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荀子》的性朴论对比-东方哲学论文

《庄子》与《荀子》的性朴论对比-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今天能读到的对先秦人性论之争的最经典的概括,是由王充作出的,他说: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 恶性《庄子》与《荀子》的性朴论对比-东方哲学论文,养而致之则恶长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孟子作《性善》之篇,以为人性皆善,及其不善,物之乱也告子与孟子同时,其论性无善恶之分,譬之湍水,决之东则东,决之西则西。夫水无分于东西,犹人性无分于善恶也孙卿反孟子荀子 庄子,作《性恶》之篇,以为人性恶荀子 庄子,其善者伪也。(《论衡本性》) 根据王充的概括,先秦有四种人性论: 性有善有恶论、性善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恶论。论者们对此都很熟悉。不过,很多人都未注意到,在王充的概括中,性有善有恶论是最早出现的,也是被最多的人赞成的。今天有些论者想当然地以为先有性善论,后有性恶论,最后才有性有善有恶论和性无善无恶论。这种想法肯定不符合历史的实情。王充的概括似乎是历史的定论。但也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以为《荀子》书中所有篇(当然包括《性恶》篇) 都是荀子写的《庄子》与《荀子》的性朴论对比-东方哲学论文,没有把荀子本人和《荀子》这部书适当分开。

第二,没有注意到《荀子》之《礼论》《劝学》等关于性朴论的说法。第三,没有看到道家尤其是《庄子》关于性朴论的说法。本文试图以《庄子》与《荀子》为中心,阐发被很多人遗忘了的性朴论。一、《性恶》是荀子后学所作以荀子为性恶论者的基本依据,无疑是《荀子》一书中的《性恶》篇。但是,在先秦子书中,以某子命名的书,并不一定全为某子所写。冯友兰说过:从古代流传下来,号称为先秦的着作,其中有很多诚然是伪作,例如《鬼谷子》、《鹖冠子》之类。但是有些篇章,如《庄子》、《荀子》中有些篇章,说它们是真固然不对,但说它们是伪也不适当。像《庄子》、《荀子》这一类的书名,在先秦本来是没有的,所有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篇章,如《逍遥游》、《天论》之类。汉朝及以后的人,整理先秦学术,把这些零散的篇章荀子 庄子,按其学术派别,编辑起来成为一部一部的整书。其属于庄子一派的,就题名为《庄子》,其属于荀子一派的,就题名为《荀子》。他们本来没有说《庄子》这部书,是庄子亲笔写的,《荀子》这部书,是荀子亲笔写的。本来他们也没有意思这样说。后来的人,不知道这种情况,就在《庄子》这个题名下,加上庄周撰,在《荀子》这部书的题名下,加上荀况撰。再后来的人,就信以为真。

[1]321冯先生之说很有道理。《庄子》是庄子学派的代表作,而《荀子》是荀子学派的代表作。绝大多数论者早已赞成: 《庄子》一书的《内篇》是庄子本人写的,而《外篇》《杂篇》是庄子后学写的。但是,现代论者大多不关注《荀子》一书中哪些是荀子本人作的,哪些是其后学作的。本文对其极为关注,尤其强烈关注被后人看得很重要的《性恶》的作者究竟是他本人还是其后学。唐代学者杨倞在给《荀子》作注时,早就认为该书并非全部都是由荀子所写。他把《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这几篇放在书的最后,认为它们是荀子弟子所作。杨倞在注《大略》时指出: 此篇盖弟子杂录荀卿之语,皆略举其要,不可以一事名篇,故总谓之《大略》也。[2]485他在注《宥坐》时又说: 此以下皆荀卿及弟子所引用记传杂事,故总推之于末。[2]520杨倞的看法已得到大家的公认,因为只要一读《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