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杂家吕不韦 :礼坏乐崩是孔子的核心价值吗?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然而实际上,并没有百家这么多。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么,后来被分为儒、墨、道、法、农、名、杂、纵横阴阳、小说十家。统称为九流十家,或者又叫诸子百家。

诸家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则是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

千载之后,他们的名字在全球华人地区家喻户晓。事实上,他们的时代固然遥远,他们的影响更为深远,深远到至今仍能处处看到其烙印。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战国杂家吕不韦,这些大思想家们并不是闲得没事儿才去开宗立派,才去思考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他们著书立说,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的实际问题。

儒家

先说孔子。

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坏乐崩”。一心向往西周礼乐制度的孔子战国杂家吕不韦 :礼坏乐崩是孔子的核心价值吗?,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仁,是孔子的核心价值;礼,是孔子的政治主张。这是儒家的纲领。

从这一点可以说,孔子是守旧派,一心想恢复旧秩序。

当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慢慢跟不上生产力的脚步。由此,社会产生了各种矛盾与冲突。在孔子眼里看来,就是“礼崩乐坏”。

孔子认为,礼坏乐崩绝不是礼乐制度不好,而是人心出了问题。但只要人性依旧,天良尚存,这世界就有救。只不过,救世先得救心。

仁爱,是孔子开出来拯救世界的药方。

仁爱的出发点是亲情,即父母子女之间与生俱来不证自明的爱。然后将心比心,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从爱父母子女,到父老乡亲,到华夏族人,到蛮夷戎狄。最后,让世界充满爱。

墨家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与孔子一样,他也认为世界出问题,是因为没有爱。

他跟孔子有三点相同:世界有救,药方是爱,以救世为己任。

但是,墨子反对仁爱,也反对礼乐。在墨子和墨家学派看来,儒家不过江湖骗子,礼乐则既虚伪又无聊。

《墨子》一书中的《非乐》、《非命》、《非儒》,便可以称之为墨子的“三大批判”──礼乐之批判,天命之批判,儒学之批判。

墨子讲什么?兼爱。

与仁爱相反,兼爱没有有先后,没有等级。

他主张不分男女老少、亲疏远近、尊卑贵贱,一视同仁地爱,类似于西方人的博爱。

但我们没有信仰,所以兼爱无根。

既然无根,为啥还要?实用。

只要做到“兼相爱,交相利”,诸侯之间就不战争,大夫之间就不掠夺,庶民之间就不残害,天下也就太平。

墨子追求的是公平正义。

但这种思想,毕竟无根。无根而想生长壮大、枝繁叶茂?不可能。于是,墨家败给了儒家。

道家

儒墨是救世方法之争。但道家,主张不救。

这是庄子。

在他看来,这世界根本没救。不破不立,世界需要的,是不爱。

为啥?因为礼乐虚伪,因为有亲就有疏,有爱就有恨。

尧舜禹一路发展而来,由区别,到竞争,到互斗。

所以,要想重建世界,那就别折腾。

先救自己,后救别人,最后救天下,即所谓“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接着往下推理,就是:一个人,如果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爱护自己超过爱护天下,那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这也是杨朱和老子的观点。

杨朱、老子和庄子,是道家“三剑客”。其中,杨朱:开山鼻祖,老子:承前启后。

老子的思想,一条沿着杨朱的方向,形成狭义的道家学派,这就是庄子;另一条朝着相反的方向,形成狭义的法家学派。

法家

韩非由老子而来。

他既反对仁爱战国杂家吕不韦,又反对礼乐。

只不过,庄子讲故事,墨子讲逻辑,韩非则既讲故事又讲逻辑。

韩非讲的故事,最有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是“矛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他是最早的矛盾论者。在韩非看来,内容与形式,就是一对矛盾。仁爱就是内容,礼乐就是形式。

所以,不可能既要仁爱,又要礼乐。

与墨家一样,法家也是实用主义者。

韩非处于战国晚期。贵族变平民,君子变小人。理想主义已逊位与实用主义。从商秧而韩非,他们是时代的代言人。‘

韩非认为礼乐、仁爱、兼爱都没用。有用的,是律法、是权术。

他是君主的讴歌者。他所讲的术都是维护君主专制的驭臣之术。

他把君臣关系视为虎狼与买卖关系,他讲考课监察之法,还讲阴谋诡计。

农家

农家主讲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他们奉神农为祖师,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政治上,他们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

《汉书·艺文志》农家中有“《神农》二十篇”。

师古注:“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

商鞅是法家,但在他的政治主张中,耕与战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方面就很像农家了。

名家

这个学派,专门研究形名关系。

战国之时,辩者风起。诸子立说驳难,术士纵横捭阖,都要滔滔雄辩。

荀子说:“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矣。”

名家便是当时专以辩论著名者。

代表人物之中,邓析重刑名而精于讼辩,惠施、公孙龙好奇谈怪论而务为治。

在他们看来,物与人通,“析物”是为了治人。进而,归于王权主义。

另一方面,他们讲“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这种“去尊”的理性又产生了独特的科学精神。然这终不见容于古代的王权社会。

这也是他们最终消失的主要原因。

杂家

班固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师古注:“王者之治,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所以,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吕氏春秋》列入杂家。

从中可以看出,杂家的主旨是杂糅。

作为一个大商人和大政治家,吕不韦的胸怀气吞山河。他对诸家之说兼收并蓄,却不走极端。

兼取各家之长,遂成一杂家。

于是,我们看到君臣父子伦理道德、却不见迂腐之论和繁缛之礼;我们看到节葬、尚俭,却不见明鬼、非乐;我们看到赏罚分明、依法行事,却不见以自然排斥社会。

由于吕不韦的身份,杂家虽杂,但却是抽取众家之精华而为君主的统治服务的。

《吕氏春秋》是帝王之书,杂家是帝王之学。

纵横家

“纵横家”是一批术家,是一个谋士群体。他们飞簧捭阖之言,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是中国最早的外交政治家。

我们耳熟能详的苏秦、张仪,就是其中的翘楚。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定的形势的产物,其兴也快,其衰也速。

当大一统的帝国建立以后,纵横家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阴阳家

阴阳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被阴阳家们借用来表示两种对立和互相消长的物质力量和相应的现象,进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面构成的,并由阴阳的对立斗争而形成事物的运动变化。

在此基础上,阴阳家认为天人和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政治活动只能按照天人和谐的要求来进行,不能破坏它。这是农业经济的要求。

他们努力探求事物的联系,并企图通过分类的方式把串联事物,借以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探求之中,他们提出了许多精湛见解。并将其应用于政治之中。

由此他们提出了以天人配合、天人感应为特征的程式化政治思想。虽不免机械,但精神可贵。他们想为君主立法战国杂家吕不韦,以制约君主,当然也神化了君主。

事实上,天、地、人统一,是阴阳家的政治总体思想。这种思想具体化则表现为“时政”,即根据天地运转、四时变化、五行之德引出来的四时政治原则。

据《汉书·艺文志》,阴阳家著作有十余种,可惜都已亡佚。

小说家

小说家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虽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班固《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他们采集民间传说议论战国杂家吕不韦 :礼坏乐崩是孔子的核心价值吗?,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故能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其书亦多亡佚。

资料来源:《中国哲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易中天中华史》《中国思想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