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历史|孟子思想的道德修养与政治思想产生背景

孟子的价值_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_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

文丨认知历史

编辑丨认知历史

前言

孟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封建社会时期,他的思想一直被统治者推崇,这也是孟子能够成为帝王老师的主要原因之一。

孟子的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被后世的人尊为“亚圣”,称他为“亚圣”就是对其思想的极大肯定。在《孟子》这本书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和哲学思想。

其中《尽心下》就是孟子讨论人生修养时提出的,其中涉及了多个方面。其中《告子上》就是讨论了如何用道德修养来获得良好心境和精神状态。

“处乎其位则谋其政,行其政则思其身,处乎其职则思其当任,行乎其业则思其人。”

孟子的价值_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_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

孟子思想的产生背景

孟子思想是在孔子思想基础之上,并吸收了道家,法家和儒家等各大学派的精华思想,最后形成了孟子的儒家思想。

孟子是鲁国贵族之后,出身于儒学世家,而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因此孟子从出生起就受到孔子的影响。到孟子时期儒家已经开始逐渐取代了道家和法家在国内的地位。所以孟子可以说是孔子之后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思想家了。

孟子的价值_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

孟轲虽然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是他的思想却与他的家族无关。

当时孟子的父亲死得早,所以小时候由母亲抚养长大,后来他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兴趣。

就像是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也认为自己所学习到的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中所主张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思想有着共通之处。他可以说是一个坚定地儒家支持者。当时社会环境动荡不安,就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一样,诸侯争霸天下,连年征战不休。

这种乱世给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与不安。于是他们就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治国理念来指导人们生活的行为和态度。

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_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的价值

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反思与批判也是很有必要的。当时出现了许多政治上的黑暗面与混乱不堪、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等社会现实问题。

因此孟子认为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君王不能够做到体恤民情所导致的。所以孟子就将儒家思想和治国理念作为自己政治追求上的理想与目标。孟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政治主张“王道”和“仁政”。

孟子思想的基本特征

从孔子去世后到孟子之前,儒家思想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并且其主导思想经历了一段由孔子向孟子过渡的时期。

到了战国后期,由于社会经济和阶级矛盾的加剧,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当时统治者的需要,儒学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之一。

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_孟子的价值

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社会思想异常活跃,各种流派并存、相互补充。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百家争鸣逐渐衰落。

战国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孟子主张以“仁”作为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要求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为本、以德化民。

他认为仁政可以治理好国家而使人民安居乐业,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到民心、君臣和睦。

在《孟子》一书中,他提出了一套政治理论体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_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的价值

认为民本思想是其政治思想最基本的核心内容认知历史|孟子思想的道德修养与政治思想产生背景,将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认为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民为贵”强调了人民在统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社稷次之”强调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君为轻”强调了君主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孟子所处时代正是一个社会矛盾尖锐、国家纷争不止、人民生活困苦的时代。

孟子的价值_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

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政”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民贵君轻是孟子思想体系的基石。

孟子在其著作《尽心章句下》中曾有这样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是对古代人民在封建等级社会中的地位做了一个比喻孟子的价值,从根本上反映了孟子对君权的否定。

孟子在继承春秋时期贵族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将“君轻民重”这一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认为国家的安危与人民的利益是紧密相关的。统治者不能只顾自己享乐而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应该关心百姓疾苦、体恤民力。

孟子的价值_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

他认为,君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百姓最关心的事情,而社稷安危、国家兴亡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因为他们能够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民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发展方向。

所以只有君主具备了“仁政”思想才能更好地统治国家。这句话也很好地体现出了他“民贵君轻”思想.

因为民是国家、人民的根本所在,只有重视人民的利益,尊重人民、爱护人民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反之,如果君主不体恤老百姓所面临的生存状况及问题,反而整日沉湎于享乐之中,那么国家就会处于混乱之中。由此可见,孟子认为“民为贵”与“君为轻”是紧密相连并不可分割的。

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_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的价值

在战国时期,战争频仍、社会动乱、阶级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和统治秩序不得不提倡民本思想。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不仅阐明了民在国家统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而且还表达出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二)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和“性恶论”基础上的认知历史|孟子思想的道德修养与政治思想产生背景,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人与人之间只要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使社会和谐、国家稳定、人民幸福。

孟子提出了仁政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他认为在社会治理中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安民”方面,而“安民”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施行仁政,以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思想觉悟、文化素养。

孟子的价值_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_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

在孟子看来,只有通过仁政思想才能达到天下大治,而要施行仁政必须从“立人”开始。

他认为“立人”的过程就是仁的培养过程:“使民以时,使民以养”,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善政”,就必须做到:首先是要使人民拥有一技之长并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其次是要发展农业生产以保证粮食安全;最后是要使人民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_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的价值

(三)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的总纲领。

孟子在继承孔子仁政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仁政”思想。他认为:在实行“仁政”时一定要做到:一是实行“仁义礼智”;二是实行“王道”孟子的价值,即以德服人;三是要重视法制。

孟子还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仁政的方法:如:一是要制定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要赏罚严明、赏罚得当;三是要尊重人民。

孟子思想对统治者以及对儒家的影响

孟子思想不仅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而且还对孔子思想有所发展。孟子的哲学和孔子一样,都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把人生哲学作为研究的对象。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性善论和仁政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人性论,把“性善论”与“性恶论”相结合,提出“仁政”理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政治主张。

孟子认为“仁政”是治理国家的最高纲领。可见孟子认为要实行“仁政”就必须重视民心民意,要有民本思想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的价值_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

孟子把仁政思想作为最高纲领和目标之后又提出了许多主张和措施。孟子把自己的政治思想、政治主张运用到治国理政中去,这对后世君王也有一定影响。同时孟子的思想对其他思想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子首先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在《孟子》中所说的“民为贵”并非是一种绝对的观点与立场而是以此为出发点来推演的具体措施,其中包含着尊重民意、重视民众利益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

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_孟子的价值

孟子的这种民本思想对其他思想家产生了一定影响,他们纷纷提出民贵君轻、君贵民贱等思想理论。孟子主张政治以民为先、实行仁政的理论思想对儒家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与实践。

孟子思想的历史意义

孟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孟子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孟子以自己的政治主张为基础,对“民本”的含义加以重新解释.

孟子思想主要包括:民本、仁政、王道、民权等方面内容。从整体上来说,孟子的思想与孟子本人及其学说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孟子始终把“民”放在第一位,认为民是国之本、民之所向。《孟子》一书中,从孔子到荀子都是如此。

孟子的价值_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

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是《孟子》一书的一个中心论点。

(二)孟子思想中“民本”、“仁政”等思想内容丰富了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内容。

从历史发展来看,先秦儒家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内容的伦理学说体系和以“仁政治哲学体系。在这两大体系中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儒家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礼记》中;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和《庄子》中;法家思想主要体现在《商君书》和《韩非子》中。

孟子价值观舍身取义_孟子的价值_孟子价值观方面强调

从孟子的学说来看,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儒家学派一贯提倡的“仁”和“义”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是他第一次把“民”放在了社会政治生活的首要位置,强调了人对于社会和国家要有责任感;二是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而加以提倡。

笔者观点

笔者认为,孟子的思想中,最为主要的是民贵君轻和为政以德的思想。

在孟子看来,要想天下治平,最根本的是要尊重老百姓(百姓),因为百姓才是真正的主人。

所以,在孟子那里,最重要的不是君,而是民。君与民,都是为了老百姓。

君是百姓的主人,不能将其视为累赘而随意抛弃。统治者要懂得顺天之意、应民之所欲;不能视民如草芥,应一视同仁;不能因爱民而施以残暴政策等。

在治国上要懂得顺应天道、遵循规律;同时要以德服人,以仁德治天下。

参考文献

《孟子》(明)张居正著,王继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孟子》(明)万章编注,韩志清校注全译等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9月第1版

《孟子》(明)万章著孟子的价值,李炳南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10月第1版

《孟子》(宋)朱熹等编,朱庆馀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12月第1版

《孟子》(明)文渊阁四库全书清人辑本,王鸣盛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孟子》(宋)朱熹等编,朱庆馀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2月第1版

《孟子》(明)万章著,李炳南、郑学林、刘子健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月第1版

《孟子》(清)万章著。朱庆馀等校注。198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