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创始人如雷贯耳曾向老子求教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大名如雷贯耳,但他也曾向老子求教,老子就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老子原本是周朝守藏室史,但后来他不想在仕途中继续老子的后代是谁,就准备西出函谷关,去过清静自由的生活。
函谷关令尹非常欣赏老子的才华,他担心老子一去不复返,就让老子写点东西留下,老子就写下了后世经典《道德经》。
《道德经》其实只是一篇五千字左右的文章老子的后代是谁,但晦涩难懂,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大家可以看看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儒家学派创始人如雷贯耳曾向老子求教,但并不明白是啥意思,悦史君大概给大家说一下“凡是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就不是亘古不变的道;凡是可以写出来的名,也不是亘古不变的名。
在《道德经》里,老子把“道”说得天花乱坠,他认为远古先民极乐无知的生活才是美好的,但实际上却是对原始生活的理想化。
老子身处的春秋晚期,正是一个列国寻求变革的时代,但他却呼吁“无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如雷贯耳曾向老子求教,认为一切发展进步都会带来问题,反而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无为”状态,才是最好出路,但这种往后退的想法不符合诸侯们的需要,实际上反映出的是,老子对当时现实的不满。
老子还说过这么一句话:“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里把老百姓的饥饿和反抗,归结为政府的征税和有所作为,侧面反映的还是“无为”思想。
但老子思想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的文字充满了哲学意味,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反复论述的“道”高深莫测,他也就成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之后的100多年老子的后代是谁,又出了一位道家大咖庄子,他只在宋国做过漆园吏,也没有同意楚庄王的聘请,大部分时间都过着隐居生活。
庄子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把老子那里特别难理解的道理,用寓言故事表达了出来,“道”的内涵也更加丰富。
针对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庄子提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认为儒家、墨家等宣扬的是非,都只是相对的是非,应该一切听其自然,达到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境界,这显然是逃避现实了。
庄子对历史的发展演变,也跟老子一样,一点都不乐观,他认为黄帝“使民心一”,尧“使民心亲”,舜“使民心竞”,禹“使民心变”,导致“天下大骇”,有种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但这不是历史事实。
庄子对人和天地的比较,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道尽了人生短暂的慨叹,也是一种豁达的心态。
庄子对生死也看得特别清晰:“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认为人的生死斗应该顺时应势,这样就不会有大喜大悲、患得患失的波动。
后人把老子和庄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思想也成为道家的根基,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