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就从来就没人能回答

谢题主邀!

关于老子的问题,恐怕是先秦最麻烦的一个版块了。因为,最基本的,老子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就从来就没人能回答。

在司马迁的《老子韩非列传》里就记载三老子:

老子的后代是谁_老子的后代代表什么生肖_老子被后世称为什么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老子的后代是谁,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的后代代表什么生肖_老子被后世称为什么_老子的后代是谁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看到了吧。在西汉武帝时期的时候,关于老子真身的问题,已经模糊不清了,司马迁如实记下三段材料,最终也只能得出唯一可以确定的结论: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的后代代表什么生肖_老子被后世称为什么_老子的后代是谁

因此,没有解决老子到底是谁以前,第一个问题,抱歉,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老子的后代是谁,我是回答不了,其余能够回答的,也要烦劳他们先论证他们认为的老子是历史上的真老子。

我们不能够讨论第一点,但是第二点却可以探讨一下,因为《老子》这本书是确定的,无论是哪一个老子,总之,我们的的确确有这本书流传下来。当然,在无法解决老子是谁的问题之前,我们很难去了解道德经这本书的写作初衷是什么。大部分学者依照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皆谋求于治天下的这样子的大环境,认为老子也是一本治世之书。但是也有少数认为,这是一本讲个人修身养性的书;甚至有一部分极少数的学者认为,《老子》算不得某一个人写的,他可能只是古代的一本格言汇成手册。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老子》这本书到底在传承过程中,扮演了哪些角色?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老子》在西汉初年得到了官方的重视,将其运用到治国安邦的教程中。随后老子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就从来就没人能回答,《老子》河上公章句的出现却是将其中的道理引用到修身的问题上,隐约已经有了道教修性的端倪。东汉初年,严遵写了又《老子章句》,其内容是修身和治国的统一。东汉桓帝,因其信仙道,首次祭拜了老子。随后,到了魏文帝时期,因为曹丕回老家的时候经过老子庙,看见凋敝不堪,于是下诏敕令修整。到了晋代,奇才王弼给老子作注,世称《老子注》即是此,摇身一变成了玄学的谈资。随后道教的成立,《老子》被视为养生修性的妙经之一,老子(注:是哪个谁都不知道的老子)也摇身一变在道教中开始有了名号,承认了仙人。

唐代李氏奉老子为其祖先,不仅将史记中的《老子韩非列传》割裂出《老子传》并放在七十列传之首,更将《老子》尊称为《道德经》,老子本人也被加称尊号玄元皇帝。而这一切的谋划者高宗李治,更是多次亲自祭祀老子。随后武周年间,武则天给老子母亲加尊号“先天太后”,这事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是武则天自况,我是你们李家的先天太后。这次老子作为政治素材,又被玩了一次。

唐代因为佛道二教并兴,于是相互掐,于是老子一下子变成释迦牟尼的弟子,一会儿变成释迦牟尼的老师。到了五代,后蜀重道教,老子的地位又得到了尊崇,随后宋代,像什么全真教啊纷纷立起来,加上宋代本身就是崇道的,于是老子终于得到了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的殊荣。

元朝建立,由皇帝主持,展开佛道辩论,结果道教败于佛教之下老子的后代是谁,元帝下令,凡是除《道德经》以外的道教经全部焚毁。明代,因为有这么一群喜欢没事嗑药求不老的皇帝,《道德经》又变成了丹鼎派的著作。清代,朴学昌盛,乃重新对《道德经》字句进行审视。

再后来,西方译出《道德经》英文本,老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

纵观后代对于《老子》的态度,有利用,有亲附,有讨好老子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就从来就没人能回答,有攻讦,有抹黑,有不屑,有敬畏,但是这个跟《老子》屁关系没有!

《老子》老早说过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又说过了:道可道,非常道。你们爱怎么玩怎么玩吧,跟我有屁的关系。

读完老子,你能安你自己的本心就足够了,那老头子反正知道这一点就乐得开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