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墨家的深刻内涵、异同之处及对其的简要分析

摘要:儒家和墨家均倡导世人要通过“爱”来对待人事问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仁爱”,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提倡”兼爱”,两种人道思想之间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独特之处,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从两者的深刻内涵、异同之处及对其的简要评析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关键词:仁爱;兼爱;异同;评析在先秦诸子时期,思想主张和学派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孔子开创的儒家、一个是墨子开创的墨家。从孔子和墨子的思想内容上来看,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儒家和墨家的深刻内涵、异同之处及对其的简要分析,虽然两者都强调“爱”,但这个爱却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分析这两个爱的异同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仁爱和兼爱的具体内容。一、“仁爱”与“兼爱”的深刻内涵“仁爱”与“兼爱”的思想对于先秦诸子百家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两者思想之间既有相通之处,又各自表达了不同的见解。儒家的“仁爱”讲究“爱有差等”,而“亲亲之爱”为之最,因为“亲亲,仁也”,“爱亲”到“爱人”,进而达到“泛爱众”,也就是它的最高境界,即“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墨子则把孔子的仁爱思想做了进一步提升,提出了“兼爱”思想,墨子主张的“兼爱”,则对天下之人不分远近亲疏,兼而爱之,“彼犹为己也”。

用墨子的话说就是:“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最终达到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的理想境界。二、“仁爱”与“兼爱”的异处从上面所述的“仁爱”和“兼爱”思想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二者差异甚大。首先,儒家提倡“修身、治国、平天下”,使得其出发点重“私”,进而推己及人,最后达到“泛爱众”;而“兼爱”则是“兼善天下”,注重“公”,即“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其次,“仁爱”是“爱有差等”,它以血缘亲情关系为基础,先满足个人私心的等级爱,要求以对父母兄弟的爱为中点,层层外推,逐渐扩充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兼爱”则是“爱无差等”,视人若己,爱人利人,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因为墨子认为博爱无私、没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是兼爱的保证。再次,儒家和墨家均重视“义”,但却有极大的差别,例如,在对待爱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二者就呈现出不同之处:儒家认为爱与利基本上是相对立的,因此,倡导人们应以“义”来规范利,进而约束自身的行为,因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墨家则认为爱与利是统一的,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再次,墨家认为天有意志,人顺之得赏,违之得罚,天志是衡量人间善恶的唯一标准和最高依据,而儒家不仅关注天,更重视人孔子仁爱的思想内容,注重人的修养即道德意识的苏醒和自觉,儒家的仁爱除了以天作为外在的保证外更有一套由近及远,有亲及疏的环环相推的可循之路。

墨子兼爱中的名言_孔子仁爱的思想内容_张美仁爱pdf

在这一点上,墨子显然是有欠缺的,他只注重人的超越层面和现实性的探讨,而忽视了对人的内在本性的研究。可知,仁爱与兼爱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同为爱人之道,它们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三、“仁爱”与“兼爱”的同处“仁爱”与“兼爱”也有相同之处。一,在对待人的问题以及处理社会关系上,两家均以“爱”为出发点,在墨子看来,“爱”可以“除天下之害”,“兴天下之利”,显而易见,两家对于“爱”的道德之力过于夸大。二,两种观点都代表着自身阶层的需求。“仁爱”学说的提出与所处的社会状况有极大的联系,当时贵族宗法社会虽然开始衰落,但仍占据统治地位,这就决定了它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而墨家学说所处的环境则发生了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即将取代贵族宗法社会成为统治者,而墨子正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所以他的学说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人们期望通过平等互爱进而走向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四、评价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都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在承认既定的统治秩序以及阶级身分的前提下所提出的思想儒家和墨家的深刻内涵、异同之处及对其的简要分析,它是为了调节当时的社会矛盾,企图通过这样的思想来建立一种和谐有序的社会,这就注定了他们思想的局限性。

墨子批评孔子的仁爱是“亲亲有术、爱有差等”,而墨子则说孔子是“无父也”、是“禽兽也”。实质上,他们所爱的对象和最终理想的境界是没有根本区别的,只是在具体的思想中所呈现出的见解不同而已。“爱”虽然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但却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过于夸大它,更不能完全依靠它。当然,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在处理如何对待人事的问题上,以“爱”为出发点对于目前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对于当今这样一个“各扫门前雪”的冷漠的社会,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爱来爱自己以及爱他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快乐。参考文献:“兼爱”、“仁爱”、“博爱”[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龙婷.仁爱、兼爱:儒墨两家“爱观”之比较[J].理论界,2007(8).“仁爱”与“兼爱”:两种不同的和谐文化传统[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孙玲(1988-),女,重庆垫江人孔子仁爱的思想内容,西南大学文学院2011级美学专业研究生孔子仁爱的思想内容,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仁爱”与“兼爱”的异同133“仁爱”与“兼爱”的异同作者:作者单位:刊名:群文天地英文刊名:(3)参考文献(4条)"兼爱”、"仁爱”、"博爱”2009仁爱、兼爱:儒墨两家"爱观”之比较2007(08)"仁爱”与"兼爱”:两种不同的和谐文化传统2009(02)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2006引用本文格式:孙玲“仁爱”与“兼爱”的异同[期刊论文]-群文天地2013(3)

张美仁爱pdf_墨子兼爱中的名言_孔子仁爱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