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二十四节气

天文训详解_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_淮南子天文训原文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它最早完整、科学的记载,出自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北斗斗柄、太阳、月亮、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十二月令、十二音律等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来的永恒的历法。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被编入太初历,颁行全国,并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传承绵延,走向世界。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记载

汉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秦末、楚汉的长期战乱,天下安定,经济恢复,文化繁荣,学术发展。在这样的政治、经济、科研条件之下,二十四节气的研究,才能在继承先秦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创制,最终在刘安及门客编撰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得以全部完成淮南子天文训原文,它的名称、顺序和含义,与今天完全相同。《天文训》中说:“斗指子,则冬至”。2021年12月21日21时59分“冬至”,时隔2159年,与《天文训》的记载完全吻合。日、月交会,北斗计时,正式开始。

中国天文学家席泽宗院士说:“把太阳在冬至点的时刻固定在十一月份,从冬至到冬至,再分为二十四节气。”(席泽宗著《科学史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四节气,构成了一个天文、气象、历法、气温、降雨、降雪、物候、农事、音律、干支、政事、养生、阴阳等的综合体系,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谐“天人”关系的理论基础。

二十四节气的传承

二十四节气的历法传承。在刘安把《淮南子》奉献给朝廷35年之后,公孙卿、壶遂、司马迁、邓平、唐都、落下闳等,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太初历,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汉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共实行97年。

西汉末年淮南子天文训原文,刘歆把太初历加以修改,称为三统历,继承了二十四节气,但是把《天文训》三个节气的顺序改成“惊蛰”“雨水”“谷雨”。

东汉初期,编訢、李梵等编制的四分历,恢复了《天文训》的顺序,并沿用至今,从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至2022年淮南子天文训原文,共实行1937年。

天文训详解_淮南子天文训原文_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

二十四节气与生态资源保护。作为农业立国的中华民族,特别重视自然资源保护,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生活资料。《时则训》中说:“孟春之月,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夭,毋麛毋卵。”春季到来,万物复苏,要禁止三件事:不准砍伐树木;禁止捕杀怀孕的动物,其中包括小麋和小鹿;不准捣毁鸟巢,破坏鸟类的繁衍。就是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都不准捕猎和毁坏。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学研究的核心。西汉晚期农学家氾胜之的《农书·耕田》中记载种“麦”的最佳时机是:“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宿麦,即越冬小麦。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农事·授时》,列有圆图《授时之图》。全图分为7层:第一层:北斗七星。第五层:二十四节气、十二月份。第六层:七十二候。第七层:农事。这样,《授时之图》成为以“二十四节气”为中心,指导全年农事的总则。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界的物候现象密切相关,每个节气都有典型的物候现象。《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大论》中说:“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七十二候的内容,主要记载在《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礼记·月令》等之中。北魏张龙祥、李业兴等编撰的“正光历”正式编入了七十二候的内容,历代农书、历书、史书等,都沿袭了这个传统,成为顺应自然规律,安排农事的国家规定。

二十四节气与文学艺术。二十四节气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在诗词曲、戏剧、小说、雕塑、绘画、工艺等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渗透了二十四节气的观念。唐代诗人杜甫《小至》中写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弦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杜甫用诗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即将冬去春来的喜悦,并且记载了唐代用十二律测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

二十四节气走向海外。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在6世纪中期,陆续使用的时间,就有一千多年。日本的历法使用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使用南朝宋朝的《元嘉历》和唐朝的四部历法。其二,在唐历基础上制定“和历”。其三,使用西方的“太阳历”。前两个阶段都与中国的历法密切相关。韩国的历法,与中国的农历相同。韩国有四个重要的节日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二十四节气,都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越南使用中国农历和二十四节气。越南的清明节,和农历三月初三的寒食节一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