以什么模样被搬到舞台上。
阎鹤祥:
门墩儿就是一个上帝时角、主观视角,或者说了老舍先生当年想说没有说的话,门墩儿这个角色伴随着牛天赐的成长的过程,牛天赐这个角色找大林演特别合适,大林他的成长是很特别的,我想说的是他是孤独的,他在成长上是比较孤独的,我只说工作方面,他进我们这个单位,他接触的就是我们这么大的人,都比他大,他的工作状态就是很孤独,我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郭麒麟:
我哥说的有对的地方,牛天赐的成长,虽然是民国,但是依然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觉得很多孩子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那么和自己最相像的地方在哪,来之前没有想到孤寂感,感谢嘉宾、我哥提醒了我,小的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一起,没离开过他们的视线范围,很少有机会和院里的其他小孩一起玩。来了北京,一大帮哥哥们,都大我十几岁。牛天赐他是拐子腿,他有生理上的残疾,他是有孤寂感的,也因为他的出身问题,他是个私孩子,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他受到很多的孤立。当时有个记者问我和牛天赐相像的地方,我憋了半天,我说了一个相似的地方,我觉得天赐是个很欠的人,嘴欠。(阎鹤祥: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想要成为中心,找存在感)对于天赐这个人物,很多人都遇见过。我们也希望在舞台上大家可以通过牛天赐这个角色,引起大家共鸣,让大家看到牛天赐可能就是曾经的你。
老舍先生笔下人物:
几笔勾勒,栩栩如生
阎鹤祥:
老舍先生之所以被大家这么喜欢,因为有很多鲜活的人物,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旭:
在不断从与老舍先生原著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发现老舍先生的作品,不以写故事擅长,他擅长写人物,几笔就能勾勒出来得到位。比如说《茶馆》是巅峰之作,我觉得很多时候老舍先生是写人物的命运线,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走这条线,他对人物特质的把握非常准确,老舍笔下出人物,这个人的语言,行思方式都是特别的,都是不一样的,这是老舍先生作品的特点。
唐大年:
老舍先生他不是擅长写一个结构性很强的小说的,他就是擅长一个平铺感,一个生活画卷,一个白描,是对生活的夸张、是神似、像素写,寥寥几笔写人物,从语言神态里可以找出来人物,像这部小说的奶妈,也写奶妈的小九九,也写奶妈的心酸,是带着一种很关切的、很熟悉的,很包容的心态,也能看到他们的缺点和心酸。老舍他很有笔力,这个真的是一个功力,他写得很生动,但是一点不水,这个是老舍的功力。《牛天赐传》里面的人物,比如形容云社的人,“有痰不吐嚼着玩”,很恶心,但就是那个特别生动,有那个酸腐劲。
史宁:
老舍先生是一个体验派的作家。他是有自己的生活才会写,很少有虚构的。他有一个作品叫《澡堂》,讽刺官僚主义的,老舍先生十分欣赏苏联文学,新中国成立后先生访苏,观看了马雅可夫斯基的讽刺剧《澡堂》,非常喜欢,马上通过代表团翻译高莽向苏方索要了该剧的译本,准备回国后改编一部中国话剧。回国后,老舍很快就将剧本写出。写了一个中国版的《澡堂》,后来手稿被丢了,看过的人都说里面的人物特别出彩。老舍一直没有离开教育界,作品里一直有他生活的影子在里面。这是老舍先生的一个绝活。
致少年的你
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是爱:
致少年的你“成长卡片”分享中国式少年成长之烦恼
阎鹤祥:
今天大家在这里写了很多关于成长中烦恼的事牛天赐戏剧,我们先找了三个大家的问题,一起来看看。
父爱的缺失,导致性格缺乏安全感,和母亲沟通的不顺畅,家庭重组后,家不再具备家的属性。
我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从小到大,父母都用他们的那一套处事规则为我包办了很多事情,总说是为了我好,可是越长大我越感觉我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强加的爱”之间的矛盾,我该怎么去解决?
我是一个从小在外形上有自卑感的人,这份自卑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阶段,我很少有朋友,也很少和别人交流,当然也是因为这样,我也有了更多的独处的空间,但是也是这份孤独感让我越来越封闭在自己世界中,到底我要怎样去和这个世界去交流,又去爱这个世界呢?
方旭:
三个问题里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其中有一个关键词,提到了“爱”。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么当官要么发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爱。我在排练场就和大家说,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其实不是钱、权,是爱,你想得到什么,你就要给世界什么,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招来什么人。
我们在生活中希望遇到充满爱的人,有趣的人,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几乎没人教你做一个有趣的人,也不教你如何做一个会爱的人。我们是想通过这个戏来聊聊这个事情,让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是我们做这个戏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
唐大年:
其实没有答案,所有的答案都是要自己去找,我觉得不要让别人去思考。别老想着别人的回答。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别太把别人当回事,不用担心别人怎么看你,别人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想你,自己就是一个宝藏,其实你的内心对自己也开放对别人也开放,放松一点就行。要有一个开放和接纳的事情。好多年轻时候的问题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比如说失恋,这不是你自己脑子里想的吗,人为什么要用自己脑子里的问题来伤害自己。
郭麒麟:
这个问题也是普遍性的问题,我们总是会感觉自己缺少爱,那么你有没有给别人爱。生活中的不顺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不顺心都占大部分,很多时候就是你下了一个定论牛天赐戏剧,你还是希望去问问别人,比如说我点外卖,我想吃烤鸭,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会吃烤鸭,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想寻求一个安慰,没有安慰就没有安慰了,人都要学着自己长大,你只能学着善意地对待自己。
学会选择:
成长路上的理想与现实,自己和他人
(现场每个嘉宾抽取一张观众写得卡片,并依次解答。)
-1-
清华或北大?
郭麒麟:
你心里已经有定数了,其实,扔钢镚吧,这是个好办法。
-2-
自己的理想和想学的专业,和长辈的想法有冲突,不被理解。
方旭:
我其实也是这样,没有一张志愿表是我的字,都是我父亲写的,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是这样。他们觉得你判断上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可以帮你做这个选择,父母认为你一个男孩应该考个理工科大学,结果我拿到的专业叫纺织工程专业,我当时都懵了,我跟我同学说,这个是女人干的专业吧。我大学分的第一个单位,都是中年妇女同志,我在那实习了一年,就觉得不能在那待着了。选择专业这个问题上,家长是站在谁的角度?你是当成饭碗,还是喜欢?既喜欢又当成饭碗的,这个几率小,很多人的理想就是干一份我爱的工作,最后就全看钱的面子,这个确实就很尴尬。等到我自己有了孩子,比如说有三个选项,我就问孩子她喜欢什么,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3-
高考不合适,是留学还是复读?
唐大年:
我觉得就别混吧,最终还得看你自己有没有主心骨。以前有个诗,叫林中有个岔路,一个岔路口,选择这个口是这条路,选择另一个口就是另一个条路。
-4-
不管小时候考试成绩多么靠前,妈妈总把我和同事家的孩子比,导致我的自卑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自信心总是很差。
史宁:
这个我是有同感的,我童年也是一个很自卑的孩子,特别是面对父亲,没有受到过什么鼓励,好像成绩考好了是应该的,但是一旦考不好就不对了。其实我觉得有的时候,这是件好事。《牛天赐》实际上讲的是成长,也有讲教育,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教育的功能,每个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到了一个觉醒的时候。有的时候,很多工作都是需要孤独感的,不能和世界和解,就和自己和解。这个东西是一个双刃剑。
-5-
虽无忧无虑但是没有早点遇到戏剧,没有早点遇到方旭。
方旭:
戏剧这个东西,有非常可爱的地方,戏剧就是人与人的相遇,人和人真诚的沟通是很难达到的,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环境,中间媒介像微信、网络、电话,东西太多了,我们真正面对面的时间太少了。戏剧真正可爱的是遇到了台上的陌生人,大家做一个真诚的交流,很多观众来看戏剧,就会感受到和电影不一样,电影是一个影像,戏剧是一个现场的东西,你可以感受到现场的呼吸节奏,作为创作者也是迷恋这个东西,希望在某些问题上,和观众做很真诚的交流,这个是戏剧的魅力。
-6-
不成熟的时候,无法理解父母,稍有成熟的时候,就觉得会有一身遗憾。
阎鹤祥:
我觉得真正再成熟的时候就不会遗憾了,这个就是命,你的得失都来源于这个,你关注这些待定的,就不关注那些失去的。
话剧《牛天赐》关注的成长的烦恼,这个问题永远有意义,也永远没意义,因为它永远是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老舍先生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么多年后,在今天我们还在讨论这个问题,过一百多年,还是会讨论这个问题。每一个有“成长烦恼、有成长故事的人”都应该看看老舍先生的《牛天赐传》,都应该来剧场看看话剧《牛天赐》。希望每个看过此剧的人,都能在成长中感受到爱,并去爱这个世界。
话剧《牛天赐》即将于12月25-29日在天桥艺术中心首演,老舍原著小说《牛天赐传》以及话剧《牛天赐》创作札记也将在首演之前推出线上预售,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每个少年都有成长的烦恼:
这其中有让你感同身受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