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孔子为何能成为“圣人”?(深度好文)
圣人自然不是一般人。必须得是万里挑一,甚至十万百万千万亿万里挑一。
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圣"的人并不少,像酒圣杜康、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茶圣陆羽、诗圣杜甫、曲圣关汉卿等,皆被冠以"圣"的名号,这代表了他们在专业领域的"至",说明其专业精通到了最佳的地步,可算作其领域内的第一,因此称圣。
但人们其实对"圣人"这两个字,往往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我们要明白"圣人"这两个字的定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一般指、人,即"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曰:"者,通也。可见,德才至高、知行合一谓之圣,至善至德谓之圣大同思想虽为孔子首创,通达完备谓之圣。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能被称为圣人的也就那么几个,孔子真算是最没有异议当选圣人的人了。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孔子为何能成为"圣人"?
一、于思想:代天地立言
光是"仁"之一字,就在人间洒下万丈光芒。在春秋乱世,孔子极力主张"仁",不管是治国还是为人,都要以"仁"为本,实在是功在千秋。
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还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为了进一步提倡仁,他还专门提出了君子,来与小人作对比,集中体现君子所代表的仁德。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也渐渐成为我们所说的德行完备,光明坦荡的"仁"者。
"仁"体现了人道精神和将心比心的人文关怀,报人以"仁",得"仁"而归,这是最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最基本的治国安邦的原则。
二、于学问:道德政治经济美学无所不成
孔子的学问自然是没什么可怀疑的一下孔子为何能成为“圣人”?(深度好文),在如今仍被奉为尊师,可见其学问之高。在道德上,他倡导君子之行,提倡待人以"仁",还说出许多教人为人的话,如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像他的政治思想我们都较为熟悉,但除了政治,在经济和美学上,他亦有很高成就。
在经济上,他的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与"富民"思想亦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商业往往讲求诚信,就与此相通。
在美学上,孔子提倡文质合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强调"美"和"善"的统一。孔子还提倡"",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虽然如今我们更提倡回归文学本身的美感,但文学与道德联系起来仍然是一个无法抹去的方向。
三、于教育:万世师表
孔子被封为万世师表,除了他学问本身的魅力,也在于他的教学思想。孔子弟子三千大同思想虽为孔子首创,但他的教育并不死板生硬,而是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些观念放在今天也是流行的教育思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的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问,更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强调学问和品德的合一。
四、于社会:德治礼治,天下大同
孔子的"仁""礼"治国方案,在后世统治者的施用下已经得到了明证,贞观之治就是典型例子。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大同"和"小康"的概念。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实在是美好的社会景象。
而 "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天下为家"大同思想虽为孔子首创,"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虽然比不上大同社会,但能先做到小康也是可以了。
而他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提倡,更是暗合了中国如今的理想社会追求。
五、于道德:仁善相依,中庸之道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道德也不是一下子就显现出来的,而是要经过岁月洗礼才能被人们认识到其魅力。
孔子讲求"善",讲"仁德",厌恶小人与恶人。他还提出中庸之道,成为现在很有哲学思想的一个观点。许多人对中庸之道都有误解,以为这就是和稀泥、独善其身。这就完完全全误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孔子的中庸之道讲求的是和谐,是把握正确的度,这无论是做人做事,都是十分有参考意义的一种道德学问。
总之,孔子一手开创了儒学,其思想以仁、礼为核心,长久以来都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官方思想,甚至其中不少思想和观点至今仍对国人乃至世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语录《论语》,详细记载了孔子的言行,既是研究孔子的重要著作,也是人生、教学、治国、安邦所可参考的重要典籍。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靠着这些成就一下孔子为何能成为“圣人”?(深度好文),孔子能被称为圣人,实在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