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篇一

篇一: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以博学多才著称,并最终以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化集大成者名世。他的思想主张不仅伟大而且能跨越时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而纵观其一生奋斗的轨迹,却以治国安邦的政治思想为第一要务。

春秋时期是崇尚武力和刑罚的时代,据鲁史《春秋》记载,当时列国间的军事行动达到四百八十三次,这些行动都是军事行动几乎都是以兼并和勒索贡赋为直接目的,倚强凌弱,受苦的还是无辜的百姓。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暴力倾向和人民痛疾的现实,孔子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为政》里面提到自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一样,稳居其所而众星拱卫。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的伟大政治主张在现世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崇尚德治,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理念,虽然中国有军队,也进行军事演练,但是中国还是奉行德治的理念,坚持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主张,给人民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快速而稳定地发展。反观伊拉克、以色列等国家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让人民终日生活在战火中,惶恐中。这样的做法,让国家怎样能繁荣富强?

要实现以德治国,孔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意见。首先,孔子提出正身的理念,孔子对“正身”的重视,是因为他知道为政者的影响力对国家和百姓有多么直接的关系。在孔子看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领导人的品德好比风,老百姓的品德好比草: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篇一,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这就是“上行下效”。正身的理念在当代社会也得到重视,国家领导人和下属官员都应做到“修己以安人”和“修己以安百姓”,为政者端正自己为下属和社会做出榜样,只有这样,人民才会信服,颁布的政策才能顺利的实施。如今政府官员腐败的现象层出不穷,由此可见,他们不重视正身问题,不能好好地约束和要求自己,让私欲冲昏了头脑,成为欲望的奴隶。其实不仅是为政者要重视正身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做自己的榜样,这样社会才会永久安定。孔子的德政主张,以规范统治者行为、调整统治策略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教育百姓,淳化民风。他主张对百姓“富而后教”,其中的教育包括以德化民。在孔子看来,“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把“学道”视为统治阶层和平民百姓共同的事情,可见孔子并非主张“愚民政策”。从一个国

家人民的文明程度就可以看见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文明离不开教育,中国重视教育,致力成为教育强国,努力地大范围普及教育,可见孔子思想有多么深远的现世意义。孔子提出第三个意见是博爱济众,施行仁政。“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特点,孔子认为“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同时孔子把取信于民视为为政之要,即“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也是他要求统治者重视和满足民众利益的重要根据。孔子的重民、惠民的主张,构成了仁政的基本内涵。孔子认为:“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孟子在推行孔子德治主张的时候,有一段论述: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孔子认为,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达政令还要迅速。孟子据此提出,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施仁政,老百姓会高兴地像从被倒悬中解放下来一样,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施行仁政,人民自然会给予支持,施行暴政,人民只会使人民失望地离去。无论时代如何变换,仁政的主张也不应该被改变,想得到群众得了力量必须施行仁政,想社会和谐地发展,也离不开仁政。

孔子的政治主张不仅适用于当时的朝代,而且在今天也能体现出它的时代性。孔子的为政思想博大精深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000字,内涵丰富。我们应该好好转研,将这些精华发扬光大。

儒家思想研究的听课体会

儒家思想研究这门课程的开设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儒家思想的精华,系统地学习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及其演变,还有儒家的政治思想、人生哲学、文艺思想、教育思想和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这几部分内容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无论对当时的社会还有现在的社会都有很大的意义。国家能否强大离不开开明的统治者的治理,而施行好的政治主张也是至关重要的。儒家思想能长期得到统治者的垂青,说明其内在的优秀。为了使我们更好理解儒家思想的内容,课堂上,老师列举了大量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另外老师还会给我们详细地解释这些思想的内容,例如老师提到强化君王权威这一点时,列举了孔子、荀子的政治思想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思想家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结合理论、例子,让我们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老师除了运用理论和例子相结合的方法之外,还结合日常的例子来教育我们,例如老师在讲到礼仪方面的内容时,老师除了教授课本的知识外,还结合日常例子来教育我们,老师要求我们要时刻注意礼仪细节,平时就要做到衣着整洁,

待人有礼,记得那节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让我从自身要求自己。另外老师在讲课的同时还会结合自身的亲自体验,我们能从老师的讲述中体会和想象当时的情形,我希望老师讲课时可以多点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样更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每一方面的思想都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虽然学习完儒家思想研究这门课程,但是我觉得自己仍然需要多花时间去学习儒家思想的精华。

12中本6班

胡怡静

篇二:浅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摘 要】儒家文化是当今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与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儒家思想的理论体系。儒家思想在治国方面上有很大的贡献,在现代也有许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它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精神的丰富和改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儒家思想 仁政 教育 文化

【目 录】

一、儒家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儒家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000字,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仁学体系和教育理念等思想观念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影响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其仁政德治、以民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观念对当前国计民生,和谐社会的稳健发展起着不可小视的意义。当今世界大行“孔子学府1”,原因在于2l世纪的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那么,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1

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 “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

“孔子学院总部”。 2 张友民:《吸取孔子的智慧发展人类现代是文明》,浙江教育出版社,第122页。

一、儒家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作为一种价值原则和取向,儒家关于“仁”的思想,不管是从道德层面来理解,还是从近现代人道主义、人权思想或者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其价值和意义依然巨大,说它“微言大义”并不为过。

(一)以民为本

儒家学者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将民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认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主张为百姓,非以为君也,故有“兴,百姓也;亡,百姓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4 ]” 。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人和核心,人民支配权力而非权力支配甚至主宰人民。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经历五千年的发展而没有中断的原因就在于其核心价值具有先进的文化特征,能达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孟子则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这句话多被误解为“民贵君轻3”的意思,其实不然,也是“以民为本”的意思。天子需要“以民为本”,要得民心,所以“民为贵”。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人和核心,人民支配权力而非权力支配甚至主宰人民。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则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心处理一切党务和政务,将使人民当家做主作为其执政的实质,积极组织和领导人民行使权力,使人民群众逐渐掌握自己管理自己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实现权力体制的民主化。“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群众的满意就是组织的价值取向,民心就是党执政的牢固基础。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牢固思想,具备了为人民服务的素质能力,还要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多年以来党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听民生,解民忧”,作为创优争先工作的一部分,特别是近年以来开展的“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主题活动教育领导着各级领导干部贴近群众,从实际行动上为群众服务,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与群众同吃住,同劳作,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身临其位的为百姓办实事。虽是党政干部的分内之事,但无不体现了民为邦本的3孟子:《孟子·离娄下》,原文:"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雠〔寇雠(chóu)〕仇敌

。”

儒家思想。

同时,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要真正获得人心即赢得民众由衷地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时刻把民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一切为了民众,一切依靠民众,一切服务于民众。而这些都绝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空话、套话,不能只是将之作为标语口号,而应该并且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以行动实践和实实在在的成效表明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领导干部确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如此方是以诚信为本而行亲民之道。

(二)“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1.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3]明确仁的本质是爱人。“仁者爱人”表现在统治者实施仁政和德政。统治者要有爱民之心为老百姓谋利益,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与民同忧,与民同乐,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省刑罚,薄税敛”,就如当今社会免除农民的农业所得税,让老百姓能够安心生产,深耕易耨;老百姓所要求的,设法满足他们;不想要的,不要强制他们接受,“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尤其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团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4”[7]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

2.“泛爱众” 、“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 [4 ],要像爱家人一样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但这种爱是平等的,而不是有家长式的限制的爱。具体表现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他人有理解、宽容的态度和心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如果有能力应该帮助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不仅要爱父母,爱子女,还要爱普通的老百姓,儒家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仁爱精神,对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或困难境地者,如鳏寡孤独,废疾等人群尤为关注。这种优良传统在当今最值得大力弘扬。我们虽不乞求他人之爱,4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民日报,2007年10月9日,第一版。

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去帮助他人,也是“仁”的体现。

现代文明社会提倡和鼓励的人们要有爱心,关爱社会,关爱他人,

帮助他人,只是话语表达方式有所区别,在精神实质上与儒家所倡导的“仁者爱人[2]”、“泛爱众”是一致和相通的。它的价值还远不在这里。儒家所主张的“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包含着承认和肯定人们基本权利的思想。“推己及人”,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你不希望别人伤害你的身体,那你也就不应该伤害别人的身体,实际上也就是你有人身不受伤害的权利,别人也有同样的权利要求。你希望别人尊重、不要侮辱你的人格,那么同样地你也必须尊重他人的人格,不侵害、侮辱别人的人格。依此类推,现代人要求和争取的种种权利平等、权利保障都可以从这里找到逻辑起点。

较之于“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6]”则更为具体和明确触及到了人们权利对等的问题。“立”就是要立身于世,要生存;“达”就是要成就事业,要发展。用现代话语表示,你要生存,有生存的权利,别人也要生存,也有生存的权利;你要发展,有发展的权利,别人也要发展,有发展的权利。因此,你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也应该想到别人的生存和发展要求,要使自己也能够生存和发展,应该帮助别人去谋求生存和发展。这些思想,完全可以说它们仍然闪耀着人性、正义和公正的光芒。 因此,儒家仁学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000字,不仅完全可以作为现代人权的逻辑起点,而且他较之于人权“天赋”更现实,更直接,更朴素,更加通俗和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

从这样的逻辑前提出发,对于社会大众来说,人权既不神秘,也不深奥,它一目了然地告诉人们,作为个体,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所需要的生存、自由、平等、安全、人格、尊严等权利,别人也都是需要的,你要压迫别人,别人为了自己的权利理所当然地要想方设法地维护和争取自己的权利;你要把别人的权利剥夺殆尽,赶尽杀绝,别人也理所当然地要拼死反抗,捍卫自己的权利。

在今天,人类社会的成员之间,社会成员与社会管理系统之间,相互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空前加强,相互之间在权利、利益上的碰撞、摩擦、矛盾和冲突远非古代社会可比,因此,不管是个人的立身处世,还是社会管理者的施政立5孔子:《论语·雍也》,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法,在其行为过程中,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

和思考问题,不仅仍然需要,而且非常必要。

(三)为政以德

儒家认为道德乃政治之本,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儒家“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1]。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从“德治”的方式说,儒家强调为政者应在道德方面起表率作用,尤其主张君主应以个人的伟大人格力量去感召天下,而不是以刑杀、武力的方式去威服天下,这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我们今天把“以德治国”作为社会立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治国方略之一,这就要求应把德治作为社会主义政冶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当然,现在所说的德治最关建的首先应该是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精神,但也需要汲取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这二者其实并无矛盾之处。如儒家强调“天下为公”、“为政以德”,以此优良传统资源来思考现实,就要求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领导干部们必须正确树立权力观,真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民公仆作为最根本的宗旨。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所说:“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二、儒家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今,许多教育工作者在一线奋斗着,为我国建设输出人才,但其教育方法刻板化,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得不采取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等“非常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与此同时,“全球精神危机”也在我国“初露头角”,面对多元思想的冲击,人们更应该从学习孔子的智慧中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升华。

(一)儒家的教育理念

儒家的教育理念辅助于儒家的仁政,曾经的很多时代,只有贵族才可以读

篇三:浅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文学院2011级4班 宋慧2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群星灿烂、盛况空前的局面,是我国古代史上光辉的一页。儒、墨、道、法四家对后世影响极大,其中,儒家的思想对当代社会仍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字:儒家思想发展

历程现实意义 道德价值 政治价值 教育价值

正文:现代社会大兴儒家文化,山东曲阜的孔庙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受到保护,在海外,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已在多国建立,传播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可见,无论是在封建社会的中国,还是当今现代化的世界,儒家思想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儒家思想及其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核心可概括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爱人。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宽恕、容人之意。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孔子于春秋末期创立儒学,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先后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春秋战国这样动乱的时代利于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但其在政治上的理论主张并不适于乱世。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并提出 “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被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直至五四运动之前的2000多年间,儒家思想一直统治中国学术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儒家思想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有着深刻影响,但也因为长期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如明清时

期的“存天理,灭人欲”“八股取士”制度,民国时期袁世凯妄图恢复封建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被彻底推翻,文革中再次遭到猛烈批判。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儒家思想中的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并运用于实践,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成功运用,以及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广泛建立,即证明了儒家思想对现实社会的意义、价值所在。

1、道德价值

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仁”指好的道德,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是儒家最高的道德规范,是各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公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可以作为衡量个人道德规范的价值尺度。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仁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精神,让我们学会在残酷的竞争中不忘人的温情冷暖,学着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现代社会十分渴求的就是这份仁爱之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教会人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2、政治价值

孟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提出“仁政”,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的政治治理中,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其具体观点可见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制民之产”。仁政学说极重视人权,即与满足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理论相联系,从政治治理的实践和人的生存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儒家重视民生,主张满足人们求生存的基本物质欲求: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篇一,并倡富民思想,强调先富后教,使民从善,然后政权得以稳固。儒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道德的哲学,教育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也是政治的哲学。儒家还提出民本思想,主张宽徭薄赋。民为社稷之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治国理念对和平盛世是极为重要的。当今世界正处于一超多强的格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隐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这也正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育价值

孔子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治国治民的首要位置,他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他提倡“有教无类”,扩大了教

育范围。他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礼贤下士,举人才。孔子还为后世提供了可行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启发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言传身教”,启迪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等。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教学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 学校 教育 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胡良平;;谈儒家文化

与和谐社会构建[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刘森;;金融危机形势下弘扬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J];理论前沿;2009年13期

[3]龚平;;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人本管理之契合[J];社会科学家;2011年03期

[4]孙海峰;儒家文化普及经验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大连理工学;2010

相关主题