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一名“牌楼”,纪念性礼制建筑牌坊,一名“牌楼”,纪念性礼制建筑,值得收藏!,值得收藏!
牌坊,一名“牌楼”,简称“坊”,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物,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而立,具有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等作用。
牌坊历史
原本,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即:牌坊没有“楼”的构造,也没有斗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和装饰性斗栱,因此可以更好地烘托气氛。但因二者用途与外相似,且时常互通,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乡间古道)路口、村头等比较显眼的地方,后来,牌坊与牌楼不再有区别,成了一个互通称谓。一般而言,北方人俗称牌楼的较多,南方人俗称牌坊的较多。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三代遗才”石牌坊
北京市北海公园濠濮涧石牌楼
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滥觞于史前时代聚落外的衡门,继而融入汉阙因素;唐代,乌头门(里坊门),与灵星门、棂星门相叠加,牌坊已具雏形并逐步成熟;宋元时代,牌坊仍多被用作坊门;明清时代,牌坊的建造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被附加了许多功能,如美化环境、烘托气氛、旌表纪念等等。随着功能性的不断增多,牌坊的名称也变得五花八门起来,如功德牌坊、忠正牌坊、贞节牌坊、学宫书院牌坊、衙署府第牌坊、陵墓祠庙牌坊、寺庙牌坊等等。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文庙棂星门
可以说,明清时代的每一座牌坊都承载着一段传奇。而牌坊,最终由以“标志地点”为主的实用性建筑,衍化为一种标志性、纪念性的礼制建筑。一座牌坊可以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说牌坊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一点儿也不夸张。
牌坊文化
几千年的衍化发展,牌坊已遍及华夏城乡,但因各地民俗风情、经济发达程度以及受传统文化影响大小的不同,加之受气候情况、建筑材料等条件限制,牌坊的分布很不均衡,而且在具体形制上也多有差别。
明清时代,立牌坊是件极为严肃的事,有着严格的规定。如立功名坊,只有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者,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方可由官方出资兴建;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等的要求更严。须经当地官府审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棣村鲍文龄妻节孝坊
一个地方遗留下来的牌坊类别,可以反映出这个地方的文脉或者说文化走向。如,社会氛围较保守的地区,贞节、贞寿牌坊较多;文化昌盛的地方牌坊,一名“牌楼”,纪念性礼制建筑,值得收藏!,书院坊、功名坊较多;政治较清明的地方,旌表官员的政绩坊较多;商业经济较发达地区,商业标识坊和旌表商人善行义举的功德坊较多……
江苏省苏州市甪直古镇乐善好施坊
今天新建的牌坊以名胜古迹坊居多,立于公园、景区入口处,带有美化环境的意义。此外,远涉重洋,屹立于异国他乡的牌坊,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已经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如1988年,加拿大唐人街建起“中华门”牌楼;1985和1987年,分别在英国伦敦爵禄街头街尾及麦高田街建起3座牌楼;英国曼彻斯特“唐人街”中心也竖立着一座“曼彻斯特中国城”中英文字样的牌楼;美国首都华盛顿华埠商业区矗立着一座美国目前最大的中国式牌楼;日本横滨市中华街建有七款颜色不同的中国牌楼;澳大利亚卡勃拉玛打市建的中式牌楼,被认为是全澳最美观的一座中式牌楼……
古代的牌坊是一种陪衬性、标志性、装饰性的建筑,也是一种礼制象征。如今,牌坊原有的功能、作用已缺乏存在的社会基础和意义,但它们都代表了一段历史,也记载了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保护古牌坊,保护这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实物载体,就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最好的礼敬。
牌坊建筑
从建筑样式和风格上分,牌坊大体有南、北两大派。
南派牌坊,秀丽精巧,尤其是徽式、苏式、桂式牌楼,檐角高挑,色调典雅,显得含蓄而端庄;北派牌坊,特别是北京的牌坊,受皇家气派影响,色彩明艳,装饰繁复,显得凝重而奢华。
北京市颐和园东门坊
江苏省无锡市鼋头渚景区“具区胜境”坊
广东省揭阳市城隍庙坊
依建筑材质不同,牌坊可分为四大类:石坊、砖坊(外饰琉璃砖的也称琉璃坊)、木坊、混合坊(南方潮湿多雨,多石柱木楼坊),进入近现代又出现了水泥坊、金属坊等。
木坊,北京北海公园积翠坊
砖坊,北京国子监琉璃坊
石坊,北京香山碧云寺坊
金属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青龙古镇铁牌坊
明清时代,牌坊的用途进一步扩展祠庙建筑,除了原有的标识引导等作用外,还加化了褒奖教育、纪念追思作用,增加了炫耀标榜、风俗展示、装饰美化等作用。按用途不同,牌坊可细分为:
1 用作空间标识和界定的门坊、里坊、村坊、地名坊、会馆商肆坊等;
北京成贤街坊,该街是国子监所在,故当心间题字“国子监”
2 用作装饰美化,具有点题、框景、借景作用,有的同时具有礼制作用,如学宫书院坊、文武庙坊、寺观坊、名胜古迹坊等,多用于文庙、宫殿、佛寺、道观、祠庙、园林前;
北京地坛棂星门
3 用于纪念一件事或旌表一位人物,在表彰其人其事的同时,在群众中树立榜样,宣扬忠孝仁义的道德的一类牌坊,汉时称“榜其闾里”,唐宋称“树阙门闾”,元明清统称“旌表建坊”。这类旌表坊祠庙建筑,细分起来名目很多。如专为旌表妇女而立的牌坊,有贞节坊、贞烈坊、节孝坊、贞寿坊等,统称“贞节牌坊”;专为褒扬男子而立牌坊,有各种纪功坊、科举坊、乐善好施坊、仕义慈善坊、孝子坊等,统称“纪功铭德坊”;专为高寿老人(一般为男子)而立的牌坊,称百岁寿庆坊、昇平人瑞坊等。
4 用途较为特殊的一类坊,如立于官署大门前或署内正厅前,用于旌表、提示官员的平政坊、亲民坊、贞肃坊、风纪坊等;专门立于高官显宦墓道前的墓道坊和立于名人纪念祠堂前的祠庙坊等。此外还有专立于宗祠前,用于旌表一个家族仁孝事迹的牌坊等。
河南新乡“七世同居”坊
北京是牌坊最多的城市,曾建有各式牌坊300多座,现仍有百余座古牌楼傲然屹立。建国后,北京又新建了各式牌楼不下百座。北京的牌坊是北派牌坊风格的代表。
北京“雍和宫”门坊
安徽省黄山市,现存古牌坊较多也较集中,它们是南派牌坊风格中徽式的代表。
安徽黄山市歙县上路街“豸绣躬承”坊
附:牌坊术语
楼
明楼:位居中间最高层的楼称明楼,又称正楼、主楼。
次楼:明楼左右两边的楼称次楼,通常低于明楼。
夹楼:明楼和次楼间较矮小的楼称夹楼。
柱
立柱:牌坊中起支承作用的一种构件,木牌坊多为圆柱,石牌坊多为方柱、长方柱、八角柱。位居中间的立柱称中柱祠庙建筑,两边的立柱称边柱。
槏柱和梓框:为了增强立柱的支承强度,避免立柱折断,在木牌坊立柱内侧附设的小立柱称槏柱;在石牌坊立柱内侧附设的小立柱称梓框。
戗杆:牌坊前后斜撑的柱子称戗杆,又称戗柱。通常用于木牌坊,以增加牌楼的稳定性。
戗杆石:用于抵挡和稳固戗杆的石墩称戗杆石。
依柱石:立柱最下端的一块刻成方形、倒狮形、坐狮形或鼓形、云形之类的陡立厚石,用于将立柱扶牢撑稳,故称。其中,鼓形、云形的,通常称抱鼓石。
夹柱石:又称夹杆石,通常将木牌坊的立柱包夹在预制的条石中,这种用于固定立柱的条石称夹柱石。
间
当心间:牌坊立柱构成的空间称间,又称门,居中的一间称当心间,又称明间、正间。
次间:次于当心间两旁的间称次间。
梢间:次间外面的一间称梢间。
梁
额枋:立柱和立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梁称额枋。额枋有矩形的,也有扁圆而微拱形的,后者称月梁,俗称冬瓜梁。额枋分大额枋、小额枋、串枋、次额枋等。双层额枋中,上层较大的枋称大额枋,处于大额枋下面那根较小的枋称小额枋。额枋以三层居多,亦有五六枋的。字板与字板或字板与花极间的平行小梁称串枋,而处于次间的额枋又称次额枋。
“圣旨”牌:明楼檐下题刻“圣旨”二字的小石板称“圣旨”牌,因常在“圣旨”周围雕刻龙凤图案,故又称龙凤牌。
字板:又称字版、字牌,指夹在上下额枋间的木板或石板,其上题刻颂词、牌坊名称、旌表人、建坊人及建坊日期等相关内容。通常分为大字板和小字板。大字板,又称匾、匾额、牌匾,主要用来题刻颂词,因字数较少,通常使用大字体,故称;小字板主要用来题刻说明性文字,因字数较多,通常使用小字体,故名。
花板:又称花版,额枋间用于彩绘或雕刻图案的木板、石板。镂雕花板除了装饰功能外,还具有通风透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