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楚人失弓的是楚国人,有什么必要去找?

楚王有一张宝弓,名叫“繁弱”,有一天他拿着这张弓,带着名叫“忘归”的宝箭,去云梦泽打猎,结果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张弓居然丢失了,不见了。

这下急坏了楚王左右的人,他们纷纷四下里寻找,这时楚王说:“别找了,丢弓的是楚国人,捡到它的还是楚国人,有什么必要去找呢?”(“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索焉”)

这话传到了孔子的耳朵了老子是楚国人,他不禁连声赞叹,说“这话说得太好了,可惜还不够完美,要是去掉‘楚’字就好了”(“去其‘荆’而可矣”)。

这话传到老子的耳朵里,他也不禁连声赞叹,说“这话说得太好了,可惜还不够完美,要是去掉‘人’字就好了”(“去其‘人’而可矣”)

==============我是故事讲完了的分割线===============

咱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楚王显然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他看来,楚民族是一个整体,楚人丢了弓,楚人又得到了它,无论是哪个个体,但这张弓依旧保留在楚民族内部,这就够了,所以不用去寻找。

但孔子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说“去楚则可”,也就是把这句话变成“人失之楚王:楚人失弓的是楚国人,有什么必要去找?,人得之”,在孔子看来老子是楚国人,楚王把人类分割成许多民族,这是不可取的,人就是人,哪怕不是楚人,而是晋人、秦人、齐人、宋人,甚至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得到,都是一样的,这许许多多不同民族的人,其实是没有差别的,这把弓始终是在人类社会中存在。

老子是楚国哪个县的人_老子是楚国人还是陈国人_老子是楚国人

再看老子,我们可以称老子是一个宇宙主义者,他说“去人则可”,也就是“楚失之,楚得之”。请注意,这里没有了人,而楚也再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代号,失去了人的“楚”,在这里是一种作为自然、或者说是宇宙的符号。在老子看来楚王:楚人失弓的是楚国人,有什么必要去找?,这把弓是从自然中来的,现在又回到了自然中去,无论这把弓的下落如何,它始终存在于宇宙当中。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老子的着眼是如此的宏大,以至于他下意识的将“人”忽略。在老子的体系中,“人”虽然还存在,但和草木石头的一样,并没有什么超出的地位,这也就是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孔子不同,他所注目的就是人类社会,是现世。所以马厩失火,他问“伤人乎”而不问马老子是楚国人,子路问鬼神,他说“未知生,焉知死”。而教育则是人世之大事,人类文明传承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孔子来说,教育是一生所致力的。

老子是楚国哪个县的人_老子是楚国人_老子是楚国人还是陈国人

但对老子而言,教育这事情,终究是人类的行为,老子怎么可能会注意到这么渺小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也太low了。

所以,孔子是个教育家,而老子不是。

所以,我们提到教育时总说会说孔子,而不会说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