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九歌》的序章到第56集,我完完整整的看过一遍
谢谢邀请。
《天行九歌》的序章到第56集,我完完整整的看过一遍。
韩非:“我并不知道那是伤心的泪水,还是来自领悟的喜悦。”
荀子:“你又多了一层体会,不错。”
………………
韩非:“听到这首歌,仿佛我的心就变得透彻。想清楚了很多事情。”
荀子:“所以,你是来告别的。”(在这里,荀子睁开了眼睛)
韩非:“我感受到了一种召唤,也许我该出发了。”
荀子:“好。”
韩非:“老师的授业解惑之恩,弟子终生铭记。“
为什么说韩非多了一层体会?
为什么韩非就是来告别的?(韩非的话表面没有丝毫告别的意思)
这两个问题,说来惭愧,我一直都没想明白,不过也巧,今天听到一首歌,这首歌让我恍然大悟。
韩非是一个认真在执着着的人,他执着着他的家国。然而,他被家国所不容,他将痛苦埋葬在心底深处,洒脱转身,逍遥流浪于七国,最后落脚于小圣贤庄求学于荀子门下。
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方能胸怀如天地宽广,韩非有此胸怀,因此他清楚的明白国家的存在之于天地,只是如流沙一般聚了又散,散了又聚,轮换往复,无休无止,直到天地毁灭。
可是,他明白这个道理,却不能超脱这个道理之上,韩国腐朽,他却一直执着着这个韩国,从未真正放下,因此而埋藏在心里的而痛苦并没有因为看透并接受了腐朽的韩国已经走到了末路这个事实而消失,反而时时会隐隐作痛。所以,他会在梦里留下伤心的泪水;
而最初看似洒脱的离开,仍然掩盖不了逃避事实的本质,韩非依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却无法打心底真正的承认。从最初因为失望等原因而离开孑然一身的公子非,到如今远在他乡满腹才华惊艳绝伦的韩非子,无论是学识能力还是思想境界,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拔高,可是,有什么用呢?
纵有经天纬地之才,造福于后世,或也能忝居于青册流芳百世;可是偏安于此,眼前不能报之于家国,总归是意难平。韩非纵使思想境界之高,在当时少有人能匹之,却仍就败给了他心中的执着。他终于坦然面对了自己的逃避,也明白了自己痛苦的根源所在:明明自己是有能力的,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家国的腐败,明明即使自己身陷其中,却是无法力挽狂澜。所以,他才会在梦里留下来自于领悟的喜悦的泪水。
所以 ,这时候,荀子所说的“你又多了一层体会”,是欣慰韩非坦然接受并面对了自己的逃避和无能。
然而,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韩非要么是放下自己心中对于家国的执着,要么是屈服于这份执着。
荀子本是以为韩非是放下了执着,真正做到了超脱于世俗之外,他感到欣慰。可是,之后的话让荀子意识到,韩非选择的却是另一条路韩非子是哪的人,既然放不下家国,那就不放。而这条路,不论是荀子还是韩非,哪怕他们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可是他们思想境界也能让他们清楚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所以,这时候,荀子才会说“你是来告别的”,才会说这句话的时候突然睁开眼睛,才会神色凝重,才会停滞了一会儿,说出一个“好。”
“老师的授业解惑之恩,弟子终生铭记。”这是一句诀别的话,韩非知道自己一旦离开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才会说出终生铭记这样的话。
便是踏上不归路,潋滟的眸却是桃花盛开,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清醒地沉沦在已知的悲惨命运中,在一个腐朽的国家面前,一人之力就是滚滚岁月长河中的一粒流沙韩非子是哪的人,可是,流沙啊,虽然微不足道,惟愿生死相随。
而荀子,年迈的老者,万人敬重的当世巨儒,目送着自己最心爱的弟子被吞没于乱世的沼泽,他心里定然是痛的,否则,之后韩非也不会成为荀子谈都不能谈起的忌讳,也不会说出他只有一个弟子名叫韩非这样的话。
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虽是离骚,却与九歌一脉相承,最打动我的就是韩非的这份执着。
所以,我对韩非的评价就两个字,执着。
他可以超脱权利,超脱名望,超脱感情,超脱自己的生死,但他唯独超脱不了他的执着。
然而最开始吸引我的是韩非风流俊秀的帅脸,还有搞怪逗笔的性格,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喜欢!
因此,韩非如今给我的印象,就像是一副桃花寒雁图。
雁为忠贞之鸟,品性孤洁,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不栖寒枝,不卧沙洲,不饮梧桐,飞落于烈火重重的宫楼玉宇。
桃为明艳之花,其华灼灼,十里着锦,为天地之霓裳;爱之爱极,厌之厌极《天行九歌》的序章到第56集,我完完整整的看过一遍,春日三分明媚《天行九歌》的序章到第56集,我完完整整的看过一遍,日月一缕精华,我自盛放。
寒雁是他,韩非子是他;桃花是他,皮皮非是他。
他是我的先生,韩国公子,非。
(我们从小的启蒙,比如买椟还珠,守株待兔,郑人买履等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皆出自《韩非子》一书,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他一声“韩非先生”,这是现实中和他拉的最近的距离了。)
(中间还有一段韩非子是哪的人,下次补充,关于韩非既然已经把自己当做了一个必死之人,一颗天下棋局中的弃子,为什么还要创造流沙这么一个“法”为中心理念的组织,这不是平白的连累流沙组织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