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
一段时间以来,青年戏曲工作者在各类舞台上崭露头角、挑起大梁,呈现出新人辈出的喜人局面。从剧院排练场到剧场大舞台,从戏曲晚会到综艺节目,从网络直播间到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戏曲新人用精彩的演出和多样的表达赢得尊重和喜爱。5月4日是广大青年的节日,戏曲青年的变化值得关注,他们的成长值得喝彩。
剧场里,演出精彩不断
今年3月初青年戏曲,国家京剧院启动“百日集训”暨“这里有戏”优秀青年演员系列演出活动,从3月初至9月底在全院范围内开展集训,在大练功、创作排练及艺术实践中全面提升演职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月以来青年戏曲工作者的成长值得喝彩,国家京剧院一边是排练场里大练功、大排练热火朝天,一边是梅兰芳大剧院舞台上精彩大戏连续上演。3月份,梅兰芳大剧院内,“这里有戏”国家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出,小剧场里8天上演24部经典剧目,《打焦赞》《李逵探母》《武家坡》《林冲夜奔》《霸王别姬》《荀灌娘》等大戏精彩不断,武旦吴桐、花脸蔡景超、老旦谭小令、老生李博、青衣查思娜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陆续亮相;大剧场里《卖水》《战冀州·赚历城》点燃观众热情,花旦李晨、武生王宇舟等技惊四座。现场,青年演员的演出有板有眼,观众不吝掌声和叫好声;演出结束后,一众老艺术家走进后台对青年演员交口称赞。
戏曲传承受到广泛关注。前些年,一些戏曲剧种曾面临着消亡的风险,京剧、豫剧、昆剧等重要剧种也面临人才短缺、精品难出的情况。“百日集训”暨“这里有戏”优秀青年演员系列演出活动将重点放在戏曲传承及人才培养上,贯通“演练到实战”“内部培养到外部检阅”全流程,通过练功、排练、演出,传承发展剧院艺术风格、保留艺术精粹,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以老带新,薪火相传,在一招一式间锻炼和提升青年演员的技艺水平,以剧目促传承,以演出育人才。此类活动充分调动了各类优质资源,不因疫情荒废功夫,不因环境耽误事业,通过系统性、计划性、规模性的上下联动,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快车道”,“以戏促功、以演推人”。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这一理念成为戏曲界普遍共识。近两年,戏曲界青年演员担任主演的大戏越来越多。无论是以梅兰芳大剧院为代表的戏曲大舞台,还是送戏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的乡村大舞台,京剧青年团、豫剧青年团、楚剧青年团、越剧青年团等青年戏曲力量日渐壮大,在观众的叫好声中独当一面。
节目中,大戏接连上演
近几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演出及送戏下乡等有所减少,但是戏曲类相关的晚会舞台及电视节目依然精彩纷呈。除了名家大家倾情献艺,青年戏曲家也在不断奉献惊艳表演。
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戏曲大联欢《生生不息梨园情》中,演员横跨30后到10后,舞台上既有80岁高龄的老艺术家,也有年仅7岁的戏曲小萌娃,更多的则是正当年的中青年演员,几代人同台,生动演绎了中国戏曲的传承发展。
对于广大戏迷来说,每年央视及各地方卫视的元宵戏曲晚会堪称戏曲盛宴,总能让人一饱眼福又惊喜不断。以央视元宵戏曲晚会为代表的戏曲大舞台不仅有名家荟萃,更有青春力量,为电视机前的戏迷观众奉献了一场接一场的精彩表演。而今年的山东元宵戏曲晚会,则直接上演了一场激情澎湃的青春聚会,演出阵容基本是清一色的青年演员。晚会上既有经典戏曲的呈现,又有戏曲与国风国潮的融合,还通过科技赋能尝试戏曲与“二次元”的碰撞结合,让戏曲舞台在泰山、黄河、博物馆等文化景区穿梭,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呈现的全新舞台,受到了普遍欢迎。
各地戏曲晚会争奇斗艳之时,一大批戏曲类品牌节目《CCTV空中剧院》《梨园春》《走进大戏台》《一鸣惊人》等不断推陈出新,百花齐放。不少节目直接聚焦青年戏曲工作者。比如央视播出的《戏曲青年说》,聚焦戏曲青年所思所想,通过演讲、表演和圆桌对话等形式推新人、展演新作品。节目中,京剧、豫剧、越剧、花鼓戏、粤剧等多个剧种的精彩剧目一一上演,既有《锁麟囊》《七品芝麻官》《五女拜寿》《赤桑镇》等经典大戏,也有《敦煌女儿》《夫妻哨》《戈壁母亲》《谷家大事》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戏。戏曲青年不仅为广大戏迷奉献精彩表演,还通过演讲分享戏曲创演背后的故事以及青年戏曲工作者的初心等。此外,《青春戏苑》等栏目以大胆创新的风格力推梨园新星,借青春时尚的形式传承古典厚重的戏曲文化艺术,充分展现了青春风采,令人耳目一新。
网络上,京剧女团出圈
去年,五名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京剧专业的00后女孩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上戏416女团”。她们通过短视频普及经典唱段、戏腔、化装等京剧知识,还用京剧戏腔翻唱古风歌曲,作品迅速“破圈”,京剧女团一时掀起了一股京剧热潮。
京剧女团的“破圈”青年戏曲,既展现了古老艺术的恒久魅力,又展现出新青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卓有成效的思与行。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是传统文化艺术写意美学品格的生动表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随着各种新艺术形式的涌现,戏曲艺术受到一定冲击,担心戏曲衰落甚至消亡的声音也时常见诸网络。其实,大批戏曲新青年因为热爱而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主动探索传承方式,在网络空间开辟出一方戏曲园地。
今年年初,一款游戏发布了戏曲音乐视频《神女劈观·唤情》,该视频上线后受到年轻网友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二次创作风潮,众多戏曲名家纷纷打卡演绎,网上很快出现了粤剧、淮剧、秦腔、京剧、昆曲、黄梅戏等各种版本。戏曲类短视频在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年轻人聚集的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上,拥有大量忠实粉丝。经典唱段类、戏曲知识普及类、教学类短视频都是常见类型。而这些短视频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就在前不久,一名两岁男孩有模有样地甩水袖的视频登上热搜,在网上引发围观。据介绍,这名男孩不爱玩具不爱车青年戏曲工作者的成长值得喝彩,就喜欢看戏唱戏,经常在家跟着视频学习。戏曲类短视频在众多孩子心中播下了种子,带着他们走进戏曲、热爱戏曲,甚至学习戏曲并立志从事戏曲工作。而小男孩学习戏曲的日常被短视频记录下来青年戏曲,在广泛传播中又将激励一大批人发现戏曲之美,主动去了解戏曲。
据有关数据,2020年年底,中国6岁至18岁未成年人网民达1.8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戏曲青年积极探索戏曲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实质上也是在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为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戏曲青年在网络空间必定大有可为。
(作者:杨 雪、廖 丹,分别系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