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的巅峰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的巅峰

哲学是思想思想的思想_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_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他在十八岁时来到雅典,跟随柏拉图学习: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的巅峰,他在学园待了近20年,直到公元前348至前347年柏拉图逝世才离开。此后: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的巅峰,他开始游历四方。公元前343年应邀去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任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前往雅典,创办里克昂学园,从事讲学与研究,并在居留期间写出了他的绝大部分著作。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反叛,并攻击亚力山大的朋友,亚里士多德也受到牵连。他被判处“不敬神”的罪名。他不愿像苏格拉底那样束手就擒,

得到消息后急忙外逃,第二年死于他乡。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总论。哲学包括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及艺术。理论科学分为形而上学(第一哲学,关于存在本身的哲学,关于实体的哲学);第二哲学(物理学、自然哲学);逻辑学(工具篇)。实践科学分为伦理学(关于道德的存在)及政治学(关于社会现象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第一哲学)

1、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体”作为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是第一性(实体是存在的第一原因)的和独立存在的(真实的存在是一个个事物,而不是概念)(柏拉图中理念是存在,把存在当成了抽象概念,理念是一类,不能独立存在;),一切其他范畴都必须依附于实体而存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的理念是可以脱离实体存在,并且可以存在不同事物中)。他认为实体具有这样的特点:实体是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实体是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的,即无属性;实体没有程度上的差别,即不可比性(比如不能说比苏格拉底还苏格拉底);实体是“变中之不变”(苏格拉底承载着时间的变化,他就是变中不变)。

2、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有第一实体、第二实体之分”。第一实体是指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第二实体则是指第一实体的属或种。

3、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了以往哲学家们关于原因的思想,认为实体的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四因说)。 认识实体都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在高级事物中是质料,在低级事物中是形式,层层递进的关系。这形成了质料与形式的辩证统一。纯形式就是最高级别的东西,成为世界第一推动及世界的终极目的(最初因及终极目标/神:一个不动的推动者)。

4、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把他以前的希腊哲学史批判性地统一起来。一方面,他批判了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自然哲学家,认为他们只重质料而忽略形式,不仅不能说明事物存在和生成的根据或原因,也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因为事物的本质是形式而不是质料(形式更代表着实体的特征,质料代表着普遍性)。另一方面,他更为系统而深刻地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论的根本错误在于把理念和事物相分离,形式和质料相脱离,否定了质料的作用和个别事物的实在性。事实上,无论形式还是质料,都不能单独成为事物生成和存在的条件和原因,只有它们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事物。

5、灵魂学说。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既不是的米克利特说的“原子”,也不是柏拉图说的“理念”(灵魂必定在一个人生前就已存在;知识“回忆说”)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更不是毕达哥拉斯说的“数”。灵魂是真实的实体,是事物内在的形式和本质。灵魂与身体是结合在一起的,并会随着身体的消失。而灵魂是有等级的,最低级的是植物灵魂,中间的是动物灵魂,最高级的是人类灵魂或理智。理智就是灵魂用来思维和判断事物的根据。灵魂与身体的关系即形式与质料的关系,灵魂是身体的目的因。在这部书中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还对“灵魂”与“心灵”进行了区分,认为心灵比灵魂还高,更不受有形的身体的束缚。他说:“心灵是这样的,它是植入灵魂的一种独立的实质,它是不可能被毁灭的。间性。灵魂是可以推动身体,并能知觉可以感觉的对象的东西;它以自我滋养、自我感觉为特征,它的思维和动力亦是自身具备的。但心灵具有更高的思维功能,它与身体、感觉无关,因此心灵可以不朽。

西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成分为基督教神学作论证,贬抑人和自然界,认为上帝是最圆满的实体。近代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哲学家们总结新兴科学的成就,在批判经院哲学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实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