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
春秋后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家——孔子,他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思想家之一。 孔子出生时家境已经没落,但他仍在幼年接受了良好的贵族教育,很早即以博学闻名当世,并开始招收门徒,传授《诗》、《书》等古代文化典籍。孔子在系统总结以往文化、思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春秋后期动荡不安的社会形势,就一系列伦理道德、社会政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观点,从而创建了古代的儒家学派。
孔子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生活后,孔子终于重返鲁国,直至病卒。晚年的孔子一边继续讲学,一边整理文化典籍,对《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古籍进行删订,编成最后的教材定本。这六部书被后世的儒家尊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孔子自己的言论,则主要见于其弟子根据笔记和回忆整理、汇编而成的《论语》一书。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 “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简述孔子的经济思想,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孔子曾对“仁”下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定义,他的学生则将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概括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中都体现出一种关怀互助和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精神。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 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 总的来说,孔子将“仁”看做道德的最高准则,也是道德的总体。 其他道德范畴如忠、孝、节、义、信、廉等,在孔子看来都只具有局部的意义。
孔子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贯彻到政治领域,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他希望统治者“ 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反对对人民过分剥削、压榨,而主张惠民、富民。他还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简述孔子的经济思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但同时他也承认,社会政治制度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损益,进行局部的修正或改良。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它们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相对于天命而言,孔子更加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从总体上看,孔子是尊重理性、否定迷信的。
与其从政事业相比较,孔子一生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要大得多。孔子首创私人讲学简述孔子的经济思想,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通过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从政人才,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孔子总结出许多重要的教学经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如主张“ 因材施教” ,重视启发式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等等。据说孔子有门徒3000 ,其中最优秀者72人。这些人在孔子死后继续游历各诸侯国,推动了各国政治体制的变动,同时从不同侧面发挥孔子思想、传播古典文献,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后世逐渐成为天下之显学,特别在西汉以后更成为“独尊”的 官方意识形态。孔子也因而被尊为“圣人”、“至圣”,他的很多思想长期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影响,久而久之,甚至逐渐渗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